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35年10月6日,蔣介石在成都出席國民黨四川省黨部擴大紀念週,發表演講說:“四川在天時地利人文各方面,實在愧不為我們中國的首省,天然是民族復興最好的根據地”,認為“四川為抗戰唯一的根據地”。抗日戰爭爆發後,四川便承載了作為抗日大後方和中華民族復興基地的這份光榮的歷史使命,成為保障抗戰勝利的大後方。

從實際成效來看,抗戰時期四川壯丁徵集取得了巨大的成績。1945年9月3日,四川省主席張群在《勝利日感言中》稱:“就八年以來,川人對於抗戰之重大貢獻言之,如徵兵,則應徵赴敵之壯丁,達三百萬人以上。”另據何應欽著《八年抗戰之經過》一書所附《抗戰期間各省歷年實徵壯丁人數統計表》,抗戰八年四川歷年實徵壯丁數分別為:1937年,103837人;1938年,174145人;1939年,296341人;1940年,266373人;1941年,344610人;1942年,366625人;1943年,352681人;1944年,391112人;1945年,283086人;合計2578810人,為全國各省之冠,為全國同期實徵壯丁14050521人的18.36%。加上西康省30938人,那麼抗戰期間,四川壯丁實徵數為2609748人,居全國壯丁額第一位。如果再加上40萬出川部隊及5萬餘名知識青年從軍人數,則四川的總徵兵額遠遠超出300萬之數。若再加上出川抗戰的川軍7個集團軍40多萬人,總計約350萬人。

八年抗戰,全國徵兵總數1400多萬,四川就佔五分之一強;而當時四川總人口不過4000多萬。這就是說,在全國抗日軍人中,每5人就有1個四川兵,更或者說十五六個四川人就有一人上前線。

然而,勝利的旗幟,是踩著無數的鮮血和屍體插上城樓的。八年抗戰中,川籍出征軍人共計傷亡64.6萬餘人,其中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76人,失蹤26025人,佔全國傷亡人數的20%左右。國民政府列入抗日將士忠烈錄的川籍將官有李家鈕、王銘章、饒國華、許國璋4人;校官有王潤波、李成烈、鄭少愚、樂以琴等30餘人。

正如李宗仁將軍在回憶錄中所言:“抗日八年,川軍的犧牲相當大,抗日衛國之功,殊不可沒。”然而,按照陳廷湘老師四川徵兵“應徵者不過十分之二”的說法,四川所徵集開往前線的300餘萬壯丁中就有240萬是被以非法手段拉去的。很難相信這一次次艱苦卓絕的戰役,這些壯丁們是怎麼打下來的。不過當進有強敵如虎,退有軍令如山的時候,恐怕進攻才是最好的選擇。無怪乎當時四川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修的房子歸保長,生的兒子歸老蔣。”役政工作能做到此番境界,也非國民黨不能如此了。

“拉壯丁”只是國民黨統治腐敗的一種表象,而其徵兵過程中大量腐敗現象的存在,卻確實是國民黨政權日益走向衰敗和喪失民心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時代的變遷,“拉壯丁”已經成為歷史洪流中特定時期出現的時代特徵之一。它根源於抗日戰爭這個大背景,寄生在國民政府不成熟的兵役制度上。並且,它再一次用百萬人的鮮血和生命驗證了這樣一條真理: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得民心者得天下。

參考資料

周開慶:《民國川事紀要》

周勇主編:《西南抗戰史》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代太監有性需求怎麼辦?有兩種解決方式,超出了凡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