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閣水哥

    請問你哪裡見過大清有百萬軍隊?清軍全國總兵力只有70萬不到。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那人家也不是人數的完全劣勢,再加上強大的火器支援,清軍是絕對扛不住的。所以不存在被人家一路擊潰之說。

  • 2 # 文儒風

    晚清軍隊對內平息了太平天國的百萬大軍,為什麼打不過八國聯軍2000多人?

    首先八國聯軍的兵力是在一直變化的,2000多人只是剛開始的時候,後來聯軍增兵到3萬以上。

    在東北還有17萬沙俄軍隊同時南下,可以說當時的八國聯軍包括沙俄軍團,並不是區區2000人,而是20萬大軍。同時從東北和天津發動大規模攻勢,而清軍真正的精銳力量就是武衛軍的5個軍6萬人。

    還有在東北的神機等部隊3萬人,合計9-10萬擁有現代化武器和訓練的新軍。武衛軍聶士成部隊打的最堅決,主要是在天津戰役與聯軍交戰,另外二個武衛軍是在廊坊、通縣戰敗,還有1支就是袁世凱所部,跑到山東躲避。

    武衛軍5個軍在八國聯軍戰爭失敗了4個,在東北的神機營等3萬人也全部失敗,最後只有袁世凱所部完整保留下來,也導致了最後袁世凱實力的做大。

    至於太平軍,當時清朝賊情匯篡介紹,其實太平軍沒有什麼武藝,但是特別齊心,打起來以死相拼,能夠忍飢挨餓。一旦清軍釋放火器就趴在地面上,槍聲稍微稀疏就敢於奮勇衝鋒。

    但是這種戰術遇到了全部配備洋槍的淮軍,喜歡建設土牆,配備大量刀矛手保護火器手的湘軍,顯然就不管用了。因此,太平軍最後數十萬人也打不過10多萬湘淮軍。

    在天京20萬太平軍無法擊敗3萬湘軍為天京解圍也是一個道理,特別是到了後期,太平軍的肉搏戰能力下降也非常厲害,非常依賴洋槍,但是其洋槍數量不如清軍,特別是清軍還有洋炮,太平軍失敗也就很好理解了。

    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的統治都離不開一個強大的軍隊支援,在清朝的末期,社會動盪不安,封建王朝也走向了終點,可是就在清朝滅亡的前夕, 清軍的總兵力也有著一百萬左右。

    清軍的這一百萬軍隊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就是所謂清軍的舊軍隊---八旗軍,其次就是北洋海軍,另一個便是北洋新軍。

    然而在1900年,由英、法、美、德、日、意、俄、奧等國軍隊組成的八國聯軍約兩萬餘人,進攻大清王朝首都北京。而在北京地區一帶迎戰八國聯軍的大清王朝軍隊,總兵力達11.3萬人,雙方的火力、兵器等裝備竟也相差無幾,在當時均為世界領先水平。然而,經過56天的緊張且又激烈的交鋒,在本土作戰的大清王朝軍隊最終全線潰敗,八國聯軍長驅直入侵佔了大清朝首都北京,慈禧太后等皇室率眾離京西逃。

    為什麼當時有11.3萬人的清軍卻打不贏兵力只有2萬人的八國聯軍?

    一是軍隊編制與指揮系統殘缺不全。雖然在袁世凱的新建陸軍和張之洞的軍隊當中出現了合成部隊的趨勢,但就當時整個清軍而言,還沒有形成專業的兵種分工和後方勤務。而在軍隊的指揮系統上,清軍也缺乏一個統一嚴密的參謀系統,最高指揮機關常常出現訊息不靈,情況不明的現象,釋出不切實際的作戰命令。比如,大沽炮臺在6月17日已經失守,清廷卻在6月19日釋出了堅守炮臺的作戰命令。而在戰爭中,清廷忽而令袁世凱帶隊來京,忽而令其原地駐守,忽而又令其派兵赴天津作戰,使人無所適從,以致直至戰爭結束,戰鬥力頗強的袁軍也未參戰。

    二是清軍的訓練水平仍然落後。在訓練內容上徒具形式,不切實戰。一個外國軍官認為清軍根本沒有徹底地操練,他辛辣地諷刺道:“至操練的方式,與其說是訓練一支軍隊,毋寧說是在發展運動員的肌肉。”袁世凱也認為:“中國兵制,徒守湘淮成規,間有改習洋操,大抵襲其皮毛,未能得其奧妙。”其次,清軍缺乏協調作戰的演習,“中國不舉行正式的軍事演習”。

