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45年10月8日,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重慶談判行將結束,毛澤東、周恩來正在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大禮堂出席歡送晚宴,氣氛熱烈。晚宴後,張治中邀請毛澤東觀看京劇《十三妹》。晚八時許,劇情進入高潮之際,一位身材魁梧、形色匆匆的中年男子步入劇場,向中共首席談判代表周恩來附耳低聲報告:下午六時許,辦事處祕書李少石從沙坪壩回紅巖村途中,遭遇刺殺,送市民醫院搶救無效,不幸遇難。在如此敏感的時刻,發生這樣的事件,使周恩來不覺一震!為了避免驚動毛澤東,周恩來立即沉著地離開會場,找到負責治安警衛的國民黨憲兵司令張鎮,向他提出嚴正質問和抗議。

李少石是國民黨元老廖仲愷的女婿,他的形象儒雅,從側面看上去,與周恩來頗有幾分相似。這件事是否是針對周恩來策劃的?有沒有政治背景?它是否意味著國民黨高層對國共關係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毛澤東是否能夠順利地離開重慶返回延安?這一系列的問號,一下子湧上週恩來的心頭。從重慶談判開始以來,所有關心中國前途命運的人,無不對毛澤東的安危憂心忡忡。為了保障毛澤東的安全,周恩來和所有在重慶的同志們處於一種高度戒備的精神狀態,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不敢有一絲一毫懈怠。李少石事件的發生,無疑將同志們的憂慮情緒推向了最高峰……

讓我們把目光回溯到兩個月以前。

1945年8月10日,日本即將無條件投降的訊息傳到了重慶。經歷十四年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百年以來反侵略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舉國上下奔走相告,普天同慶。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國內矛盾頓時凸顯。中國人民普遍要求和平民主建國,這個願景能否順利實現?國民黨與共產黨的一舉一動,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在這個關鍵時刻,蔣介石先下手為強,作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

8月14日,蔣介石給毛澤東發了第一份電報,稱“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國民黨《中央日報》也大造聲勢,在國內要聞版以大字標題刊出新聞:“蔣主席電毛澤東,請剋日來渝共商國是”,擺出要以“談判求和平”的姿態,企圖搶先佔領輿論制高點和戰略主動權。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毛澤東不溫不火地回以“朱總司令本日午有一電給你,陳述敝方意見,待你表示意見後,我將考慮和你會見的問題”。朱德總司令電文提出的是受降程式未明的問題。

8月20日,蔣介石給毛澤東發了第二封電報,“大戰方告終結,內爭不容再有。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如何以建國之功收抗戰之果,甚有賴於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計。”蔣介石的這封電報,矇蔽了一些媒體,《大公報》社論的評價是“藹然誠坦,溢於言表,不須我們多作解釋。我們相信全國同胞的心情,都與蔣主席相同,殷切盼望毛先生不吝此一行,以定國家之大計。”《紐約時報》發表社論,也稱中國共產黨不願參加合作。《中央日報》總主筆陶希聖說:“我們明知道共產黨不會來渝談判,我們要假戲真做,製造空氣。”

8月23日,蔣介石第三次發電,繼續堅持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

蔣介石這三封電報,將中國共產黨推向了風口浪尖,處於一種進退為難的境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蔣介石擺下了一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鴻門宴。如果不去,蔣介石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把“不要和平、挑起內戰”的罪名扣到共產黨和毛澤東身上。去,無異於深入龍潭虎穴,毛澤東的安全如何保障?張學良被長期監禁的遭遇,即是前車之鑑。

面對這種咄咄逼人的態勢,中共中央政治局連日召開會議進行討論。8月23日,毛澤東在延安棗園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鄭重表態:“我是否去重慶?還是出去。出去的時機由政治局、書記處決定。”

8月24日,毛澤東即回覆蔣介石“ 鄙人極願與先生會見,商討和平建國大計。俟飛機到,恩來同志立即赴渝晉謁。弟亦準備隨即赴渝。”同日,《新華日報》發表署名“莫一塵”的文章《解決問題的關鍵》,文章批評那種一定要毛澤東親赴重慶的論調,認為“顯然蓄著一個很大的陰謀”,並以政治犯遭關押、政黨無合法地位和特務橫行暗示毛澤東赴重慶不安全。

