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毛澤東與徐州有緣,前後曾八次來過徐州。毛澤東登上雲龍山,是在他第二次來徐州時。

來徐當晚決定上山

1952年10月,山東省委書記嚮明通知華東軍區裝甲兵司令員劉湧和政委劉毓標:毛主席正在山東休假,準備到徐州來看看,經研究請毛主席住到華東軍區裝甲兵的宿舍,那裡過去是徐州府的老衙門,也曾是國民黨一位要員的公館。嚮明還囑咐他們:主席喜歡研究歷史,要準備一部《徐州地方誌》。

10月28日,毛澤東的專列到達徐州,停靠在大湖專線上。嚮明將劉湧和劉毓標介紹給毛澤東,並請毛澤東到裝甲兵司令部休息。毛澤東說:“我看就莫去了,去了會給你們添麻煩,搞得雞犬不寧。就住在火車上好!今天沒有什麼安排,你們回去吧。明天去看你們。”

當晚,嚮明回濟南去了。

陪同毛澤東來徐的有:公安部長羅瑞卿、鐵道部長滕代遠、天津市長黃敬、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和著名民主人士李燭塵。當晚毛澤東在專列上還接見了徐州市委副書記華誠一、市長張光中。

毛澤東問他們:徐州有多少煤礦工人?多少鐵路工人?多少手工業工人?多少搬運工人?他們一一回答。毛澤東拿著鉛筆,不時地在大本子上記錄。

當晚,毛澤東就決定第二天上雲龍山。

在裝甲兵招待所

第二天,毛澤東來到華東軍區裝甲兵招待所,他問劉湧和劉毓標是哪裡人,哪年參加革命?

劉湧回答說:“我是興國人,1930年參加紅軍。”

毛澤東說:“興國我很熟,在長岡鄉我還作過調查咧。”

劉毓標回答說:“我是江西橫峰人,贛東北蘇區的,1927年底參加方誌敏同志領導的弋橫農民暴動,先做地方工作,當過區委書記、縣委書記,1934年轉入紅軍工作。”

毛澤東聽了,沉吟片刻,說:“方誌敏是個很好的同志,可惜犧牲得太早了。”

毛澤東問劉湧:“你們現在裝備的坦克都是哪國造啊?”

劉湧說:“雜得很,有繳獲的美式、日式坦克,也有今年蘇聯援助的一個師的坦克。”接著,劉湧向毛澤東彙報了華東軍區裝甲兵的主要編制、裝備和訓練情況。

毛澤東說:“看來你們的家當還不少,你們都當過紅軍,那時候是大刀、長矛。現在不同了,有了飛機、坦克、大炮,這些東西技術性很強,你們都還年輕,要好好學習文化,學習技術,把坦克兵搞好。”

上山前看《徐州地方誌》

第二天早晨,即1952年10月29日早晨,山東省軍區司令許世友趕到徐州。他陪同毛澤東視察了駐徐裝甲兵部隊。早飯後九點多鐘,毛澤東乘坐一輛驕車,後面跟著一輛吉普車,來到市政府招待所(花園飯店),接見許世友、華誠一、張光中。

有人端來一盤碭山梨,梨子個頭很大,毛澤東笑著說:“謝謝。”又指著隨行人員說:“你們嚐嚐。”有人用水果刀把梨皮削去,又切成小塊,讓毛澤東先嚐。毛澤東說:“我牙不好,吃了會痛的。”其他人便各嚐了幾塊。

毛澤東問華誠一:“徐州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典故不少,你們有沒有地方誌啊?”

華誠一把準備好的《徐州地方誌》搬給毛澤東看,毛澤東信手翻了翻說:“你這一套不全,還少一本哩!”

