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大沽口之戰

1900年6月16日夜間,八國聯軍艦隊在大沽口向清朝守軍發起武裝進攻。大沽守將天津鎮總兵羅榮光奮起反擊,擊傷多艘敵艦。炮臺經過一夜的激烈戰鬥,最終在6月17日上午陷落。

這場在史書上被記錄為“失敗”的戰鬥,具體過程中卻發生了一次鮮為人知的曲折:聯軍的陸戰隊面對清軍炮臺不敢發動進攻,多名指揮官已經提議撤退,但在一名俄軍中尉的堅持下,聯軍陸戰隊才勉強繼續戰鬥,最終獲得了勝利。

八國聯軍

第四次大沽口保衛戰,在夜間打響

這個歷史細節幾乎不被當代中國人所瞭解,卻恰恰反映了大沽口守軍的頑強善戰。這也是羅榮光、封得勝等犧牲將士被西方軍隊所尊敬的根本原因。

1900年6月,英國、德國、俄羅斯、法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和奧匈帝國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理由,集體向中國的京津地區派出了大批軍艦和士兵。這些軍艦包括了戰列艦、裝甲巡洋艦、驅逐艦和炮艦在內的各式艦種。

八國聯軍先遣艦隊

6月16日,八國聯軍艦隊首先派出先遣艦隊進抵大沽口,準備伺機攻打炮臺。需要指出的是,此時清政府和八國聯軍根本沒有宣戰,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還要等到四天後的6月20日。清政府對內釋出所謂的“對各國宣戰”詔書,更是發生在6月21日。

當時,大沽口炮臺外的海域屬於淺水區,聯軍的戰列艦和巡洋艦都無法靠近,只能停留在距離海里35公里外的渤海深處。因此,八國聯軍的先遣艦隊以炮艦和驅逐艦為主,排水量最大不過1200噸,最小的只有400噸。

俄國“吉利亞克”號炮艦

參加先遣艦隊的有俄國“吉利亞克”號、“朝鮮人”號、“海狸”號、“波布”號,英國的“阿爾及利亞”號、“牙鱈”號、“名譽”號,德國的“雞貂”號,法國“獅子”號,日本“赤城”號、“陽炎”號等10艘小型軍艦,另外美國的“莫諾卡西”號停泊在附近,沒有直接參戰。

另外,艦上搭載了由水兵和陸軍組成的陸戰隊,大約有900餘名,德國雨果·菲爾德上尉擔當總指揮。這支部隊分成四支,其中350名日軍由葛岡上尉指揮、230名英軍由哈特托里上尉指揮,130名德軍、50名奧匈軍和25名義大利軍則由義大利譚克中尉指揮,另外還有168名俄軍由斯坦科維奇中尉指揮。這支900多人的陸戰部隊,在戰鬥打響前就提前在大沽口登陸。

八國聯軍士兵

總的來說,八國聯軍用於攻擊大沽口炮臺的海陸兵力都不多。

聯軍面對的大沽口炮臺擁有五座要塞,白河北岸各建有兩座(左營炮臺、副左營炮臺),南岸建有三座(威字主炮臺、鎮字炮臺、海字炮臺),並配備了100多門不同口徑的火炮,其中50多門是新式的阿姆斯特朗炮和克虜伯炮。同時,清軍炮臺在白河河口形成了交叉火力,再加上彎曲的河道,當聯軍艦船試圖進入白河河道駛向天津時,必然會遭到炮火的猛烈洗禮。

16日下午17時,俄國參贊和英國通事來到大沽口南岸的主炮臺,公然向大沽守將羅榮光遞交最後通牒,要求清軍在17日凌晨二時交出炮臺,結果被嚴辭駁斥。

羅榮光

16日午夜前,俄軍“吉利亞克”號炮艦最先闖入白河河口,試圖試探清軍的防線,結果遭到炮擊。第四次大沽口保衛戰由此打響。

17日凌晨一時,驕橫的聯軍艦隊再次遞交最後通牒,要求清軍在一小時後交出炮臺,結果再次被無視。隨後,聯軍艦隊與炮臺的交戰全面打響。先遣艦隊的10艘軍艦,只有日本的兩艘炮艦沒有參戰,其中“赤城”號由於故障拋了錨,“陽炎”號則負責監視北洋水師的“海容”號巡洋艦。

