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誰是中國最長壽的皇帝?清朝的乾隆皇帝。

乾隆不是一般的長壽,中國歷史上五六百個皇帝,短命皇帝很多,乾隆卻活了89歲。

乾隆一生風流,後宮佳麗三千,當然男歡女愛。

而且,我們知道,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除了旅遊之外,還有一點,就是開眼覓色。

那麼,這樣一個風流皇帝,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壽命呢?

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乾隆皇帝有一個養生四字祕訣,也就是所謂的“乾隆養生要義”,這個要義四句話,16個字,即:“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

吐納肺腑:乾隆皇帝養生,講究早起。他雖為皇帝,但每天大概六點左右就起床,堅持做三件事:一是做吐故納新的深呼吸,吸收新鮮空氣,達到活血、順腑的效果;二是身體直立,兩眼平視,遠眺,保護視力;三是及時方便,促進新陳代謝,及時排洩體內毒素。四是飲食剋制,以新鮮蔬菜為主,多喝茶,適度飲酒。

他說:“老年飲食宜淡薄,每兼蔬菜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所以農夫身體強壯,至老猶健者,皆此故也。”

又說:“節飲食,慎起居,實卻病之良方也”。

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乾隆的長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活動筋骨:這一點乾隆做得特別好。乾隆鍛鍊,從小擁有強健的體格,喜歡打獵,史書上稱他“善射”。喜歡大自然,喜歡遊山玩水,乾隆一生六遊江南,神州大地,名山大川,江河湖海,許多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他還興趣廣泛,讀書寫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還喜歡聽戲、觀燈、滑冰、看雜耍,無所不玩。

十常: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捋、肢常伸、肛常提;

四勿是: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這個四句、16字祕訣,成為了乾隆皇帝日復一日的養生習慣。

作為一個皇帝,能在繁忙的軍國政事的壓力下,還能做到這些養生要義,而且日復一日的堅持,實屬難能可貴。

這套鍛鍊方法,從傳統中醫角度來看,也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方法簡單易學,老少皆宜,只要用心堅持,誰都可以做到。

不過,有一點卻頗讓人懷疑。他雖然說“飲勿醉、色勿迷”,但對於皇帝來說,飲酒不醉可能,遇色不迷卻是假真經。

乾隆登基之初,勵精圖治,算得上一位好皇帝,但後來就開始迷戀享樂了,尤其在女色上。乾隆六下江南,各地官員極盡巴結之能事,不但蒐羅美食珍饈供乾隆享用,還廣獵絕色美女進奉皇帝,乾隆因此處處留情,這也是民間傳說乾隆私生子多的重要原因。

所以,乾隆所說,不一定乾隆就做。

乾隆所做,不一定是乾隆所說。

說做,不一定做。

做了,不一定說。

這就是一言九鼎的皇帝。

對於中國歷史,人們常常津津樂道於康乾盛世,認為它和貞觀之治一樣,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康熙、乾隆也成為了最勵精圖治、功勞卓越的皇帝,但歷史果真如此嗎?真正的歷史學家卻並不這麼認為。

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在談到乾隆盛世時有過這樣一段評論:“清朝的衰機,可說是起於乾隆之世的。高宗性本奢侈,在位時六次南巡,耗費無藝。中歲後又任用和珅,貪瀆為古今所無。官吏都不得不剝民以奉之,上司誅求於下屬,下屬虐取於人民,於是吏治大壞。”

因此,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徒有其表,骨子裡卻是乾隆的奢侈、官吏的盤剝和百姓的呻吟。

可見,歷史真相併不在口口相傳中,而是在大師們的細微入理、抽絲剝繭的分析論證之中,呂思勉就是這樣一位真正的大師,他是中國歷史一個不能繞開的人。

呂思勉有多牛?

他是一百多年來,第一個通讀二十四史三遍以上的學者;

他是最早使用白話文著述中國通史的學者;

他是唯一用兩種體例寫過中國通史的學者;

他是被譽為“開通史著述新紀元”的學者。

呂思勉的研究涉獵領域極廣,在中國通史、斷代史、社會史、文化史、民族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等方面,都有專門的學術著作問世。

思勉的史學代表作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等幾十種。

呂思勉論史過人之處,一是不以成敗論英雄,如不像別人一樣吹捧漢武帝,而是客觀評價漢武帝,也貶衛青、霍去病,對王莽卻不盡讚美之詞;二是從常識理性出發,對於一些明顯不合情理自相矛盾的歷史記載,提出大膽質疑,糾正因為政治原因而被扭曲的史實,如對岳飛和秦檜極為個性獨特的評價;三是有國際視野,注意歷史上的中國與鄰邦的關係。

呂思勉的學術著作,厚重巨集富、創見迭出,通俗歷史著作,明白曉暢,清新易懂,讀來讓人興趣盎然。

因此,呂思勉成為了大師級的歷史學家,與陳寅恪、錢穆、陳垣等三人一起,並稱為“近代中國史學四大家”。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由呂思勉先生和孟森、鄧之誠、蔣廷黻這四位史學泰斗合力完成的一部《中國大歷史》。

《中國大歷史》是一部現代史學高水平的著作,包括:

呂思勉的“斷代四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

明清史學第一人孟森的:《明史講義》《清史講義》;

北大歷史學教授鄧之誠的:《宋遼金夏元史》;

清華大學教授、近代史研究開創者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

這套《中國大歷史》,便由四位史學家的這八部巔峰之作合編而成。

國人缺乏的不是歷史知識,而是歷史觀點!

所以,這套書不僅是學術成果的呈現,更重要的是將這四位史學大師歷史觀點的一次集中展示。

這其中,呂思勉是錢穆的老師,他的作品貫通古今、徵引繁富。孟森的比勘辨析、老辣深邃。鄧之誠則聞博洽見、洗練精準。蔣廷黻論述扼要、目光遠大。

每一種不同的史學觀點,都能讓人擺脫成見,豁然開朗。

這套書是了解中國斷代史最好的讀本。比如蔣廷黻的書,何炳棣盛讚:半個世紀以來,又有幾本超過了它?當今專為獲獎的“皇皇鉅著”,通通加起來也不及這本書的份量。

孟森的《明史講義》,別的不說,單是當年明月寫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就是主要參考書。你如果讀過明朝那些事,再讀一下孟森的《明史講義》,那對歷史的理解又會更上一層樓。像“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也是孟森第一次提出來的。

國人缺乏的不是歷史的知識,而是歷史觀點。

這才是中國歷史最真實的樣子。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代美女如何化妝?以宋代為例,了解古代女性妝飾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