毛澤東要求華誠一和張光中介紹雲龍山。兩人除口頭彙報外,又派人找來了《銅山縣誌》供毛澤東參閱。銅山縣的首腦機關歷來設在徐州城內,還一度管轄過徐州,雲龍山也曾列入銅山縣轄區內。

坐者為毛澤東,右一為許世友,右二為羅瑞卿。

10點左右,毛澤東動身去雲龍山。途中,看了市容,毛澤東說:“徐州是古戰場,是兵家必爭之地。它是東西南北的咽喉要道。”

羅瑞卿說:“也是解放戰爭爭奪的要地。”

陪毛澤東去雲龍山的,有羅瑞卿、許世友、華誠一、張光中、劉毓標。

這時,天公作美,秋高氣爽,風輕雲淡。

毛澤東時年59歲,身體十分健康。他身穿藍呢中山裝,戴有沿帽,著皮鞋線襪。

兩輛小車沿中山南路向雲龍山駛去,不一會就在雲龍山北門外停下。毛澤東走下車來,回頭一望,一片琉璃瓦的古色古香建築就在身旁。華誠一告訴他,這是乾隆行宮,乾隆曾多次到過徐州,就住在這裡。

上山時,華誠一、張光中走在前面帶路,許世友緊隨毛澤東身後,徐州市公安局局長張洪範負責警衛。他們進北門後,沿臺階向山上走去。

前面出現一座水泥封頂、花崗岩圍砌的墓,毛澤東停住腳步,看到矮小墓碑上刻著佘錡義烈士的名字,便讓隨行的地方負責人說說烈士的情況,但他們說不清楚。毛澤東便說:我們不要忘記他們。

毛澤東走到半山腰時,許世友見坡陡路滑,就要上來扶他。毛澤東一邊繼續向上,一邊笑著對許世友說:“不用你扶,我還是自力更生。”

毛澤東看到一個小亭子,便站住,眺望徐州城。當時徐州城內並沒有什麼高大建築,絕大多數是矮而密的青黛色瓦房。解放前,徐州工業落後,只有“一個半煙囪”。解放才三、四年,雖然又增加了幾根菸囪,但仍然不多。

遊放鶴亭:背誦《放鶴亭記》

毛澤東與陪同人員交談著,信步來到放鶴亭前。毛澤東問:“此亭就是蘇軾《放鶴亭記》中的放鶴亭嗎?”

華誠一回答:“是的。”

毛澤東又問:“知道它的來歷嗎?”

華誠一說:“知道一些。北宋名士張天驥,號雲龍山人,見這個山的環境幽靜,就在這裡隱居,還築了個草亭,取名放鶴亭。”

毛澤東讚許地說:“看來你知道的還不少呢!”接著,他順口背出:“‘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這是《放鶴亭記》裡說的。”

華誠一暗暗佩服毛澤東知識淵博,記憶過人。

看飲鶴泉:讚揚勞動人民智慧

毛澤東見放鶴亭西南有一石碑,上刻“飲鶴泉”三個大字,便問:“此泉是否因放鶴而鑿?”

華誠一回答說:“有泉在先,原叫石佛井。傳說,漢代之後的某朝一位皇帝,見雲龍山蜿如游龍,深怕徐州再出個皇帝,就下令上山鑿井,以破徐州的天子氣。”在徐州民間的傳說中,這個“皇帝”是朱元璋,他派軍師劉伯溫破壞了雲龍山的風水。

毛澤東聽後走到井前說:“傳說雖近荒唐,但能在這數丈深的岩石上鑿出水來,卻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

(注:1962年和1998年兩次探測證實,飲鶴泉是在一個天然石洞上修建而成的石井,深24.6米,泉水由底部裂縫湧出)

看乾隆碑:他到處亂寫

毛澤東又看到,飲鶴泉的西南方向有塊石碑,便問:“那是什麼碑?”

華誠一說:“上面有清代皇帝乾隆手跡的石刻。”

毛澤東說:“這個人到處亂寫,雖無佳句,也稱上古蹟。”

(注:若干年後,乾隆手書《放鶴亭記》的石碑,移到雲龍山碑廊,同時另蓋了一個小亭子,並取名御筆亭,其實亭中已無“御筆”。)

遊興化寺:問哪朝修建

毛澤東不知不覺就到了興化禪寺。這是一處古老的寺院,寺內有一個大殿,當時叫大雄寶殿。該殿前壁高達三丈,而後壁僅疊三層磚,磚下是一懸崖峭壁,上面雕刻著一個大石佛像,殿外有一塊石碑。毛澤東問:“這古剎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華誠一忙回答:“石碑是北魏拓拔燾時刻的。但碑文記載,早在南朝宋、樑時代就蓋了這個寺。”

毛澤東便仔細看了碑文,又問道:“當時拓拔燾打下徐州沒有?”