    三是這一年,義和團運動方興未艾;朝廷對義和團的態度由“剿”改“撫”,想和列強賭一把。到了6月,八國聯軍向中國開戰,開始大舉進攻北京。面對聯軍的進攻,慈禧集團顢頇愚魯,既沒有認真的防禦部署,也沒有積極應對之策。慈禧指揮無方,對抵抗充滿幻想又搖擺不定,戰爭必敗無疑。在抗擊外敵的過程中,有一支來自大西北的、主要由回族子弟組成的甘軍,在其首領董福祥、馬福祿率領下,表現英勇,在整個戰爭屢屢敗北的灰暗色調中透出一點點亮色。然而八國聯軍兵臨京城,清廷沒有任何的防禦部署。

  • 3 # 風住的房子

    中國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便走入了囯弱民窮之路,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團,二次鴉片戰爭,還有1900年八囯聯軍入侵更是將疲弱的清王朝推向沒落。民富則囯強,積貧積弱的中國,尤其滿清政府的政治黑暗,官僚腐敗,直接反應到軍隊上就是清軍不堪一擊,這是其一。其二,應該說當時的晚清雖囯力羸弱,但洋務運動的開展也為清軍配備了一定的火力。1895年的甲午海戰我們是不應該輸的,包括後來八囯聯軍入侵,但為什麼又輸了呢?偉人曾說過,決定戰爭的最重要因素是人而武器次之。所以說,決策者戰略抉擇和戰場指揮官的戰術素養對於戰爭的勝負來說就至關重要。清軍以百萬之眾不敵1萬餘人的八囯聯軍,武器裝備雖然隔代有差距,痛心之餘也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戰爭中人的軍事思想是多麼重要。而反觀清軍,決策者戰略短視,領兵將領要麼膽小懦弱,臨陣脫逃,要麼剛愎自由,蠻打硬拼,不懂迂迴,面對堅槍利炮還仍與之肉搏絕死衝殺,雖英勇但卻做了無謂的犧牲。可見戰術素養太過於低下,禦敵手段太過於單一,面對強敵,正面硬鋼是不行的。我們要擅於迂迴包抄,兩翼突破,圍點打援,層層阻滯,以期以絕對優勢兵力將敵人聚爾殲之。尤其是面對這些萬惡的民族侵略者,我們絕不能手下留情,要徹底的將其消滅,以彰顯我華夏民族之威,凡犯中華者,雖遠必誅!

  • 4 # 深海沉鉤

    八旗騎兵與洋人八里橋之戰,清軍被洋人踩地上摩擦。清軍投入約5至6萬人,其中3萬騎兵,損失1000人。英法聯軍兵力8000多人,法軍死亡3人,受傷17人,英軍死亡2人,受傷29人。

    騎兵+冷兵器與西方工業革命後以炮兵為核心的火力戰之間的兩個時代的決戰,血肉之軀終歸抵擋不住侵略者的新式槍炮。雖然戰敗,但是對洋人科學技術有了進一步認識!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從而抵抗西方列強入侵”。確定並非萬事皆從師於西方,僅僅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師夷便是向西方學習。結束自己認為中華帝國數千年來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國思想。

  • 5 # 一束小草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導火索在於義和團運動。1900年春,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為名,對中國進行了入侵,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侵略中國的聯合國軍隊總人數前後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大,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無惡不作。

    那麼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清朝還有多少軍隊可用呢?當時部署在北京.天津.以及華北地區的清朝軍隊共有十一萬多人,另外,還有兵力達三十萬人的義和團,與清軍並肩作戰。

    清朝軍隊不但在人數上佔居絕對優勢,在武器裝備上與八國聯軍不相上下,戰爭打響 後,清軍一敗塗地,大沽炮臺失守.天津落入敵手.北京被攻破,然後就是:雙方談判,割地賠款,簽約條款,八國聯軍撤軍。

  • 6 # 西湖邊的耕田人

    然而這還不算是最奇葩的,最讓人氣不過的是,當年清政府其實裝備有大量的,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且都是清一色的德制武器。我們都知道,當時的清政府從上到下都對德國武器非常崇拜,可以毫不誇張的講,凡是德國新推出的武器,不管是槍械也好、大炮也罷,只要有新式武器,清政府都是第一時間跟軍火商採購。

