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白天工作/學習沒精神?喝一杯冷飲就會拉肚子?吹吹風就會感冒?手足常年冰涼?

不要對這些身體反應置之不理,你可能是陽氣虛!

陽氣是什麼?

《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簡單地說,陽氣支撐著我們身體維持一系列日常活動,陽氣充足則人的精神飽滿,陽氣柔和則筋骨和順。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陽氣是人體與外界六淫邪氣的一道屏障,養陽氣是中醫養生中的重要環節。

衣食住行時時養

根據天氣變化選擇衣物,捂住寒溼易侵襲的部位,如:頸部、肚臍、腰背、膝蓋、腳踝等,尤其在早晚及天氣變冷的時候,給予這些脆弱部位多點關(衣)愛(物),才能捂住陽氣,守住陽氣。

秋季來臨,晝夜溫差大,應及時增減衣服,過涼過暖都容易引起疾病發生。同時,應儘量選擇寬鬆舒適的衣裝,讓身體處於舒展狀態。

民以食為天,一句話道盡中中國人對於美食的熱愛,在養陽氣方面,吃什麼、怎麼吃也是非常講究的。多食用應季蔬菜水果,應季的蔬菜水果往往與當季氣候相呼應,所謂“天人相應”,正值秋季天燥,應注意補充水分,食物中如梨、甘蔗、山藥、百合、枸杞、銀耳等都可滋陰潤燥。

同時,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因為生冷食物需要脾胃中更多的陽氣來消化,食用烹調過的食物可以減少脾胃陽氣的消耗。

白天室內適當通風,夜間關閉門窗。秋季來臨,天乾物燥,可在室內放置加溼器以保持空氣的溼度。調整生活作息,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保證適宜的居住環境和良好的睡眠以護固陽氣。

秋季宜“收”、宜“養”,在運動鍛鍊中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尤其是體質虛弱者、老人兒童,應避免汗出過多,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專案。

老年人可選擇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等;中青年可選擇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保持心情舒暢。扎針喝藥陽氣足

當人體的陰陽失衡較為嚴重,導致出現精神倦怠、思維遲緩、記憶力下降、容易感冒、自汗出、大便偏稀、飲食難消化等症狀時,則需要藉助鍼灸、中藥等手段才能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

鍼灸講究“以通為補”,現代人因為外傷、過食、過思等原因導致身體的瘀堵,一瘀百病生。常可採用針刺解結、三稜針放血、浮針、刮痧、火罐等多種方式疏通經絡,從而緩解身體疼痛、脹、重、乏力、氣短等症狀,同時運用“溫陽針法”調整人體氣機。在經絡通暢的情況下達到陰陽調和、相生相長的目的。

通過症狀、舌苔脈象進行辨證論治、調整陰陽。常用的補陽益氣方如:補中益氣湯、小建中湯、理中湯、四君子湯等。

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功主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溼、止冷痛。其本質是溫陽益氣散寒,它通過溫補陽氣,幫助陽氣佔據更多的地盤以驅逐寒邪外出。

@大家健康#大家健康超能團##健康養生##秋季養生##陽氣虛#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秋天三月,做好3防,飲3茶,健脾養肺去溼氣,秋冬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