華誠一回答:“我不太清楚。”

(注:公元451年,拓拔燾興兵南侵,當年冬天兵至徐州,並在戶部山上的戲馬臺設立了指揮部,以觀察城內動靜。但由於城內官兵防守嚴密,木石如雨,拓拔燾未能破城,遂移兵南侵。)

遊大士巖:講韓信點將故事

毛澤東從興化寺出來,片刻來到大士巖觀音寺。這裡也是一座寺院,主要供奉觀音菩薩,為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徐州知府姜焯所建。姜焯還親自寫了一篇《雲龍山新開大士巖》文,記述他建寺的經過。院內有古柏兩株,一人不可合抱。

毛澤東站在大士巖西門口,腳下是五十三參(五十三級石階)。他問:“石階下的高臺是幹什麼的?”

華誠一說:“傳說是韓信點將臺。”

毛澤東接著便講了韓信點將的故事:公元前202年(漢王四年)九月,劉邦突然發起攻勢,追擊東撤於彭城的項羽,並約韓信、彭越南下會師,全殲項羽楚軍。次年十月,劉邦將楚兵追至固陵(今河南省淮陽西北)。但韓信、彭越按兵不動。項羽反擊,劉邦大敗。劉邦問計於張良,張良說,他們不出兵的原因是沒有得到封地。劉邦便把睢陽(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東東阿)一帶封給彭越(樑王);把陳(今河南淮陽)以東到海之地,封給韓信(齊王)。封地之後,彭越、韓信便與劉邦會師。一個月後,韓信便從城陽(今山東營縣)起兵,攻佔彭城,給項羽致命一擊。從此,項羽失去根據地,敗走烏江自刎。

韓信進駐彭城後,曾設點將臺。但云龍山的那個高臺,現在名叫半山亭,是不是韓信的點將臺,有異議,有人說那是戲臺,演戲的臺子。此說似乎有理。

毛澤東極目遠眺,視野開闊,石狗湖(雲龍湖)、九里山、故黃河盡收眼底。羅瑞卿建議在這裡休息一下。毛澤東同意,順便坐在一塊石頭上。有人遞過一張徐州地圖,毛澤東仔細看起來,其實毛澤東早在淮海戰役期間,就多次看過徐州地圖。那場震驚世界的淮海大戰就是由他決策的。而今,槍炮聲仍猶在耳。毛澤東從地圖上抬起頭來,自言自語地說:“世稱此處乃兵家必爭之地,果然如此啊。”

醉亭休息:號召上山栽樹

懷古亭

毛澤東在醉亭休息

毛澤東來到一座小亭,略作休息。此亭名為“醉亭”,原是古代文人飲酒聊天一個地方。毛澤東在此亭與陪同人員合影留念

(注:現更名為懷古亭)。

毛澤東在亭裡看到,遠處山上光禿禿的,便問:“那些山上為什麼沒有樹?”

華誠一一時不知怎麼回答好,想了想說:“可能與古戰場有關吧?傳說張良吹蕭,一曲楚樂吹散了項羽八千子弟兵,也吹得山上樹木枯萎,野獸也吹沒了,就只剩下空蕩蕩的山了。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路過此地就說徐州是‘窮山惡水,潑婦刁民’。”

毛澤東聽到這裡,批評乾隆說:“那是對勞動人民的汙衊,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窮山可以變富山,惡水可以變好水。”他又強調,“要發動群眾上山栽樹,一定要改變徐州童山(禿山)面貌。”

(注:據江蘇省第一書記江渭清回憶,毛澤東曾經問他雲龍山綠化的事。毛澤東問:“渭清啊,你說這石頭山上沒有植被,能不能搞綠化造林呢?江渭清想了想,回答說:“世上無難事。石山綠化,一是可以搞人工植被來解決;二是可以在石頭上打眼,再向洞眼石縫中填土,播柏樹種和植小柏樹苗,我看總是有辦法的。”毛澤東說:“那好嘛,就按你說的辦吧。”毛澤東又叮囑道:“這麼大的一座山,荒禿禿的多可惜,我問過專家,種一棵樹就可以含吸住一噸水,既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態平衡,又能美化環境產生經濟效益,豈不一舉多得?”江渭清的這段回憶,在陪同毛澤東上雲龍山的徐州有關人員回憶中沒有提到。故推猜可能不是在雲龍山上說的,而是在之後不久某個場合的談話)

毛澤東看著看著,又向北一指,問道:“那是黃河故道嗎?”