    故而才有了後來兩廣總督張之洞被德國軍火商忽悠的事情,軍火商拿著德國早已經淘汰的1888式步槍騙張之洞說是最新推出的毛瑟步槍。

    但是為什麼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清軍還敗得這麼慘呢?而且後來,日本侵華時期,還被日軍擄走這批武器用來侵略我們,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答案很簡單,就是不會使用。首先我們先來看下當時的清軍武器庫名單:裡面有87毫米克虜伯大炮36門,大部分一炮都沒有打過。70毫米克虜伯大炮60門,沒有使用的紀錄。57毫米諾爾登費爾德式速射機關炮42門,幾乎沒有動過。47毫米諾爾登費爾德式機關炮42門,上面都落滿了厚厚的灰塵。

    武器庫裡面還有37毫米大炮42門,37毫米速射機關炮10門,小口徑的速射機關炮20門,這些幾乎是全新的,從未發射過一炮。還有帶有新式瞄準具的毛瑟步槍和曼裡徹式來福槍3萬支;鋒利無比的刺刀3萬把,還有大量的軍用品和大量的炮彈、子彈等彈藥。這些武器的總價值約值二百五十萬英鎊。除此之外呢,還有各種世界先進的步槍、機槍、炸彈等等,這些武器大部分都是放置在倉庫裡發黴落灰,平時不使用也不做維護保養。

    並且在八國聯軍入侵之後,要求清朝政府賠償時,當時的日本看見這些倉庫裡的裝備眼前一亮,直接拿走了一大半;甚至在之後的日本侵華戰爭中還被其大量使用,清政府可謂是間接性的買武器來打自己人呢。然而面對這批足以跟一個小國發生戰役的先進武器裝備,在慈禧執政之下,一發都沒有用到,轉手就白送了別人,自己還沒落下什麼好處。如果換做是你,你擁有那麼多足以抗擊一個師甚至一個軍的武器,你們會坐以待斃嗎?

  • 7 # 秋草獨尋

    從過程上看,這是一場雜牌對劣品的戰爭,雜牌雖然戰鬥力不夠好,畢竟還是品牌貨,比起假冒偽劣的貨色來說,那個層次還是不在一個層面上。

    軍隊數量:

    首先,清軍沒有那麼多軍隊,在直隸一帶的清軍除了榮祿的武衛軍六軍加上地方部隊合計才11萬人左右,人數本就不多,還需要分部防守,可以實戰兵力最多不過5-6萬。

    在所謂的八國聯軍之前,尚有一個西摩爾聯軍,其於1900年6月10日從天津乘火車強行進京,兵力在兩千餘人。由於受到聶士成部的阻擊,而鐵路又被中斷,人數有限的情況下,未能再前進。1900年7月後,聯軍重新組織,其攻打天津時兵力已達到17000餘人,(日軍3800人、俄軍6900人、英軍2200人、美軍1600人、法軍1900人、德軍500人、意軍100人,奧軍150人)。

    戰力差別大

    當時清軍的正規部隊的戰鬥力連甲午戰爭的還不如,清軍精銳陸軍幾乎在甲午一役中被打光。清廷新建陸軍並未組建完成,大部分軍隊還是處於甲午戰前的水平,只有袁世凱部的7000多為新軍編制,最為精銳,剛剛操練成軍,已被派往山東。聶士成部為次之,以聶部的戰鬥力打擊西摩爾聯軍是沒有問題的,但面對17000多聯軍則是孤軍奮戰,寡不敵眾。最後聶士成英勇殉國。其他宋慶、馬玉昆、董福祥等部均沒有較強的戰鬥力。整個戰爭中,實際上只有聶士成部有過實質性的抵抗。大部分部隊對於克虜伯炮、機關槍的使用都很陌生,甚至根本沒能力使用。

    由攻打西什庫教堂的董福祥甘軍的,還是與早期湘軍的戰力水平。打了一個多月,連一個教堂都打不下來,可見戰鬥力之低下。

    而聯軍方面,均為訓練有素的近代軍隊,雖然是雜種雜牌,其中英國、法國等均經非洲兵、甚至香港兵為主。戰鬥力不強,但比起清軍而言又至少是強上許多。而且聯軍方面的機關槍與火炮等方面也已經使用熟練,有實戰經驗。

