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話說嘉慶的地位,還是他老爸乾隆覺得在“皇帝”這個寶座上待膩了,是時候該退休過一過養老的生活了!

(嘉慶皇帝)

於是在坐完了自己60年的皇帝寶座後,找了個藉口: 詔令天下,說自己的“功德”遠比不上爺爺康熙大帝,(康熙在位61年),趁自己還活著時,便把皇位禪位給了嘉慶,而這一年(1796年)乾隆86歲,嘉慶36歲。

嘉慶得到皇位,算是和平過渡,沒有發生什麼特別出格的事兒,在後來順便還搞了個“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來玩玩,日子能夠“管飽”那還是不成問題的!

但嘉慶的傳位,可以說卻經歷了一番風波。

清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是嘉慶的繼承人,也是清朝十二帝中,唯一嫡子繼承的皇帝,那他的繼位,經歷了怎樣一個風波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道光皇帝)

嘉慶傳位給旻寧(後來的道光皇帝),頗有一點道光“努力”的味道!

嘉慶十八年(1813年),紫禁城發生了一起“破天荒”的大事兒,天理教民居然在太監的引領下,攻進入皇宮,這可是在嘉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兒,也是從來都沒有發生過的事兒。

這一年,旻寧正跟著嘉慶在外巡狩,但是天公卻不作美,陰雨綿綿,導致父子二人無法圍獵,嘉慶命旻寧先期回到了京城!

當林清率領的天理教徒,攻人紫禁城,衝向養心殿時,當天旻寧正在上書房讀書,聞變後旻寧表現異常鎮定,“急命進撒袋、 鳥銃、腰刀,飭太監登垣以望”。

(天理教)起義百姓

這時,有的教民手舉白旗,攀牆登殿,靠近養心門,旻寧“發鳥銃殪(打死)之,再發再殖”(大致意思就是,你來一個,我殺一個;你來兩個,我殺一雙)你來多少,我殺多少,頗有一點“大將軍”的威風!

旻寧在這次事件中,還“飛章上聞”,向皇父(嘉慶)奏報;“嚴命禁城四門”,還到儲秀宮安撫皇母:自率領侍衛到西長街一帶訪查。

旻寧在這一事變中的表現, 使他在內廷上下威望大增。或贊其智勇沉著,或譽其舉措有方。

嘉慶帝在回京途中得到奏報,即封綿寧為智親王,他所使用的槍也命名為“威烈”。所以說啊,道光還是挺會辦事兒的,管老爸立誰當皇太子,我先來不來,給你留個好印象,我們再說吧!

但儘管旻寧有著出色表現,嘉慶也立了儲,但傳位還是出現了風波!

(jue)鐍閘風波

話說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到熱河秋獮(國君秋季狩獵的意思),命皇次子智親王綿寧、皇四子瑞親王綿忻隨駕。

這年,嘉慶61歲,年事已高,但“身體豐腴,精神強固”。(應該是身為皇帝,保養的好吧!)二十四日,嘉慶到達熱河行宮,“聖躬不豫”。當天,嘉慶還到城隍廟拈香,又到永佑官行禮(說白了,都是按照老規矩來,先燒燒香、拜拜佛,保求天下太平嘛,再見見當地大臣,打個招呼,寒暄寒暄兩句。)

但天有不測風雲,二十五日,嘉慶突然病情嚴重,當夕崩逝!

(嘉慶皇帝)

嘉慶的暴死,死因卻不明。有人據皇族後人的口碑,說嘉慶死於雷擊。如果此說屬實,清人的官私著作,肯定不敢如實記載,因為這要關乎皇帝的個人名聲問題。

嘉慶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年逾花甲,身體肥胖,再加上天氣暑熱,旅途勞頓,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病而猝死,這個理由可能更具有說服力,至少在科學上看來是這樣。

嘉慶皇帝突然駕崩,國不可一日無主,皇位繼承就成為當時朝廷的頭等大事。

但是,旻寧繼位,史有疑案。

說法之一: 祖制家法

嘉慶朝時,已經實行祕密立儲制了,皇帝立儲的鐍(jue)匣,按清朝“家法”應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

在道光之前,開啟“鐍匣”宣示傳位密旨繼位者,只有乾隆和嘉慶。

嘉慶在避暑山莊病逝後,本應立即派大臣急馳北京,到乾清宮取下“正大光明”匾後的祕密立儲御書,但在當時卻並沒有這樣做!

那麼祕密立儲御書收藏在何處?

