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前不久,一位享年五十九歲的養生專家的去世,引發了網路媒體的一片吐槽,社會上針對“養生”泛起了不少質疑的聲音;可能絕大部分世人都認為,養生專家就是應該鶴髮童顏、長生不老,作為養生專家卻未老早逝,這哪裡能夠體現出“養生”應該有的實際意義。

針對“養生”,我有自己的看法。我認為,“養生”的直接目的應該是,用養生的理論方法來促進身心保持相對健康正常,讓生命平穩、順暢地執行,從而保障生命安全地抵達上帝設定的終點,讓養生者渡過高品質的生命時光。人的壽命有長有短,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上帝設定的生命終點,都有各自的“大限”;只要人們採取妥善的措施,讓生命能夠抵達這個“大限”,而且讓生命相對健康、順暢地抵達這個“大限”,不至於時常病痛纏身,乃至於中道崩殂,這就是“養生”。所以,養生就是促成身體不老;所謂身體不老,是指讓身心老化延緩、少生病,從而讓身心保持相對健康狀態,這就是養生的直接目的。因為身心狀態良好,自然就能保障生命之舟行穩致遠,從而暢遊於生命的海洋,順利到達生命的“大限”,讓生命享盡天年、無疾而終,取得“長生”效果,這就是“養生”的功效。

我們可以做一個類比來進一步理解“養生”。上帝賜予人們各種智慧,讓人們製造了汽車。不同品牌的汽車應該擁有不同的內涵品質,從而決定了有各自不同的使用壽命。汽車從出廠之日開始,就開啟了它們道路行駛的生命歷程。很顯然,因為路況、使用等外在條件的不同,因為給予汽車維護保養的不同,所以並不是所有汽車都能被車主使用到使用壽命這個“大限”。對汽車給予適當的維護保養,對車輛故障進行及時修復,讓車輛行駛在較好的在外條件之下,顯然會保障車輛經常處於“健康正常”的車況中,顯然會使車輛更長時間地為車主提供服務,讓車輛逼近乃至達到其使用壽命。這裡所說的讓汽車經常處於“健康正常”車況中所採取的各項措施,就是汽車的“養生”。

類而比之,讓人生命經常處於健康正常狀態的各種措施、方法,當然就是人的“養生”。這些措施、方法當然包括對身心健康狀態的應有關注、對病患的及時發現和醫治、有良好適宜的生活環境條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行適量的健身運動、注意膳食結構、適當使用的營養保健品,保持健康愉悅的心情,等等。“養生”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包括地域、文化、人種、信仰等各方面都有關係。

所以,“養生”絕對不只是養生專家的事情,養生專家只是在養生理論和實踐方面有所建樹的特殊人群,“養生”涉及每個人,事關每一個生命。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以中中國人與外中國人的養生理論方法也會存在差異。中華文化的中醫、按摩、氣功、鍼灸、推拿五大醫術,中國佛道文化的內功心法,傳統文化倡導的藥食同源,中醫藥的望聞問切,無一不是“養生”。同理,西醫擅長的基於現代科技的各種檢測技術,各種手術治療,也都屬於“養生”的範疇。廣義地講,只要想維持生命的健康執行,就必須養生,至少要給予生命以營養、以滋養,只是營養、滋養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據相關資料,因為中中國人的腸鏡、胃鏡普查率遠低於歐美國家,導致中中國人的胃癌、腸癌發病率遠高於歐美。據可靠資料,中國腸鏡篩查普及率不及15%,每十個結腸癌患者中就有六人因為結腸癌致死;在美國,腸鏡篩查普及率高達63%,每十個結腸癌患者中僅有三人因為結腸癌致死;腸鏡能夠及時發現並切除息肉,可以預防腸癌,做過腸鏡的患者因為腸癌致死的風險下降72%。以此來一葉知秋,適時進行必要的檢查、醫治,難道不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養生”嗎?

對於“養生”,曹操的詩句講解得非常精闢。曹操說“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享永年。”

“養生”顯然能夠為生命健康保駕護航。但是,“養生”是否能夠把生命的“大限”往後推延,還有待科學的證實。所以,那位五十九歲就駕鶴西去的養生專家,他的未老先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無損於“養生”的積極意義。所以,我們應當用輕鬆的心態來看待“養生”,用輕鬆的心態來看待中西醫的各種診治手段和法式方法,我們尤其應當摒棄“養生就是吃保健品”這種荒繆的思想觀念。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再不好好保護頸椎,你的健康會受到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