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左權烈士的故事。

毫無疑問,身為八路軍副總參謀長的左權,是抗戰期間犧牲的八路軍的高階將領之一。因為當時是國共合作抗戰,左權被國民政府授予了少將軍銜。而如果不是因為他1942年不幸在山西遼縣(今天的左權縣)的犧牲,1955年時的左權起碼是上將軍銜起步。

左權將軍1905年出生於湖南醴陵,他在黃埔軍校和蘇聯的伏龍芝軍校接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土地革命時期就已經擔任了紅軍的軍團長。在反掃蕩的艱苦作戰中,左權不幸殉職犧牲,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將山西遼縣改稱為了左權縣,並沿用至今。

左權犧牲後,當時的三位中共北方局黨校的學生髮現了左權的遺體。大家將他的遺體藏好,並取回了左權的配槍。三天後,八路軍129師和八路軍總部派人找到了左權的遺體。為了讓將軍更好地安息,左權將軍被移葬到了今天河北省涉縣石門村的蓮花山下。大家在此建設了左權將軍的墓地,由朱德和彭德懷為他專門題詩、題詞。

1942年10月,左權將軍的公祭大會在石門村舉行,根據當事者的回憶,當時來這裡公祭的八路軍各類幹部、戰士就有5000多人。

涉縣的左權墓

1950年10月,在左權將軍犧牲8年後,左權將軍的靈柩移葬位於邯鄲市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而石門村的左權墓也留了下來。村子裡精心維護這座墓。到了1989年,石門村打算專門派人維護左權墓,村民楊愛公主動承擔了這個責任。

此後的20年時間裡,楊愛公風雨無阻,義務為左權墓清理維護。到2009年,年邁的楊愛公無力承擔這個工作後,才改由他的兒子接替。

楊愛公當年親眼見證過左權將軍的公祭大會,當時的他才13歲,是兒童團的成員。日本人來到涉縣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楊愛公的父親和爺爺不幸被殺害。親人的去世,在楊愛公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也讓他對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有了更深的認識。

楊愛公晚年義務維護左權墓,體現了河北老百姓對八路軍的愛戴,也體現了人民軍隊和群眾的魚水情深。有人民群眾支援的軍隊,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這也是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最終能獲勝的關鍵原因。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派系林立,漢奸雜牌軍並存:談1945年時石家莊駐軍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