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韓城古城一條幽靜的巷子裡,有一座古樸的百年老宅。青磚、木門、石雕,未及走近,一股濃濃的歷史厚重感便撲面而來。這座歷經風雨、寫滿了傳奇故事的典型明代建築,便是清乾隆和嘉慶兩朝重臣王傑的居所——狀元府。

王傑,字偉人,號惺園,別號畏堂,晚號葆淳,雍正三年(1725),生於韓城廟後村。王傑一生忠清勁直,才思敏捷情商極高,三十七歲入仕,七十八歲辭官,立身朝廷四十餘年,歷經乾隆、嘉慶兩朝,官至首輔,是嘉慶皇帝的老師。在清朝的兩百多年的風雨歷程中,王傑是陝西唯一的狀元,也是韓城除司馬遷外最重要的歷史人物。

只是,這清代高官為何住在一座明代建築裡?

相傳,和珅曾向乾隆告密,王傑家人在老家生活奢靡,在韓城有“三王府”“四王府”。因王傑一向清廉簡樸,乾隆不信和珅所言,但又怕被表象矇蔽,於是派親信到韓城核查,結果發現王傑家人的居所竟然藏身在一個狹小的巷子裡。親信如實回稟,乾隆頓感愧疚,立即召見王傑,賞賜三千兩銀子,讓他修建家宅,卻被王傑婉言謝絕。嘉慶八年(1803)三月,王傑告老還鄉,租住在當時韓城大戶人家解家的府邸。後來王傑的孫子王篤花費七百兩紋銀將其買到手,於是這座修建於明代的解家府邸成了王家宅院。因狀元王傑曾經居住,這座府邸被後人叫作“狀元府”。王傑也因為官清廉,獲嘉慶賜詩:“直道一身立廊廟,清風兩袖返韓城。”

王傑與和珅的樑子何止這一個。王傑為人剛直,從來不曲意陳奏。和珅一手遮天,同僚均隱忍不敢言,只有王傑據理力爭,常與他爭得面紅耳赤。和珅很厭煩王傑,但又排擠不掉他。一日,和珅捉住王傑的手,嬉皮笑臉地說:“王大人,你這手怎麼生得跟小姑娘一樣細皮嫩肉呢?”王傑卻道:“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和珅討了個沒趣,只好悻悻地退到一邊。嘉慶四年(1799)正月,乾隆駕崩。正月初八,和珅鋃鐺入獄。然而朝中仍有人騎牆觀望,王傑親自主持了案件審理,很快結案。正月十八,和珅被嘉慶下召賜死。

王傑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就連狀元,都中得曲折離奇。

乾隆二十六年(1761),王傑會試考中第十名進士。殿試時,乾隆閱至第三卷,見王傑字跡秀麗端莊,好像在哪裡見過。細一想,記起之前陝甘總督尹繼善呈獻給他的奏疏,字跡和眼前試卷上的一模一樣,他當時還誇獎過這個人的字寫得好。詢問左右,方知王傑曾在尹繼善手下做過書記,不但字文俱佳,人品也非常不錯,於是將他拔為第一。就這樣,王傑中了狀元。

王傑的故事和傳說世代傳頌著,而狀元府則成為那段歷史的見證。

2017年,民間人士高曉增將廢棄的狀元府重新修繕,保留了狀元府的基本格局和狀元樓古建遺蹟,將其建成一座私人博物館。該館八院相連,擁有十八間展室,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北方園林式建築群。走進細細品味,廳、廊、樓、榭、殿處處透著古樸莊重,屋簷上的“萬字拐”和捲棚頂極具明代建築特色,看似隨意佈置的山石草木恰到好處,木質門窗上的雕花古樸中透著精緻。在這裡不但可以和王傑對話,也能感受到中國建築之美。

既然是博物館,當然少不了藏品。館長高曉增介紹,他不僅將私人收藏的王傑祖孫三代的墨寶陳列在此,還將收藏了二十多年的韓城籍名人字畫陳列在展館裡。王傑祖孫三代的墨跡,字裡行間都浸透著這個狀元郎家族的成長史,馮仰華、楊一鶴等一代書畫大家的墨寶處處彰顯了韓城深厚的文化底蘊,橫跨了近四百年的藏品,填補了韓城書畫藝術研究的空白,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更加名副其實。

現在,狀元府博物館被授予國家3A級景區、廉政教育基地等,成為古城的一張亮麗名片,迎接著八方遊客的到來。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河南民間傳奇 開封市天波楊府穆桂英?與傳說不一樣的穆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