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孔乙己亂彈

    hydrogen.bomb-氫彈

    屬於二代原子彈、是在原子彈基礎上改進演變而來、又稱:聚變彈、熱核彈、其威力是原子彈的數百倍。但是、氫彈工作原理和結構複雜、核原料半哀期等原因導致、穩定性差維護、庫存困難、技術複雜經濟費用高昂……

    美、俄等只儲存極少數氫彈……

    (氫彈爆炸原理示意圖)(世界著名的氫彈“于敏構型”)(美國Mⅹ洲際導彈W87核彈頭可見其原理和結構的複雜程度)

    核武器雖然是終極武器、可毀滅人類、但是、也不是隨隨便便敢拉出來就扔向誰的……,屬於威懾力量。其日常維護保養保管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有一些國家根據自己的能力保留了更加安全性穩定的核武器……原子彈。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這個說反了,目前大多數核武器都是氫彈。自氫彈研究出來之後,真正具備核威懾能力的核武力大國使用的都是氫彈,其中包括轟炸機投送的大型氫彈,以及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攜帶的小型化核彈,甚至有些防空導彈也使用熱核彈頭。

    氫彈是原子彈技術的高階發展,主要區別僅在於反應溫度和所使用的反應物質上,人們利用TNT等猛炸藥來引發鈾或鈽的裂變反應,製成了原子彈。

    然後人們又在原子彈外面包了層“殼”,使用原子彈當二級點火器,借用原子彈爆炸的高溫高壓來點燃氘化鋰等氫同位素,引發聚變反應,這便是氫彈,也稱為熱核武器。

    但是,氫彈技術說起來簡單,實際卻需要大量的核試驗資料,以及相當能力的核物理理論和配套工業,這無疑令許多國家打了退堂鼓,試問“原子彈”這個准入證都沒有,怎麼能研究氫彈呢?

    當然,目前有種流言,說因為中國採用的是“于敏構型”,所以擁有可長期貯存的氫彈,而其他國家則走的是另一條科技線,導致他們的氫彈無法長期儲存,所以只有中國是唯一的氫彈核大國,其他國家都是原子彈云云。

    然而這種說法實在有待考證,畢竟涉及到核裝備的相關秘密,實在是很難相信小老百姓能獲知這種情報,它更多的是一種坊間炒作的傳言,過度深信肯定不對。而且美國核潛艇、戰斧導彈、彈道導彈上面長期值班著各種氫彈彈頭,他們實在沒必要拿國防開玩笑。究竟是怎麼回事,也許得讓子彈飛100年才知道。

    就目前的核武器發展來說,氫彈是最適用的核武器,一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最多可帶3顆17萬噸級的熱核彈頭(轟炸機投放在廣島炸日本人的原子彈設計當量也才2萬噸級)。原子彈在當量體積比上遠不如氫彈,威力也過小。人類當量最大的原子彈是12萬噸的法國MR31核彈,而威力最大的氫彈是1億噸的“大伊萬”,就威力上來說,原子彈已經不夠格了。

    在核武器的發展上,新一代核武器並沒有再向過剩的威力方向努力,而是大力發展多功能低汙染核武器。比如我們常聽的EMP電磁炸彈、中子彈都是這類,它們都是基於氫彈技術開發的東西。

    目前還在大量使用原子彈的,只有那些剛剛接觸到初級核武器的國家,然而這樣的國家本就沒幾個,他們的核武庫也實在不值一提。不過,如果原子彈指的是引爆氫彈的“推進裂變彈”的話,那的確可以說原子彈比氫彈多,因為每一顆氫彈都需要一顆原子彈來引爆。

  • 3 # 麗潤人間

    按擁核國家掌握的現有技術,氫彈儲存風險大,成本高,難以負擔。

    唯有中國科學家于敏院士發明 構型理論,使中國氫彈儲存既安全,又把成本降至最佳!

    我們要感謝:

    中國核科學家于敏院士!

  • 4 # 麥田軍事觀察

    從那份資料中得出,現代大部分核武器還是原子彈的。自從有了只有中國有30枚氫彈這個謠言之後,一直有人四處傳氫彈被淘汰了,至今還有人樂於相信這類謠言,還能隨手找到一大堆理由。

    事實上,原子彈作為最早的核武器已經被淘汰掉了,現役核彈頭完全是氫彈,只是採用什麼構型的區別,而不是本質的區別。別弄出來,美國製造的氫彈就不是氫彈的說法了!

    有關氫彈採用什麼樣的構型只是一種傳說,沒有明確的介紹,誰也不會把這樣的高階機密公開於世。有人竟然就架空說氫彈已經被淘汰掉了,原子彈如何重要,其實原子彈技術有很大的侷限,對重量的限制無法想實現小型化,威力也存上限,後來人們發展了氫彈,以求更大的威力,現在的原子彈已經沒有實戰價值,早已不再列裝了。

  • 5 # 薺菜糰子

    題主的認識是不準確的。以美國為例,其武庫裡的核彈大多是三相彈,粗略的講,三相彈就是在氫彈外邊再包一層核裝藥以增強威力。原子彈是裂變。氫彈用原子彈引爆,是裂變-聚變。三相彈則是裂變-聚變-裂變。可以認為三相彈是原子彈和氫彈的結合體,或者看作氫彈的增強版。因此說其它核大國沒有氫彈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 6 # 開著皮卡打坦克

