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伍子胥是楚國人,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 他家境很好,父親是當時楚國太子太子建的老師,官職太子太傅。當時這楚王身邊有個奸佞叫費無忌,誹謗太子建造反,伍子胥之父伍奢被牽連進去,全家上下七八十口人,除了伍子胥全被殺了,伍子胥當時在外出差,得以逃過一劫。家是回不去了,這時候他心裡就只有仇恨了!經過慎重考慮後,他決定逃到吳國去,這一決定成就了一個軍事奇才,也使其成為了一個悲劇英雄。

伍子胥逃出楚國也有一段傳奇故事,要知道當時可不比現在,沒有便利的交通,楚國和吳國之間還隔著崇山峻嶺,還有長江在中間,要跑去吳國太難了。這伍子胥一路跌跌撞撞跑到昭關,過了這個關就到吳國地界了,可是楚王已經全國通緝伍子胥,昭關全城都是他的畫像,可以說是插翅難飛呀!

好在伍子胥有個老朋友就住在昭關,暫時收留了伍子胥,讓他找機會再過關,結果這伍子胥心裡太著急了,一夜之間鬚髮皆白,從一個青壯年變成一個老頭形象了,這剛好讓伍子胥順利過關。喜歡戲劇的朋友都知道京劇《文昭關》就是說的這個故事。春秋戰國時期的人非常講究,士為知己者死,也可以為義而死,這其中就發生了一個為義而死的故事,伍子胥來到了長江邊上,得一漁夫協助,順利過江,這老漁夫為讓伍子胥放心自己不會報官,竟然投江自盡了!

伍子胥一路跌跌撞撞到了吳國。這個時候伍子胥的大名已經傳遍列國了,所以他剛一到吳國,就被各個團隊爭相邀請,當時吳國大致分為兩派,一派以吳王為首,一派以公子光為首,理所當然的吳王先邀請到了伍子胥,不過公子光不甘心,使陰謀詭計讓吳王不信任伍子胥,自己再以替伍子胥報仇為由讓伍子胥幫他搶奪王位!

伍子胥本就奔著報仇而來,一聽可以報仇,直接就把吳王僚甩到腦後了,開始幫助公子光搶奪王位,也就是歷史上最出名的專諸刺王僚,公子光順利登上王位。公子光也講信用,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滅楚國替伍子胥報仇,伍子胥還將楚平王屍體挖出來鞭屍,終於大仇得報。

至夫差立為吳王,伍子胥已是三朝元老,居相國位,地位足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以卓越的才幹和直言進諫的忠誠,贏得了吳國人的尊敬,而在他心目中,吳即祖國。

吳王夫差得伍子胥之助,滅越國而以越王勾踐為奴,意欲稱霸天下。蒸蒸日上的吳國,有一胸懷天下的夫差,有一深謀遠慮的伍子胥,稱霸之期不會遙遠。但吳王對越王勾踐的處理方式成了君臣之間分歧的開始。伍子胥看來不如趁機殺了越王和西施,斬草除根,不留後患。夫差不肯。吳王又聽信以越國大夫、號稱天下第一謀士的范蠡的建議,使吳王大興土木,導致兵乏民困。子胥言:范蠡若真心歸吳,乃吳之大福,否則,滅吳者必范蠡也。不幸言中。後來就有了臥薪嚐膽的故事。

伍子胥進言痛陳利弊,吳王不聽。他耿直的性格又比不上范蠡的老謀深算。當他咄咄逼人地要求夫差絕後患時,范蠡則不露痕跡地運籌帷幄。一個人地位越高,越順利之時越是聽不得逆耳忠言,何況強硬如伍子胥,要殺夫差的信臣愛妃,在夫差眼中這是位高權重的伍子胥對王權的挑釁。至此君臣之間越走越遠。

在伍子胥和范蠡的鬥爭中,伍子胥逐漸處於下風。直至他將兒子送去齊國,為吳、齊交好,為日後聯手抗越作準備,這已是保護吳國的下下之策。但夫差把這一切誤認為是子胥通敵賣國,伍子胥的個人悲劇達到頂峰。他忠於吳王,吳王則賜劍讓他自刎,他要保護吳國,自己卻被吳王賜死。自刎前,囑咐其子在他死後挖出他的雙眼懸於吳門之上,他要看著越國怎樣攻破吳國。

自始至終最敬佩伍子胥的,是他的對手范蠡。但是兩位能夠互相賞識的英雄卻是各為其主。范蠡要救這位失敗的英雄,堅強如伍子胥,在這一刻流下眼淚,感動於這份知音之情。但是他拒絕了范蠡出手相救的好意,慷慨赴死。

吳王夫差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代價,越王勾踐的大軍兵臨城下,吳國滅亡。勾踐想要羞辱夫差,就像當年夫差羞辱自己那樣,可以為自己報仇雪恨,哪裡知道這個夫差治國不行,骨氣卻比勾踐強得多。聽說勾踐要把自己封到一個偏僻的地方,苟活此生,便覺得愧對祖先和百姓們,就對勾踐道:“上天降災禍於吳國,不前不後,正當我在位,成了斷絕滅亡吳國宗廟社稷的人。吳國的土地、臣民,越國已經佔有了,我老了,不能再做大王的臣下了。”說完就拔劍自刎,不知道夫差到九泉之下該如何面對伍子胥。

伍子胥成就於報仇,死於忠誠,真英雄絕不苟活於亂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能夠建立王朝,和他的智慧也是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