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圖/視覺中國

昨日秋分,北半球進入晝短夜長。秋分之後,涼燥主氣,日常養生除了要潤肺防燥之外,還有什麼要點?安神解鬱很重要!

中醫調理“傷春悲秋”

“傷春悲秋”在中醫上有對應的調理方法。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兼治未病中心學術帶頭人彭康教授表示,中醫認為,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這個時節更容易觸發抑鬱情緒,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淒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

思為脾志,敏感多疑則過思,過思則傷脾,脾土不生金,母病及子,更易引起肺虛,加重憂鬱情緒。

現代科學也認為,秋分之後,北半球晝短夜長越來越明顯,Sunny不再充沛。與Sunny調節相關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分泌就會減少,使細胞興奮性降低,人就會情緒低沉,更易導致心情抑鬱。

因此,秋分時節注重調攝精神為養生之要務。健脾補肺,補土生金,脾肺充足,氣血旺盛,便可改善心腦供血,令神安定志。

彭康教授介紹了三種藥食兩用之品,供秋分時節調理情志食療之用。

秋分解“秋悲”,多吃這三樣!

【大棗】

大棗又名紅棗、幹棗、棗子,起源於中國,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本品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髒躁。

紅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鈣、磷、鐵和環磷酸腺苷等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維生素王之美稱。

紅棗所含有的環磷酸腺苷,是人體細胞能量代謝的必需成分,能夠增強肌力、消除疲勞、護肝、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還能鎮靜催眠。

①產後調養:紅棗20枚,雞蛋1個,紅糖30克,水燉服,每日1次,適用於產後調養,有益氣補血之功效。

②幫助睡眠:晚飯後用紅棗加水煎汁服用;或者與百合煮粥;臨睡前喝湯吃棗,都有助於睡眠。

③防治失眠:鮮紅棗1000克,洗淨去核取肉搗爛,加適量水用文火煎,過濾取汁,混入500克蜂蜜,於火上調勻取成棗膏,裝瓶備用。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連續服完,可防治失眠。

④安神助眠: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大棗10枚,甘草10克,小麥20克,水煎服。治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數欠伸。尤其是更年期女性,若有心不在焉、睡眠欠佳、失眠心煩、潮熱汗出等。

【靈芝】

靈芝藥用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被歷代醫藥家視為滋補強壯、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神農本草經》把靈芝列為上品,謂紫芝“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

本品味甘,性平,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用於眩暈不眠、心悸氣短、虛勞咳喘。主含氨基酸、多肽、蛋白質、真菌溶菌酶,以及糖類(還原糖和多糖)、麥角甾醇、三萜類、香豆精甙、揮發油、硬脂酸、苯甲酸、生物鹼、維生素B2及C等;孢子還含甘露醇、海藻糖。現代研究,有調節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及抗腫瘤作用。

本品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等同用。

本品入肺經,補益肺氣,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飲證,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溼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可單用或與黨參、五味子、乾薑、半夏等益氣斂肺,溫陽化飲藥同用。

本品還有補養氣血作用,故常用治虛勞短氣、不思飲食、手足逆冷、或煩躁口乾等症,常與山茱萸、人蔘、地黃等補虛藥配伍,如紫芝丸(《聖濟總錄》)。

①靈芝飲品:取靈芝(整芝)切片後加清水,放置文火中燉煮2小時,取其汁加入蜂蜜即可飲用。

②靈芝水煎法:將靈芝切片,放入罐內,加水煎煮,一般煎煮3-4次。把所有煎液混和,分次口服。

④靈芝大棗湯:靈芝15~20克,大棗50克,蜂蜜5克。靈芝、大棗入鍋加水共煎,取煮液2次,合併後加入蜂蜜再煮沸即成。

【合歡花】

本品味甘、性平,歸心、肝經。具有解鬱安神,理氣開胃,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心神不安,憂鬱失眠。花中被鑑定出25種芳香成分,含有合歡甙,鞣質等,現代研究顯示能抑制神經中樞,有鎮靜、催眠作用。

本品能安五臟,和心志,可治療神經衰弱。

①治神煩不寧,抑鬱失眠:合歡花、柏子仁各9克,白芍6克,龍齒15克,琥珀粉3克(分2次沖服),煎服。

②用治情志所傷,憂鬱失眠:臨床多與遠志、鬱金、酸棗仁、柏子仁等配伍,能安心神,解鬱結。

④加入甘麥大棗湯中,加強其解鬱安神之功。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每日十條中醫臨床用藥經驗20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