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59年,十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週年,是“逢十大閱”的年頭。1959年第十一次國慶閱兵,參加典禮的各界群眾是前十次國慶閱兵中人數最多的一次,達七十萬人。為了這次閱兵國家領導人提前準備,把天安門廣場擴建一新。整個天安門廣場相比較5週年國慶時擴大了近兩倍半,達40萬平方米。使得那次國慶閱兵大典更加雄偉壯觀。那次閱兵方案是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審定的。這也是毛澤東最後一次國慶閱兵。

受閱部隊官兵身著新式軍服,佩戴軍銜。這次閱兵共有35個方隊,其中15個徒步方隊、14個車輛方隊、6個空中梯隊。受閱武器裝備中國產化程度大大提高,其中中國自行製造的“五九式”主戰坦克和“紅旗牌”檢閱車首次亮相國慶閱兵式。

有100毫米自行火炮、122毫米榴彈炮、122毫米加農炮、130毫米加農炮、152毫米榴彈炮、152毫米加農榴彈炮、152毫米自行火炮、 100毫米高射炮等共144門,中型坦克、重型坦克99輛,還有雷達探照燈和155架轟炸機、殲擊機等。

不過此時我們國家在世界範圍內並不能稱得上是強國,因為這時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的主要標誌已不再是新型坦克和噴氣式殲擊機,而是美蘇英已經裝備的核武器和遠端導彈。雖然閱兵的陣容巨集大,可是毛主席的內心卻是很壓抑難過。

因為此時中國的經濟還正處在十分困難的時期,而且另一方面本答應給予中國研製核武器技術援助的蘇聯卻突然改變了注意,要求撤回核武器技術人員,毛主席無奈的答應了,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搞出原子彈。

毛澤東下定決心一定要搞出中國人自己的原子彈,沒過多久,蘇聯方面赫魯曉夫下令撤走了在華方面的蘇聯核武器技術人員,並且終止了一切蘇聯與中國的經濟與技術合作協定。蘇聯的所作所為,確實給中國研製核武器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和巨大的困難。在當時的中國,沒有一個人研究過原子彈。說著自力更生,可是做起來遠遠沒有說說那麼簡單。但是這些困難在我們國家領導人和尖端的科技工作者們面前在大的困難也回咬牙克服。

終於,在1964年十月十六日下午三時。新疆的羅布泊上空,中國自力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形成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迅速的升上了戈壁沙漠。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有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國家的整個國際地位迅速提高,中國從此成為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敢輕易觸碰的大國。後世子孫無不感謝毛澤東的深刻眼光,使得中國領土從此不再輕易被侵略。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黨史課堂|老一輩革命家與《共產黨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