    樓主可能對現代化的核武器還不太瞭解,其實現代的核武器既不能被單純的歸類為為氫彈和原子彈,現代各個大國服役的核武器其實是之前技術發展的混合體。

    槍爆法原子彈

    說這個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核武器其實也是分代的,比如採用僅僅只採用裂變技術的核彈就是第一代核彈,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原子彈,這其中既包括採用槍爆法、炸藥透鏡法基礎原子彈,也包括後來為了提高爆炸威力衍生出的其他構型(這些構型還屬於尖端核技術暫未公佈),當年法國因為長期無法突破氫彈技術在原子彈這個螺螄殼裡做了不少的道場,造出了很多其他構型的大當量原子彈。當然無論怎麼變,這些採用裂變技術的核武器都屬於第一代核武器。

    炸藥透鏡原子彈

    然後就是第二代核武器,這一代核武器由於採用了部分的聚變原理突破之前裂變技術的固有現在,所以核彈的威力成指數提升。其中的代表就是蘇聯的“大伊萬”和美國的MK28,兩款核彈的爆炸當量分別達到了5000萬噸和2500萬噸,而第一代核武器最大當量也不過“常春藤之王”的50萬噸。這些武器雖然叫“氫彈”但實際上其提供爆炸能量最多的並不是聚變,而依舊是裂變。學過初中物理的同學都知道,裂變的鏈式反應是透過之前原子核裂開釋放出的中子擊碎下一個原子核來實現的,而一個原子核被擊碎之後又會釋放兩個號新的中子去擊碎另外兩個原子核,以此列推直到最後所有的核材料的原子核都被中子擊碎這就是鏈式反應。但現實中顯然沒有這麼好的環境,因為原子核破碎的同時除了釋放中子之外還釋放能量,而無論何時之前被擊碎的原子核釋放出來的中子顯然無法擊碎剩下的所有原子核,這就出現了一個很尷尬的問題,那就是有很多核裝藥裡的原子核還沒等到擊碎自己的中子產生出來就被先前先前反應的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給炸飛了,從而無法繼續進行鏈式反應。這就意味著第一代核武器(也就是俗話說的原子彈)的爆炸當量是用極限的,在超過這個極限之後你即使裝入再多的核燃料,那多餘的核裝藥也只能被炸飛而無法參與鏈式反應。

    鏈式反應示意圖

    但這一切在和聚變技術產生之後出現了轉機,因為在原子聚變的時候也會釋放出一個高能中子,而只要溫度壓強達標所有的原子核都能在一瞬間發生聚變沒有鏈式反應的那個過程,也就意味著不會有核裝藥被炸飛的問題。如果採用這個技術製造核彈那核彈的威力將可以被無限擴大。最初的氫彈是一種叫做兩相彈的東西,即一相是處於內部的原子彈,透過爆炸產生高溫高壓的環境,從而激發外部包裹的聚變材料發生聚變引發更大的爆炸。但生產氘和氚的成本太高,所以即使理論上兩相彈的威力沒有上限但人們依舊沒有財力支援這些核彈做的更大。這時就又有人動起了腦筋,既然聚變也能產生大量的中子,那我們為何不在兩相彈的外面再包裹一層裂變材料,讓聚變產生的中子直接轟擊外面的材料,這樣不就可以避免鏈式反應中子不足導致核材料被直接炸飛的局面了嗎。而這種理論製造出來的就是三相彈了,之前提到的“大伊萬”“MK28”都屬於這種三相單,在這種核彈之中聚變過程其實只起到了一個提供中子的作用,其爆炸威力佔總體威力並不大,主要威力還是由最外面的那層裂變材料提供。所以這種武器雖然叫“氫彈”但實際上只是一種威力可以無限擴大的原子彈。

    碩大無比的“大伊萬”

    然後我們再來說現代的核武器,五大常任理事國手中的核武器基本上都是這種被稱為第三代核武器的東西,中美俄三國還有數量不明的第4代核武器,除五常之外其餘有核國家主要都是第一代核武器,曹縣可能有第二代核武器。和之前的核武器不同,這種核武器的體積和重量都被極大的縮小,比如中美俄三國現役的核彈頭重量都在幾十到兩百公斤左右,對比於之前動軌數噸的大傢伙來說,這些MINi的核彈頭完全可以說是小不點了。雖然這些核彈頭體積重量都很小,但威力可一點都沒被縮減。一個幾十公斤的戰術核彈就能提供廣島原子彈的毀傷能力,而一枚重大200KG的“大型”核彈頭的爆炸威力更是達到了50萬噸以上,中國有少數重量約500KG的單彈頭則能達到300萬噸的爆炸當量(這可能就是某些人傳言的“氫彈”吧)。當然由於這些現役核彈頭的技術都處於高度保密狀態,所以這些小不點是怎麼做到這麼大威力的,知道的人不能說,不知道的人就更不能瞎說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核彈的技術決對不是什麼單純的“原子彈”或者“氫彈”,應該是一種層次更高的技術。

    小型化的W87核彈頭

    至於之前提到的第4代核武器,由於保密級別比第三代更高,所以如今流傳的諸如中子彈、乾淨的氫彈其實也主要是網友們自己瞎猜的,至於第4代核武器到底是個啥我就不瞎科普了。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第三代核武器還是第四代核武器,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原子彈(第一代核武器)和氫彈(第二代核武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學結成夫婦,用詩詞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