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張衡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國際小行星中心將1編號為180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又發現的另一個小行星9092號命名為"南陽星",月球背面一座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他一生中很多發明,他發明漏水轉渾天儀 ,漏水轉渾天儀是世界上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第一架用水力發動的天文儀器。利用一個直徑四尺(約1.2米)多的銅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黃赤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恆顯圈、恆隱圈等,成一渾象;再用一套轉動機械,把渾象和漏壺結合起來。以漏壺流水控制渾象,使它與天球同步轉動,以顯示星空的週日視運動,如恆星的出沒和中天等。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臺自動演示恆星和太陽週日執行的儀器。

發明指南車,指南車主要利用機械原理和齒輪的傳動作用,由一輛雙輪獨轅車組成。車箱內用一種能自動離合的齒輪系統,車箱外殼上層置一木刻仙人,無論車子朝哪個方向轉動,木人伸出的臂都指向南方。張衡關於齒輪系統的應用和相對運動的原理,被西方學者贊為"是一切控制論機械的祖先"。

候風儀又叫相風銅鳥,是氣象學中預測風力風向的儀器。即在空曠的地上立一根5丈高的長竿,竿上裝一隻可以轉動的銅鳥。人們可以根據銅鳥隨風轉動的方向,知道是什麼風向。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風向計。它與西方的候風雞類似,但西方的候風雞到12世紀才始見於記載,要比張衡的候風銅鳥晚了1 000多年。

中國第一顆觀測地震電磁資訊的衛星"張衡一號"成功發射。公元132年,張衡發明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地動儀,開創世界地震勘測研究的先河。1800多年過去了,現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衛星飛上了天,研究的還是同樣的問題:地震預測。

中國境內6級以上、全球主要地區7級以上的地震電磁資訊,這顆衛星都有可能"看到"。

張衡關於地動儀的探索仍在繼續,也不曾停下,不管如何,張衡在那個時代所綻放出的光芒和他對宇宙、對科學的探索,都足以稱得上的偉大的成就了。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延安是抗日根據地,日軍卻一直都沒有進攻過,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