    指揮思想就是錯誤

    清軍由於眾所周知的依靠義和團的思路,根本就沒有統一的戰略戰術,妄想憑藉刀槍不入等鬼話來抵抗近代軍隊,從指導思想上就是根本錯誤的。

    清軍的11萬軍隊,沒有集中的指揮、統一的排程,被聯軍從大沽口、天津、通州、北京等各個擊破。在區域性戰役中,根本佔據不了數量優勢,更遑論戰力優勢。

    不得人心

    對於這場由慈禧所引起的禍亂,全國上下並不表支援,東南督撫沒有響應、袁世凱的新建陸軍也不願參與。只有一個不懂戰爭的李秉衡勤王,於大局毫無作用。

    聶士成部在打擊聯軍時,卻屢遭朝廷責難,又被義和團偷襲,導致將領軍也無心戀戰。

    在這種沒能力、沒指揮、沒人心,僅有人數優勢、加上數十萬義和團眾的戰爭中,不是一觸即潰就已經算是皇天護佑,至少比義大利軍隊的一貫表現還是值得欣慰的。

    所以,以人數,而不是以訓練有素的軍隊數量、軍種的協調戰力做為近代戰爭評價指標,毫無意義。

  • 8 # 蘭臺令君

    其實清朝的失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敗給了自己。封建思想的束縛,舊軍隊的陋習以及缺乏出色的軍事理念即戰術思想,使他們一敗塗地。

    所謂的八國聯軍是由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奧匈帝國、俄國、日本和義大利這八個國家組成軍隊進攻清政府。其中出兵最多的是日本達到了20000餘人,英國與俄羅斯的兵力都超過了10000人,法國和美國出動了3000多人,而出兵最少的是義大利,僅有85人,聯軍總兵力在5萬餘人左右,而並沒有題主所說的那麼少。

    而清朝這邊的兵力大概是8萬左右的清軍加上10到30萬足有的義和團。所以清軍的的實力也沒有題主所說的百萬那麼多,因為不是所有的兵力都拿來應付這場戰爭的。義和團我們暫且不說,來聊聊清軍。在很多人印象中,清軍之所以打不過洋人是因為武器裝備落後,其實這種經驗主義是值得商榷的。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清軍卻是在這方便非常落後,但到了18世紀末,清朝經過洋務運動的洗禮,已經進口並防止了數量較多的洋槍洋炮,而且培養了一批海外留洋的軍事留學生,編制了新式陸軍。舉個例子,當時守備天津的武衛軍裝備有毛瑟槍、快速機槍和各類火炮。可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清軍敗在了“烏合之眾”的八國聯軍的手下,而且是一敗塗地。

    這就讓人感到很奇怪了,實力差距並沒有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清軍為何敗的如此徹底?我認為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封建體制制約了軍事思想的發展。自北宋開始,古代的封建統治者們為了防止出現唐朝後期那種封建割據挑戰中央皇權的現象,紛紛採用了重文輕武的國策。軍人的地位要遠低於社會各個階層,甚至在民間流行著“好男不當兵”的觀點,而文官更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四書五經的儒家文化依然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即使在甲午戰爭後,清朝軍事教育的地位依然很低。

    儘管當時清朝已經建立了所謂的“新軍”,從表面上看他具備了現代化軍隊的某些特徵。但封建思想依然對軍隊有著很強腐蝕作用。比如地方主義、裙帶關係,任用親信,迅速無比,士兵忠於個人而非國家等屢陋習見不鮮。洋務派將領自行招兵、發餉和訓練軍隊,把軍隊幾乎變成了私人武裝的性質。在八國聯軍入侵之際竟然發生過新軍拒絕旅行保家衛國義務或者態度曖昧,原地不動的情況,這樣的軍隊就算兵力再多,武器再先進,也不會有一戰之力。

    此外我還想說的一點就是,決定戰爭的走向有時候並不完全依靠武器裝備,人為因素經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清朝的新軍缺乏現代軍事思想的教育和兵種的協同訓練,在甲午戰爭中,陸軍與海軍的配合性就非常差,日軍在圍攻威海衛的時候,遲遲不見清朝陸軍的增援,在與八國聯軍的戰役中這一點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當時的外國觀察人員對此評論道“中國軍隊在1900年,像在1894─1895年時一樣,最大的弱點是缺乏夠格的軍官。軍官隊伍的主要缺點,是對基本的戰略戰術缺乏知識。

  • 9 # 火龍帝國001

    那是因為清軍在入關後就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了!所以一旦國家有難的話清軍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戰鬥力了!因為當年在清軍入關前滋養清軍的雄兵悍將的土壤已經沒有了!一旦進入中原的花花世界清軍就開始迅速腐化!正應了一句話戰爭年代我流血流汗!和平時期我寸步難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代鬼徹出現了,索隆在和之國會換掉三代鬼徹還是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