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冰箱病”是指人吃了放在冰箱裡的食物後,引起腹瀉、腹痛等胃腸道不良反應,尤其老人和幼兒抵抗能力差,胃腸功能弱,過量食用冰冷食物引起胃腸道粘膜損傷,出現嘔吐、腹痛和腹瀉的症狀。

主要經過被汙染的食物、水,經消化道傳播,也可以通過接觸而感染。常見的汙染源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最容易汙染瓜果、蔬菜、魚類和乳製品。

“冰箱病”都有哪些?

1、冰箱胃炎

並不是真正的胃部炎症,而是我們食用冰箱中的低溫食物後,刺激胃腸血管驟然收縮變細,血流量減少,胃腸道消化液停止分泌,誘發的上腹陣發性絞痛和嘔吐等症狀,稱為“冰箱胃炎”。

2、冰箱腸炎

冰箱冷藏室內的低溫雖能抑制多數細菌的繁殖,但有些嗜冷病菌處於休眠狀態,進入人體後便可能大量增殖。冰箱裡食物混雜放置更是給病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增加了食物間病菌的傳播。食用這些被汙染的食物,引起的腹痛、腹瀉的症狀稱之為“冰箱腸炎”

3、冰箱頭痛

人的口腔溫度在37℃左右,而夏天剛從冰箱冷凍室取出的食品溫度一般在-6℃以下,過多過速的食用冰冷食物,可刺激口腔黏膜,引起反射性地頭部、面部肌肉和血管痙攣,產生頭暈、頭痛、噁心等的一系列症狀,稱為“冰箱頭痛”。

4、冰箱肺炎

冰箱不經常清洗,冷凍機的排氣口和蒸發器中就很容易繁殖真菌 。這些真菌耐寒力極強,能在冰箱低溫下生長繁殖,並隨塵埃散佈至空氣中。過敏性體質者和兒童吸入這種帶菌空氣後,極可能出現咳嗽、胸痛、寒戰、發熱、胸悶和氣喘等症狀,稱之為“冰箱肺炎”。

正確使用冰箱,避免冰箱病

1、物擺放

冰箱記憶體放食品要生熟分開;熱食泠卻後再放入冰箱;食品用食品袋或用新鮮紙包裝或放入密閉的容器內;冷凍食品避免反覆解凍;食品之間要留適當的間隙。

2、冷食、冷飲

天氣炎熱,但冰箱裡的冷飲、冷食不要拿出來就吃,更不要在口渴難忍時過量食用 ,宜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後再食用。

3、存放時間

天氣炎熱時,儘量吃新鮮食物,冰箱存放食物的時間不宜過長,肉類生品冷藏時間一般不宜超過2天,瓜果蔬菜建議不超過3天,如有腐敗變質,立即丟棄,避免汙染。

4、冰箱清洗

建議夏季1-2周清洗一次冰箱,其他季節每月至少1次,可用0.5%的漂白粉擦洗,然後擦淨即可。

最後提醒大家謹記:

勤整理,勤清潔,莫貪涼

這樣才能遠離“冰箱病”!

供稿 | 傳防所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養生與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