華誠一點頭應道:“是。徐州人叫故黃河。”

毛澤東說:“黃河故道穿城而過,威脅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應當及早採取措施,變災為利。”

下山路上:談劉項勝敗

毛澤東從雲龍山北坡下山。路上,又同隨行人員講起戲馬臺和劉邦及項羽的故事。他說:“楚漢相爭,劉邦取得成功,而項羽失敗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項羽)缺乏群眾路線。劉邦的用人之道比他好,所以有蕭何、張良、韓信、曹參、樊噲、陳平等文武百官跟隨左右,而項羽僅有一個范增,也用不好,最後只好成為孤家寡人了。”

華誠一當時領悟,這是毛澤東借歷史典故教育幹部。

午飯哪裡吃:說法不一

下山後,怕毛澤東疲勞,華誠一、張光中便把他接到市中心文亭街附近一座院內休息了約半小時,這裡保密性很好,是駐徐裝甲兵部隊政委劉毓標的家。然後陪他吃了午飯,菜中有油烹辣椒、紅燒肉和紅燒微山湖鯉魚頭。微山湖鯉魚是徐州的特產,有四個鼻孔,味道鮮美。

(關於毛澤東中午用餐事,另有一說:劉湧請毛澤東到裝甲兵司令部吃午飯,毛澤東說::“不用麻煩了,今天我請客,你們都到火車上去吃飯。”在火車上,毛澤東吃飯很快,吃完後對劉湧和劉毓標說:“我去休息了,你們慢慢吃,晚上我們就走了,你們不要來送行,好好把部隊帶好。” )

想去沛縣看劉邦

午飯後,毛澤東休息了一會,然後去九里山機場。路上,毛澤東問張光中:“你是什麼地方人?”

張光中說:“沛縣人。”

毛澤東說:“好呀!你是漢高祖的同鄉。距劉邦的家還有多遠?”

張光中說:“劉邦是豐縣人,我是沛縣宋莊人,靠微山湖邊。”

毛澤東又問:“現在沛縣還有哪些古蹟?”

張光中說:“有樊噲像、歌風臺。”

這時,毛澤東便提出到沛縣看看。但羅瑞卿怕時間來不及,勸他不要去了。毛澤東便放棄了去沛縣的打算。

(注:毛澤東親筆書寫過劉邦的《大風歌》和項羽的《垓下歌》,但具體時間不詳。1996年,毛澤東的女兒李納來到沛縣,並登上了歌風臺,她說:這是了卻父親想來而未能來沛縣的一個心願。)

最新評論
  • 1 #

    偉大領袖毛主席真不知道您老人家到過徐州市的雲龍山,我好萬幸,我是1960年代出生在徐州市雲龍山下的一個軍營裡山西人,我的老爸50年代曾在徐州市雲龍區駐軍。

  • 2 #

    偉人知識淵博。熟知古今中外,世界上少有的偉人

  • 3 #

    偉大領袖毛主席永遠活在全國人民心中!

  • 4 #

    我也去過雲龍山,88年去的,淮海戰役紀念碑、記念館在山下,當時大門內有商戶在營業,我到館內看了烈士牆,當時記憶有犧性的團級幹部!不知主席去過烈士園嗎?逝者安祥!

  • 5 #

    主席博覽群書,知識淵博,無人能及,是中華民族和人民的驕傲!

  • 6 #

    好文章,我曾經在徐州工作過六年。徐雲龍山也多次去過今天拜讀此文,感到毛主席知識太淵博了!太偉大了!

  • 7 #

    毛主席對地方誌很感興趣,每到一地,必看地方誌。

  • 8 #

    真不知道毛主席來過雲龍山呢。

  • 9 #

    主席喜歡歷史,在雲龍山談了很多歷史問題

  • 10 #

    毛主席知識淵博,通古今之變,窮天地之理,謀人民之福。

  • 11 #

    永遠懷念毛主席!他是人民大救星!

  • 12 #

    寫的真好,給你一個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殘酷二戰中的搞笑事件!歷史原來這麼調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