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俗話說“十女九寒”,對於女性來說,“宮寒”二字可謂再熟悉不過了。但你也許從未真正地認識過它。

【宮】不只是子宮,而是指女性生殖系統及其功能,包括子宮、輸卵管、卵巢和子宮周圍的毛細血管、神經韌帶等,中醫統稱為“胞宮”。

所以,“宮寒”的實質,是與女性生殖能力相關的一切寒證。

宮寒的女人老的快

都說「紅顏易老」,宮寒的紅顏更易老。

我們的下腹部有很多重要的經脈,如脾胃經、肝腎經都巡行於此,任衝督三脈也起於腹腔內。

腹腔、盆腔內的血液占人體血流的70%左右,但同時腹腔盆腔又結構複雜,氣血流動偏緩。

女性一旦宮寒,腹部經脈不通,氣血就更加容易瘀滯,毒素清理速度變慢,最直觀的問題都會在臉上體現出來:

脣色暗淡,容易有黑眼圈,臉色晦暗無光,黃褐斑也冒了出來,甚至早早就有了皺紋……這些常見的健康困擾,往往也是宮寒作祟。

為什麼女性宮寒越來越多

從陰陽的角度來看,男屬陽,女屬陰。女性體質天生就比男性的陽氣要弱。陰氣重,便易生寒涼。

於外,易感受風寒之邪;於內,易滋生寒涼水溼。比起男性而言,更容易被寒邪侵擾。

如果生活習慣上再踩坑,不注意溫養,久而久之,胞宮的寒氣就越來越重了。

急於減肥

嚴格節食+過量運動甚至盲目服用減肥藥......快速減肥等於身體在短時間內丟失了大量的能量性物質,寒邪很可能乘虛而入,攻擊子宮。

露腰露臍

肚臍一圈是帶脈,總束諸脈,這裡受涼了,寒氣直入各大經脈,簡直是開門揖盜。

貪涼吃冷

水果當飯吃,優酪乳當水喝,生冷沙拉就是主食,冷飲冰糕充當甜點,無一不在摧毀脆弱的陽氣。

很難開心

過度勞累、氣鬱不舒、心情不暢,不僅耗傷陽氣,還會影響氣機的執行。外感的風寒和內生的寒溼,便會凝結於體內,難以散去。

忽略產後

精卵的結合以及胎兒的生長,都要消耗女性大量的能量。如果休養不到位,陽氣久耗,子宮就會失於溫煦了。

3招養足陽氣,給子宮加溫

宮寒的女人就像萬物凋零的隆冬,一片冰冷了無生機。那麼如何破解宮寒,讓子宮溫煦起來,恢復勃勃生機呢?

最省力的一點,建議你藉助天時

三伏天陽氣最盛,氣血往外走,是暖宮驅寒、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期。藉助天時冬病夏治的法子,尤其推薦艾灸。

調治宮寒著重取3個要穴:神闕穴——肚臍正中;關元穴——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中極穴——前正中線上,臍下4寸。

月經來之前7天,每日艾灸1次,每個穴位持續30分鐘。

在臨睡前2個小時,或更早艾灸,以免陽氣升騰,影響入睡,失眠者,尤其需要注意。

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了解自己

我們平時在學習工作的同時,多關注自己身體的感受。堅持做暖宮操,就是一個既有助養身,又能與自己身體對話的方法。

哪怕沒有宮寒問題的女性,也建議經常做做讓氣血活躍起來,保持子宮健康。

稍用力自上而下按揉腹部,每晚入睡前做十分鐘(或50個),以腳部感到溫熱為最好,力度以自覺舒適為度,經期、孕期不要做。

做暖宮操的過程中,慢慢你的雙手會變得敏銳,能感知到自己哪裡瘀堵,哪裡受寒,甚至能感知到情緒的傷害。

懂節氣,懂養生,更懂你

1.驅寒暖宮:給子宮保暖,尤其下身要少受涼,注意給小腹、腰部和雙腳保暖。月經期間,女性不要久坐冰冷的凳子。

特別要注意頭、胸腹、腳的保暖。別讓腰背受涼,防止寒從腳下生,不要久坐寒涼之地,否則寒邪會直擊子宮。

2.泡澡驅寒:中醫理論中的「冬病夏治」。

一般在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大都由於體質陽虛,體內陰寒太盛。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3.日常泡腳:平日多用熱水泡腳,如果在泡腳時能根據自己的體質加些料,用日常足浴來調理身體,刺激足底的經絡和穴位,使全身溫暖。

溫馨提示:我們生而需要溫暖,無論身體,還是心靈。所以,一定要想盡辦法讓自己暖暖的,不再承受宮寒帶來的傷害。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腎病必查的尿常規,到底怎麼看?腎內醫生教你30秒了解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