英軍繪製的大沽口布防圖,甚至標明瞭火炮數量

八國聯軍先遣艦隊與炮臺激烈交火,反遭到重創

戰鬥打響後,作為先頭艦的俄“吉利亞克”號炮艦遭到炮臺的優先攻擊,不斷被炮彈擊中。凌晨3時,清軍一枚炮彈準確擊中了該艦彈藥庫,136枚備用炮彈一起爆炸,這艘1258噸炮艦立刻癱瘓在了淺灘上。該艦有8人死亡,45人受傷,幾名死者都被燒成了焦炭。

幾乎同時,另一艘俄艦“高麗人”號也被擊中燃起了大火,船上11人死亡,20人受傷。幸運的是,大火很快撲滅。“高麗人”號的203毫米艦炮抵近炮臺射擊,給大沽炮臺造成巨大殺傷,成功引爆了一座彈藥庫。

法國“獅子”號炮艦

德國“雞貂”號炮艦則連續中彈17發,其中一枚榴彈炸爛了上層建築,導致都是被彈片擊穿的孔洞。該艦艦長蘭茨被打斷一條腿,船上有7人死亡,17人受傷。德國人事後特別惱火,認為中國軍隊用德國克虜伯炮造成了這些傷害,是“對德國人的侮辱”。

法國“獅子”號炮艦中了一枚榴彈,造成1人死亡,46人受傷。

英國驅逐艦“牙鱈”號、“名譽”負責偷襲水師營碼頭,“牙鱈”號在偷襲中被炮臺擊中了一枚150毫米炮彈。儘管如此,英國人仍然成功俘虜了北洋水師停泊在碼頭的四艘驅逐艦“海龍”號、“海犀”號、“海青”號、“海華”號。北洋水師旗艦“海容”號巡洋艦(2900噸),則在提督葉祖珪帶領下“保船避戰”,在聯軍艦隊包圍下停船觀戰。

德國“雞貂”號被炸得千瘡百孔

大沽口炮臺與聯軍先遣艦隊的戰鬥持續了好幾個小時。炮臺儘管給聯軍艦隊造成巨大破壞,但自身也付出了很大傷亡。幾艘聯軍炮艦雖然噸位較小,但裝備有229毫米、203毫米、152毫米和120毫米的速射火炮,在近距離攻擊下準確度很高,殺傷力大。大沽口的五座炮臺,先後都遭到了彈藥庫被擊中爆炸的重大損失。

儘管炮臺損失很大,而且北洋水師不戰而降,但是大沽口炮臺在羅榮光的指揮下(北岸由管帶封得勝指揮),仍然堅持戰鬥到了凌晨五時的太陽昇起。羅榮光等人的頑強堅持,幾乎扭轉了庚子年的歷史。

大沽口夜戰

面對打不動的炮臺,聯軍指揮官紛紛決定撤退

就在炮戰發生的同時,已經在大沽口附近登陸的900餘名八國聯軍陸戰部隊,從凌晨一時起就進入出擊陣地。這支“多國部隊”等待著聯軍艦隊將清軍炮臺打啞,然後一舉衝進炮臺。

聯軍陸戰隊原本以為清軍會很快放棄抵抗,但是等了很長時間,大沽口炮臺的火力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是多艘聯軍軍艦燃起了大火。

失陷後的大沽口炮臺

戰鬥打成這個樣子,給這支八國聯軍陸戰隊以極大壓力。在場的幾個指揮官,都認為先遣艦隊給炮臺造成的破壞並不大,這時發動進攻必然失敗,於是多數人都決定撤退。

如果這支陸戰隊真執行了這個決定,那麼1900年的大沽口之戰將完全是另一個結局!

大沽口炮臺的火炮

事實上,第四次大沽口保衛戰打到6月17日凌晨四時左右,戰況已接近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保衛戰勝利前的景象:海上的敵艦陷入苦戰,而敵軍陸戰隊在炮臺外面進退兩難。只要敵軍陸戰隊被迫撤退,那麼八國聯軍單憑几艘軍艦是無力攻入炮臺的。

但是此時,俄軍指揮官斯坦科維奇中尉卻發出了非常魯莽的宣示。

大沽口炮臺的大口徑火炮

在俄軍中尉的堅持下,聯軍陸戰隊終於開始向炮臺推進

斯坦科維奇中尉是168名參戰俄軍的指揮官,他堅決反對陸戰隊的後撤。雖然沒有證據,但他堅決認為清軍炮臺即將被削弱,因此他要求聯軍再等待一小時。

不僅如此,斯坦科維奇中尉還非常魯莽地宣示:“在極端情況下,即使中國的火炮沒有被削弱,俄軍也將獨自發動進攻!”

