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按語:現在養生很紅,有的人通過運動養生,有的人通過食物養生,有的人通過養心、養神方面養生,有的人通過修德修道養生。真正的養生在養什麼?文章轉自網路,讀者當有定見,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上工治未病

中醫講: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在醫學研究的全是已病,就是已經發生的疾病,所以才能被生物化學所診斷,才能被各種儀器所顯現。中醫倡導的是治未病,就是不讓疾病發生的醫生才是最好的醫生。但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真正不讓疾病發生的醫生,往往在患者的價值體系中不被顯現。

扁鵲的大哥是治未病的醫生,他二哥是治欲病的醫生,有點小毛病他治好了,所以認為他不是什麼了不起的醫生。扁鵲本身是治已病的醫生,老是起死回生,所以人們就覺得他是一個偉大的醫生,名垂千古。但扁鵲認為自己是兄弟三人中治病能力最差的。但是往往治已病的醫生,能被患者所接納。

很多疾病是生活方式導致的

其實中醫不只是醫學、醫術,是人生觀、價值觀。你要把中醫的價值體系和認知體系、人生狀態和對自然的崇拜,這種人生觀學過來以後,你的生命和健康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有些患者生病,其實是自己的生活方式錯了。

不改變生活方式,病治療起來就很難。比如有的患者痛風,醫生用藥幫他增強代謝能力,但是他依然大吃大喝,這種生活方式不改,誰也給他治不好。中醫講,治病治不了人,這個病的轉歸就不會非常好。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肝硬化腹水的日本病人,吃了五、六個月的中藥,本來身體恢復得挺好,結果他回日本後就開始喝酒,腹水更嚴重了。又治療了一年多,恢復得還比較理想,回到日本後他又開始喝酒。後來,我就不給他治了,因為我治不了他這個人。他的生活方式不改變,他的病就不會有好的轉歸。

最上乘的養生

現在的養生很熱,但是人們聽見的往往是很區域性的資訊。

其實中醫養生非常豐富,很多的角度和層次上都體現中醫的養生。有的人通過運動養生,有的人通過食物養生,有的人通過養心、養神方面養生,有的人通過修德修道養生。

真正的養生在養什麼?

養生其實在養我們身體的生氣!養我們身上的生機。就是養的人跟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和諧度。

中醫講,合則神自生!什麼叫合則神自生?就是生命處在跟自然的和諧度高的時候,這個神氣就出來了,生命的活躍指數就出來了。

中醫講,上工養心,心要跟高維能量的事物繫結,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有更高能量的顯現。

所以,心靜、心善、心美,這些都是高維次的能量,能去塑造自己的心理環境,我們生命的能量就會增加。

中式的養生方法是我們生命通過氣功、吐納、鍛鍊,讓經絡、氣血通暢的一種方式養生。所以那些練功的人,他吃的能量很少,但是他生命的能量很高,他的柔韌度、他的壽命、他身體的舒服度就非常優秀。這是中式的養生方法。

而現在更廣譜的養生方法,是流於下式的養生。就是對我們身體的物資的補給,就是現代醫學的營養學,什麼維生素、蛋白質。有些人對我們身體的了解不夠,對自己的補給是流於形式和時尚。所以越補身體越出病,像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很多疾病都是生活方式和營養過剩引起的疾病。所以很多人對養生有很大的誤區。

有些人的疾病是由於性格引起的,固執的人容易發生膽系統方面的疾病;嗔怨心重的人,就容易形成肝血管瘤、脂肪肝;不孝敬老人的人,就容易生頭部疾病;兄弟關係不好的人,四肢就容易生成疾病。這都是大資料統計學歸納出來的東西。

臨床中有很多此類疾病,是由性格形成的。你必須去改變他的性格,改變他的倫理價值取向,然後去重塑這個人。這個病才能有根本的改善。

道:就是整個宇宙自然和生命的自然規律的認知和歸納;

德:是我們生命依順這個規律的能力。

有些人懂這個規律,但是不順應這個規律,能不生病嗎?

比如:熬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生命規律,但是每天依然熬夜,你就生成疾病,你的身體機能下降,你的思維反應能力就下降,所以有些學問,是你不能用生命反覆去體驗的。

所以,大家要重塑自己的倫理道德,改變自己的性格,有些疾病才能真正的恢復。

11557

養生

中醫

最新評論
  • 1 #

    現在的水土汙染,食品不安全,你養病吧,還養生呢,能活一天是一天

  • 2 #

    `關老師講得很好,是向自然相結合、向心態向相結合`向飲食相結合、向善良相結合,向道德相結合等等…既治病又治心,真實際的好文章。延年益壽的好文章,學生受教,謝謝老師。

  • 3 #

    《真正養生》就是(養心),(心平氣和)自然安樂。(身體失衡)及時扶正,(身體健康)不致偏差。

  • 4 #

    越是高智慧、大道理越簡單,但是不容易被人重視接受和遵守指行。

  • 5 #

    最好的養生就是氣功養生,通經絡提能量

  • 6 #

    中醫養生了不得,彭祖活了八百歲啊。

  • 7 #

    佛門弟子那種生話方式,就是非常好的養生,開悟了還能橫超三界,你說呢?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寒露節氣:養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