這件事如何決策,事關重大。一些解放區領導人向中共中央發電報,堅決反對毛澤東親赴重慶。8月25日、26日,中央政治局繼續開會討論這個問題。為了國內和平、民主、團結的實現,毛澤東毅然決定,接受蔣介石的邀請,深入虎穴!他認為“去,這樣可以取得全部主動權。要充分估計到蔣介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簽字之手在我。”“由於有我們的力量、全國的人心、蔣介石自己的困難、外國的干預四個條件,這次去是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的。”同時毛澤東也做了最壞打算,如果做出最大讓步還不行,就“準備坐班房”“如果是軟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裡辦點事。”

毛澤東的發言,一錘定音。中央政治局同時決定,由周恩來、王若飛陪同毛澤東前往重慶進行談判。作為深謀遠慮的戰略家,毛澤東鄭重地向中央建議,他離開延安期間,由劉少奇代理黨中央主席職務;中共中央書記處增補陳雲、彭真為候補書記,以便在毛澤東、周恩來都不在的情況下,書記處還能正常運轉、高效決策,指揮全黨繼續奮鬥。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們十分清楚,作出這樣的人事安排,無疑是以防不測,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後繼有人。大家的心裡都沉甸甸的。

做了最壞的準備,還要爭取最好的結果。對於毛澤東在重慶的安全警衛工作,中央政治局委託周恩來考慮具體方案。經過反覆研究,周恩來指定龍飛虎、顏太龍、陳龍等三人做毛澤東的貼身警衛員。龍飛虎和顏太龍都是井岡山時期的老紅軍,抗戰爆發後,先後跟隨周恩來赴重慶,政治上絕對可靠,熟悉重慶情況,長期從事保衛工作,是最佳警衛人選。

隨後,周恩來又召集會議,專門研究毛澤東在重慶的警衛工作,決定增派毛澤東的警衛班戰士齊吉樹照料生活,另派槍法精準的警衛員舒光才、戚繼恕等隨行。同時,周恩來確定,曾家巖50號周公館的保衛,由武全奎負責安排;紅巖村八路軍辦事處的保衛,由辦事處主任錢之光負責;談判期間代表團對外辦公地點的保衛,由朱友學負責。

一切俱已安排妥當。臨行前,毛澤東與劉少奇徹夜長談,面授機宜。中共中央發出通知,正式向全黨公佈了毛澤東親自去重慶談判的決定。

中央的決定公佈後,基層的同志對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是什麼看法?著名作家方紀在散文《揮手之間》中,為我們留下了詳細的記述,“八月二十七日,延安飛機場上飛來一架美國飛機,那是美國特使赫爾利和國民黨政府的代表張治中將軍來了。來做什麼?‘還不是緩兵之計!’人們私下這樣議論。當天夜裡,黨支部忽然傳達了中央關於和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思想上說什麼也轉不過彎來,何況是毛主席要親自去重慶!當時心裡像壓上一塊石頭,點著一把火,又沉重又焦急,通夜不能入睡……有不少老同志感情深重地說:自從上了井岡山,毛主席就沒有離開過我們一步,五次反‘圍剿’,萬里長征,抗日戰爭,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沒有離開過自己的軍隊和自己的根據地。現在,卻要親自去重慶和蔣介石談判!”

8月28日,毛澤東啟程赴重慶談判。延安數千軍民到機場相送,氣氛十分凝重。登機後,“主席的面容出現在飛機視窗,人們又一次擁上去,拼命地揮手。主席把手放在機窗玻璃上。直到飛機轉了彎,奔上跑道,升到空中,在頭頂上盤旋,向南飛去,人們還是仰著頭,目光越過寶塔山上的塔頂,望著南方的天空,久久不肯離去。”

