首頁>歷史>

胡適先生是安徽省績溪縣人,胡適並非本名。一般傳記對於他之所以取名為胡適的記載,多半是說胡先生在上海求學時,讀了嚴復所翻譯的天演論,其中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語,因而改名為胡適云云。

這種說法並非信口開河,當時天演論對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很多名人以“適之”、“競存”為名或者字。

但胡適先生的改名,其實和天演論沒有任何關係。

這是胡適先生晚年回臺灣,親口跟時任臺灣“教育廳長”劉真所說。

他告訴劉真先生,自己初到上海求學時,就讀於澄衷中學,後因志趣不合,而轉學至中國公學。王雲五先生恰巧是他的英文老師。

後因中國公學鬧學潮,胡先生遂離開中國公學。

這段時間內,胡先生生活上覺得非常苦悶,有一晚還被巡捕房抓去,因而對未來更感到彷徨。

此時正值北京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在招考學生,胡先生在報紙上看到這則訊息後也想去應考,所以就取名胡適,意即是“無所適從”,不曉得要到哪裡去之意,乃以胡適之名報考。

1952年,胡適先生在臺灣大學講授治學方法,在師範學院講授杜威哲學,為時兩個月。在此期間胡適先生和劉真先生時常小酌兩杯,胡先生為人風趣,會講笑話。劉真雖是晚輩,胡先生總是稱其為“白如兄”。

可見,劉先生所說非虛。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啥抗戰時期,河北會流行地道戰?這三點原因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