八國聯軍中的俄軍士兵

在俄軍中尉不要命的態度下,其他各國的軍官也不得不放棄了撤退的想法。因為這是好幾個列強參與的特殊戰鬥,任何一國的退縮,都會被本國外交界和輿論界指為一種國家恥辱。在臉面問題的推動下,各國陸戰隊紛紛開始向炮臺外牆強行推進。

這個歷史細節,是俄國史料講述的。雖然實情可能有所誇大,但也真實反映了當時列強各國的微妙心態。

凌晨五時,聯軍陸戰隊首先推進到了大沽口北岸兩座炮臺附近,與清軍守衛部隊開始交火。

聯軍攻擊大沽口炮臺

表面看來,大沽口的清軍守衛部隊有2000多人,八國聯軍陸戰隊只有900多人。但是這兩千名清軍分散在五個要塞內,每個炮臺最多隻有一個營的兵力,即500人,而且多數是近戰能力低下的炮兵。另外,炮臺守軍需要分出一部分兵力和炮火對付海面敵艦,同時很多人已經傷亡在敵艦炮火下。因此,每座炮臺這時最多隻能有200-300人來迎戰聯軍陸戰隊的全部900多人。

儘管如此,清軍炮臺守軍仍使用步槍和37毫米速射炮,向進攻的聯軍陸戰隊猛烈開火。部分用於打擊敵艦的火炮,也調轉炮口瞄準了陸上敵軍!

炮臺的爭奪戰

清軍每座炮臺都處於人數劣勢,卻敢於發動反擊

第一戰,首先在西北炮臺(左營炮臺)打響,900多名八國聯軍集體向這座炮臺發動衝鋒。

斯坦科維奇中尉等人身先士卒,率領俄軍、德軍、奧軍部隊大約300多人作為第一波衝向了左營炮臺的大門,並將其炸開。出人意料的是,突破口開啟後,為數不多的清軍竟然衝出來發起了反擊!雙方展開了肉搏。

大沽口炮臺爭奪戰

然而,350人組成的日軍部隊作為第二梯隊衝了上來。清軍左營炮臺全部兵力也不過500人,經過幾小時戰鬥的傷亡,此時人數已經處於劣勢,但仍然與聯軍打成了膠著。戰鬥中,日軍主要指揮官服部上尉被清軍一槍打死。

但是此時,海上的聯軍軍艦發出了一炮,再次準確命中左營炮臺的彈藥庫。巨大的爆炸徹底擊垮了守軍計程車氣,聯軍趁機發起總攻。

德軍繪製的左營炮臺結構圖

這時,200多名英軍才作為第三波最後加入戰鬥,並趁機在混亂中衝到炮臺制高點升起了英國國旗。這時,是6月17日上午5時30分。

儘管左營炮臺的戰鬥僅僅花了30分鐘,但卻是大沽口保衛戰中最慘烈的一場戰鬥。堅守炮臺的清軍管帶封得勝,與一營守軍大約500人幾乎全部殉國。

戰鬥中損壞的要塞炮

戰鬥的尾聲

左營炮臺的陷落,給予海上的先遣艦隊以極大鼓勵。早上6時,所有參戰艦艇開始移動,靠近河岸向其他炮臺開炮,支援陸戰隊的進攻。

北部炮臺(副左營炮臺)的清軍士氣完全崩潰,在左營炮臺陷落後,紛紛逃出了要塞。6時30分,聯軍陸戰隊輕鬆將其攻佔,再次升起了一面英國國旗。

大沽口炮臺外牆

隨後,白河南岸的鎮字炮臺也被炮火擊中了彈藥庫。巨大的爆炸發生後,該炮臺守軍也紛紛潰逃。大約7-8時左右,南部兩座較小炮臺(鎮字炮臺、海字炮臺)先後被攻陷。

最終,天津鎮總兵羅榮光見到大勢已去,在悲憤之中自盡。大沽口南岸主炮臺在上午9時左右陷落。

失陷後的大沽口炮臺

在大沽口保衛戰中,八國聯軍參戰的900餘名陸戰隊有172人傷亡,海上有五艘艦艇受創,160餘名艦員傷亡。相比之下,國內戰史稱清軍有1000餘人陣亡,總兵羅榮光、管帶封得勝英勇殉國。在中國近代反侵略史上,這場戰鬥的傷亡比已經是相當難得了。

4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乾隆皇帝歌頌的愛情觀:愛我就為我去擋黑熊。看過後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