據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記載:當時情狀, 鐍匣御書由嘉慶隨身攜帶。《碑文》記載: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春,戴均元拜文淵閣大學士,晉太子太保,管理刑部。七月,戴均元和託津等隨從嘉慶帝到熱河秋獮,“甫駐蹕,聖躬驟有疾,不豫。變出倉猝,從官多皇遽失措”。

在戴均元和託津,督促內臣翻檢皇帝遺物時,最後是在嘉慶皇帝近侍身邊的“小金合”裡,找到了傳位詔書。

“ 鐍(jue)匣”沒有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鐍匣”開啟時也沒有儲君等在場,而這是違背清室“家法”的。

於是有的學者就認為:“‘鐍匣’隨嘉慶帶往避暑山莊的記載,實難徵信。”此為歷史疑雲之一。

說法之二: 宗室建議

嘉慶剛斷氣,總管內務府的大臣禧恩,就建議由旻寧繼位。禧恩是宗室,滿洲正藍旗,睿親王淳穎之子。

這裡要補充一句,就是睿親王多爾袞沒有兒子,其弟多鐸的兒子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襲睿親王。多爾袞被革王爵、撤廟享後.多爾博又歸宗室。

乾隆給多爾袞平反後,恢復了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多爾博仍為多爾袞的繼承者。

其在當時多爾博已死多年,命他的五世孫,淳穎襲睿親王爵。睿親王淳穎是嘉慶懲治和珅所依靠的重要親信和得力大臣,他的兒子禧恩,初入宮為頭等待衛,繼升為御前侍衛,後升為內務府大臣。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禧恩作為內務府大臣,隨嘉慶皇帝車駕到避暑山莊。

《清史稿.宗室格恩傳》記載:“仁宗崩於熱河避暑山莊,事出倉猝,禧恩以內廷扈從,建議宣宗有定亂勳,當繼位。

樞臣託津、戴均元等猶豫。禧恩抗論,眾不能奪。會得祕既硃諭,乃街諸臣,奉宣宗即位。”

禧恩出身宗室,地位重要,影響亦大,其建議沒有得到軍機大臣託津、戴均元等認同,這說明旻寧嗣位一事,在當時似曾經過一場激烈的爭論。

禧恩建議旻寧繼位表明:嘉慶生前並未就嗣位之事在大臣中公佈

禧恩建議時也未公啟鐍匣。否則,託津、戴鈞元等不會“猶豫”而不表態。

所謂“公啟鋪匣,宣示御書”之說,存在矛盾,大可存疑。

禧恩只是內務府大臣,按照“家法”,他沒有資格“建議旻寧繼位”,可是他又為什麼違背“家法”而這樣“建議”?此為歷史疑雲之二。

說法之三: 太后懿旨

孝和睿皇后傳懿旨讓旻寧嗣位。

嘉慶先後有兩位皇后,第一位是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為道光的生母,她只當了一年多的皇后就病死了,還沒來得及多享一享帝后的生活了。

第二位皇后是孝和睿皇后,鈕枯祿氏。她生下了兩個兒子——分別為皇三子綿愷和皇四子綿忻,但她對綿寧備加照顧,他們關係很好。

孝和睿皇后並不知嘉慶皇帝密詔(jue)鐍匣在什麼地方,她應當也不知道‘祕密立儲” 所立的皇太子是誰。

然而,當她在北京皇官,驚悉嘉慶崩於熱河行宮疆耗時,便發出懿旨:

“今哀遘(gou) 升退,嗣位尤為重大。皇次子智親王,仁孝聰睿,英武端醇,現隨行在,自當上膺付託,撫馭黎元。

但恐倉卒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

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以順天下臣民之望。”

這個皇太后懿旨,對於旻寧嗣位,關係極為重要。

(道光皇帝)

旻寧在熱河接奉懿旨時,伏地叩頭,感恩不盡!後來所有正史均只記載了,避暑山莊公啟鐍匣之事。

道光復奏皇太后文日:

“子臣(旻寧)跪奏:本月二十五日,皇父聖躬不豫,至戍刻大...維時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恭啟鎘匣,有皇父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硃諭一紙

該大臣等,合詞請遵大行皇帝成命,以宗社為重,繼承大統。子臣遜讓,至再至三

該大臣等固請不已。本日(二十九日),恭奉懿旨,子臣即正尊位。皇父、皇母,恩慈深深厚,子臣伏地叩頭,感悚不能言....謹將匣所藏皇父硃諭,恭呈懿覽,謹繕折復奏,恭謝慈恩。七月二十九日。”

當年康熙繼位,是孝莊太后的意思,但是用順治遺詔名義宣佈的,而不是用皇太后“懿旨”的名義。

這裡產生了問題:皇太后指令旻寧繼位違背“祖制”、“家法”,如果懿旨同遺詔發生矛盾怎麼辦?此為歷史疑雲之三。

由上我們可以看出,旻寧繼位,得到了以禧恩為代表的宗室之建議和認同,又得到皇太后的中宮懿旨和皇弟瑞親王綿忻的贊同,最主要的還有軍機大臣等開啟鐍(jue)匣的御書聖旨。

旻寧繼位,皇太后與瑞親王綿忻、宗室禧恩、軍機大臣等達成共識,和平過渡。

但是,在官私記載中,前後矛盾,彼此牴牾,仍給人們留下重重迷霧!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美國四大家族之肯尼迪家族:不惜一切代價,只為登頂權力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