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今年,《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國家戰略出臺,明確提出打造京津、燕趙、齊魯、中原、淮揚、吳越等六大文化高地。淮揚一詞究竟出自何時何處?與淮揚菜有何關聯?

據考證,淮揚這個詞,最早出現於《在郡臥病呈沈尚書詩》:“淮揚股肱守。”為謝朓任南朝齊宣城郡太守時(495-497年)所作。

安徽宣城,謝朓樓,來源:百度百科

淮揚,首次見於正史在唐朝房玄齡等編纂的《晉書》卷六十一:“(西晉末年,周馥上書請遷都壽春)淮揚之地,北阻塗山,南抗靈嶽,名川四帶,有重險之固。”《南齊書》卷十四記載:“壽春,淮南一都之會......漢、魏以來揚州刺史所治,北拒淮水,《禹貢》雲‘淮海惟揚州’也。”

淮揚,在隋朝以前是指淮河以南的古揚州地區,與今天我們講的淮揚不是一個概念,揚州成為行政區域始於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範圍包括今安徽省淮河以南,蘇南、上海、浙江、福建、江西(不包括今揚州市,今揚州市當時屬徐州)。

唐朝及宋元時期,淮揚則指江淮地區。《宋史·楚昭輔傳》:“太祖親討澤、潞,及徵淮揚,並以昭輔為京城巡檢。”北宋初年,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和淮南道節度使李重進反叛,趙匡胤御駕親征,先下河東,再臨淮揚。此時的淮揚即淮南道節度使管轄的範圍,相當於今江蘇安徽兩省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即江淮地區。

淮安區龍窩樓,據說是宋太祖下榻處

此段時期一些詩詞裡淮揚也是指江淮地區,比如唐朝楊凌寫給時任滁州太守韋應物的《奉酬韋滁州寄示》:“淮揚為郡暇,坐惜流芳歇。”宋朝楚州人張耒《七月十五日希古生日以詩為壽》:“蒼顏白髮老祠官,邂逅淮揚一笑歡”等。

唐朝滁州,位於長江、淮河之間

另外,很多論壇、一些官網引用宋代丞相周必大的《送鄧漕移帥揚州》:“聞道淮揚地望雄,風流人物似江東。”,應該出自揚州2005年主編的《淮揚菜創新發展論壇論文集》--《淮揚菜 淮揚 淮揚府 淮揚日報 揚州》一文,認為淮揚就是揚州,其實,這屬造假,因為《送鄧漕移帥揚州》原文寫的是:“聞道維揚地望雄”,維揚被改成了淮揚!

淮揚,作為官名首次出現於明朝,興盛於清朝。

明朝淮揚巡按御史

朱元璋置淮安府、揚州府,兩府範圍相當於今天江蘇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景泰二年(1451年),置漕運總督,《明史》卷七十三記載:“(漕運總督)因兼巡撫淮、揚、廬、鳳四府,徐、和、滁三州,治淮安。”

漕運總督除負責全國的漕運事宜外,還兼淮安、揚州、廬州、鳳陽四府及徐州、和州、滁州三州巡撫,鼎盛時期,漕運總督還兼提督軍務加兼管河道。由於漕運總督府設在淮安,淮安成為運河重要樞紐、漕運中心以及四府三州的政治中心。在此背景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淮揚為名的官職,即巡按淮、揚兩府的御史--淮揚巡按御史。《明史》卷二百三十二:“淮揚巡按御史崔邦亮、巡漕御史李思孝......”

清朝淮揚總督

清順治元年,置漕運總督,仍駐淮安。《清史稿》 世祖本紀一記載,順治二年五月(1645年)以王文奎為淮揚總督;四年春正月(1647年)以楊聲遠為淮揚總督;四年冬十月以吳惟華為淮揚總督。”無論是王文奎還是楊聲遠、吳惟華,《清順治朝實錄》對他們職務的記載不是“漕運總督”就是“淮揚總督”,二者混用。

因此,淮揚總督就是漕運總督,因為漕運總督兼理淮揚地方軍政事務。

淮安區,漕運總督府

清朝淮揚道

《康熙朝實錄》記載,康熙九年(1670年),改淮海道為淮揚道。淮揚道屬分巡道,在府之上,省之下。《清史稿》記載,(淮揚道)掌察諸府州官吏善惡政治得失,兼收揚關稅收,兼鹽法、漕務、海防,加提法使銜,駐淮安。淮揚道後又改為淮揚海道,原領淮安、徐州、揚州,駐淮安府;後領淮安、揚州、海州。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淮揚道治所移至清江浦,《清史稿·地理五》:“清河:衝,繁,疲,難。淮揚道治所。”“揚州府:衝,繁,疲,難。隸淮揚海道。”

中國淮揚菜文化博物館,古清江浦夜景

清朝淮揚鎮總兵、江北提督

《清史稿·職官四》:“咸豐十年,置淮揚鎮總兵。駐淮安。”《清史稿·德宗本紀二》:“改淮揚總兵為江北提督。”淮揚鎮總兵、江北提督都駐淮安清江浦,負責江蘇長江以北的防務。

行政區域民國淮揚道

淮揚,作為行政區域名,出現在民國,即淮揚道。據《江蘇省志·大事記》(中)記載,1914年5月23日,民國北京政府頒佈地方官制,改行省、道、縣三級制,江蘇全省置5道,其中淮揚道轄江都、儀徵、高郵、寶應、淮安、阜寧、鹽城、淮陰、漣水、泗陽、興化、泰縣、東臺13縣;淮陰為淮揚道道治,道尹衙門即設在清江浦;軍事方面,先後置江北護軍使、淮揚鎮守使,護軍使和鎮守使署也駐清江浦。淮揚道存在了13年,於1927年民國南京政府成立後廢。

民國治所在淮陰的淮揚道,在上面提到的《淮揚菜 淮揚 淮揚府 淮揚日報 揚州》一文,也被改為:“北洋軍閥時期,民國政府在蘇北設淮揚道(後改為江蘇第九行政區),治所在揚州。”

淮揚菜

淮揚菜一詞,最早見於清末民初著名美食家楊度的《都門飲食瑣記》:“淮揚菜種類甚多,因所代表之地域亦廣,北自清江浦,南至揚鎮,而淮揚因河工鹽務關係,飲食豐盛,餚饌清潔,京中此類極多。”淮安是河道總督駐節地、淮北鹽運分司駐地、道光十一年(1831年)實行票鹽法後的兩淮食鹽集散中心。淮揚菜之名由來,與明清民國以淮安為中心的淮揚地區密切相關,淮安是淮揚菜最主要的發源地!

江蘇淮安,河道總督府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日軍鬼子入侵中國八年時間, 為何始終無法侵佔陝西一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