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神,古希臘古印度的神大多是居住在天上或者神山上。與之不同的是,中國的許多神本身是人,由於他高貴的品質與國人的才能,後世就把他們尊奉為神。這其中傑出的代表就是財神范蠡。

范蠡一生主要有兩個階段:輔佐勾踐、從商成神。

輔佐勾踐

范蠡——早年生活

魯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宛地(河南南陽)三戶邑。

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6年),宛令文種見范蠡。

魯昭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1年),范蠡邀文種入越。

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4年),勾踐兵敗西於會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種等。

范蠡——助越滅吳

范蠡向勾踐獻計:“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財幣,以遺其君;三曰貴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遺之好美,以為勞其志;五曰遺之巧匠,使起宮室高臺,盡其財,疲其力;六曰遺其諛臣,使之易伐;七曰疆其諫臣,使之自殺;八曰邦家富而備器;九曰堅厲甲兵,以承其弊。”

整個過程在金庸武俠作品《越女劍》中有詳細的描述。越女劍中著重介紹第四計——美人計,第八計——尋找工匠,打造利劍,第九計——尋找能人義士,訓練士兵。

在越女劍中,由於第九計范蠡與阿青相識,阿青愛上了比自己大許多的范蠡。而范蠡則深愛著第四計中的美人——西施。通過將這種感情衝突放在春秋爭霸的時代背景下,金庸成功的塑造了阿青、范蠡等形象。

越國在范蠡與文種的輔佐下,發展經濟、厲兵秣馬,最終打敗吳國。

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越興師伐吳,兵至於五湖。

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三月,越伐吳、吳師還戰於笠澤、雙方夾吳松江而陣、越人大敗吳師。

魯哀公二十年(公元前475年),十一月越圍吳、范蠡採用圍而不攻的戰略,令吳師自潰。

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年底,越滅吳,夫差自殺。

范蠡——急流勇退

歷史中的君王於忠臣的故事,不外乎有兩個結局:

結局1:兔死狗烹,君王殺功臣,將權力收回,建立自己的霸權國家。比如劉邦殺韓信、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結局2:臣子功成名就身退。

而范蠡與他的知己好友文種就分別走上了這兩條不同的路。

勾踐打敗吳國後,范蠡給文種寫信:“有一句古話叫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踐大王有長頸鳥喙刻薄之相,為人心胸狹窄,在落難之時還能收斂自己的天性與我等共赴患難,一旦尊貴顯達志向得以伸展必定不再隱忍,對我們這些功臣起戒心,這樣的人是不可以共富貴的。我們還是趁早離開越國把。”

於是,范蠡離開勾踐,與西施泛舟五湖。而文種卻沒有聽從范蠡的勸告,最後被勾踐殺死。

范蠡——財富三聚三散,成為財神

范蠡在離開勾踐後,來到了陶地。由於陶地是交通要道,許多貨物從這裡週轉。范蠡利用價值規律,在貨物便宜的時候囤積起來,在貨物稀缺的時候將囤積賣掉。這樣,范蠡就很快富裕起來。

如果僅僅如此,范蠡是不會成為百姓崇拜的財神的。范蠡深知“名與身孰貴?”的道理,財富只是身外物,應該讓財富為人所用。

范蠡在財富聚集起來之後,就把財富散給貧苦百姓。如此,范蠡三聚三散,最終成為百姓崇拜的財神。

回顧范蠡一生,作為臣子,他做到了忠誠,同時能夠明哲保身。作為朋友,他對文種做到了義氣。同時,他掌握了斂財之道,同時做到了義利兩全。他不愧為古代的忠臣良商。

請參考。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韓信為何臨死前,悔恨當初不聽蒯通勸,談韓信從楚王到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