8月28日下午3時36分,經過3個多小時的飛行,毛澤東、周恩來一行乘坐的476650號軍用飛機在重慶九龍坡機場安然著陸。頭戴灰色拿破崙帽、身著中山裝的毛澤東第一個走出機艙,並向在場的人們揮手致意。山城重慶再次沸騰了!這是一件轟動國內外的大事,使許多人真正認清了中國共產黨謀求和平的真誠願望,受到輿論的熱烈讚譽。詩人柳亞子賦詩,稱頌毛澤東的這一行動是“彌天大勇”。

重慶談判十分艱難曲折。歷經雙方代表四十多天的艱苦談判,國共雙方基本達成協議,準備簽署《雙十協定》。但是,就在協議簽署的前兩天,就在為毛澤東舉行歡送宴會的時刻,突然發生了李少石事件。在這個微妙而敏感的時刻,這不能不引起共產黨方面的高度警覺。周恩來得到報告後,立即起身離開晚會現場,當面質問國民黨憲兵司令張鎮“這究竟是不是有計劃的暗殺”,要求他立即徹查此事,並切實保證毛澤東的安全。

隨後,周恩來趕到重慶市民醫院,慰問李少石家屬。在醫院裡見到李少石的遺體,周恩來想起了他的岳父廖仲愷先生,不禁悲從中來:“二十年前廖仲愷先生遭反革命暗害,其情景猶歷歷在目,不料二十年後,他的愛婿又遭凶殺。”現場籠罩在悲憤之中。

但是,為了確保毛澤東的安全,周恩來不能久留。他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初步安排了李少石的後事,又匆匆趕回宴會現場。他要求憲兵司令張鎮,必須用自己的汽車親自護送毛澤東。於是,張鎮按照周恩來的要求,親自佈置了一次最高級別的警衛行動,深夜十一點多把毛澤東安全送回紅巖村駐地。

李少石遇難的訊息傳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不安和震動。第二天上午,宋慶齡、邵力子、沈鈞儒、陳銘樞、郭沫若、茅盾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紛紛前往醫院弔唁。重慶各報記者和在渝外籍記者10多人,也先後去醫院探視採訪,使這一事件迅速傳遍了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

10月9日,案情基本查清,經過國共雙方對調查過程和結果的確認,這是一次交通事故引發的偶然事件,沒有複雜政治背景。

10月11日下午,毛澤東終於安全返回延安。當他乘坐的飛機在延安機場平穩降落時,早就等候在機場的兩萬多延安軍民,拼命鼓掌,熱烈歡呼,迎接領袖的勝利歸來!

從近些年新發現的史料來看,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的心情真是波瀾起伏,他的確曾經考慮過趁談判之機扣押毛澤東的方案。在1945年9月27日的日記中,他寫到:“如此罪大惡極之禍首……如不加審治,何以對我為抗戰而死軍民在天之靈耶?”經過反覆權衡掂量,直到10月6日他才放棄了這個打算。這些新披露的史料再次證明,當年黨內外的同志和朋友擔心毛澤東安全問題,絕不是杞人憂天。

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曾經詢問老朋友章士釗對時局的看法,章士釗沉吟良久,在毛澤東手心裡輕輕地寫了八個字: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更有許多素不相識的具有正義感的中國人,默默地關心著毛澤東。比如,在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工作的錢劍夫,聽說毛澤東在桂園會客的間隙,喜歡走出大門,在警戒範圍之外散步。他敏銳地意識到,國民黨內部各派系對重慶談判的態度並不一致,在重慶複雜的政治環境下,這十分危險,他立刻請朋友帶給毛澤東一個字條:“晨風加厲,白露為霜;伏莽堪虞,為國珍重。”毛澤東看到字條後,立刻會意,再未輕易走出桂園大門。點點滴滴,可見人心向背。

重慶談判是人民力量的一次勝利。國民黨當局表示承認“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同意“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同意結束國民黨的“訓政”,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廣泛會見各界知名人士,開展多層次的統戰工作,展現出中國共產黨領袖的風采,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黨統治區的民主運動,為中國共產黨贏得了人心。

在歷史的轉折關頭,毛澤東為了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深入虎穴、以身犯險,體現了革命領袖始終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體現了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大智大勇。這一切,必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激勵我們走向更加光輝的未來。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除了軍統中統 國民黨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特務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