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塊白白嫩嫩的豆腐,不管是紅燒還是煲湯,怎麼做都能變成餐桌上的美味。

豆腐有“中國第一菜”的美譽,更有“豆腐得味,遠勝燕窩”的說法,在保健功效方面也深得人心。

受訪專家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營養學部家庭膳食營養學組副主任委員 於仁文

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博士 雲無心

中國註冊營養師 戴民慧

每週吃豆腐,心臟病風險降18%

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與幾乎不吃豆腐的人相比,平均每週至少吃1次豆腐(150克以上,約半盒嫩豆腐)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18%,且在停經前或未服用雌激素的更年期女性身上更明顯。[1]

研究人員認為,豆腐有保護冠狀動脈的作用,很可能和豆腐中的大豆異黃酮有關。

因此,建議大家平時可常吃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比如豆腐、毛豆等,有助保護心臟。

豆腐的營養優勢:

豆腐富含蛋白質,素有“植物肉”的美譽,但它的脂肪含量比大多數動物肉低,其中80%為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

豆腐中的大豆異黃酮,有抗氧化、防衰老功效。

卵磷脂可增強記憶力、預防老年痴呆。

大豆低聚糖,有益腸胃健康。

此外,豆腐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不同豆腐的營養檔案

常見的有北豆腐、南豆腐和內酯豆腐,哪種更營養呢?下面這張表格幫你看懂每種豆腐的營養優勢。

基於同樣重量考慮,內酯豆腐保留了豆漿中的所有營養成分,南豆腐與北豆腐損失掉了一些水溶性的營養成分。

以同樣重量來比較,蛋白質、鈣、鎂等營養成分含量北豆腐>南豆腐>內酯豆腐。

3種搭配,豆腐營養翻倍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塊豆腐也有3種最佳搭檔。烹飪豆腐建議多選擇燉蒸,少煎炸,以免攝入過多油脂。

豆腐+ 魚、肉、蛋類

豆腐所含的大豆蛋白缺少一種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烹飪時建議搭配魚類、蛋類、肉類等富含蛋氨酸的食材。這類食物與豆腐搭配,可明顯發揮蛋白質互補作用。

比較經典的做法是魚頭豆腐湯、紅燒魚配豆腐、香焗豆腐丸子、肉末燒豆腐、皮蛋拌豆腐等。

豆腐+海帶

豆腐含有皁角苷,有助於抑制脂肪吸收,促進脂肪分解,對預防動脈硬化有一定作用。但皁角苷會促進碘排洩,容易引起碘缺乏,因此將豆腐與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含碘豐富的食物一起烹調便兩全其美,如豆腐海帶湯。

豆腐+白菜

白菜富含水分、膳食纖維、維生素C,能彌補豆腐膳食纖維不足的缺陷。白菜炒豆腐、白菜燉豆腐都是不錯的選擇。

四類人要少吃豆腐

豆腐雖好,也要注意食用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日豆製品攝入量為25~35克,換算成豆腐,每天可吃南豆腐(嫩豆腐)150克,北豆腐(硬豆腐)80克左右。

身體出現以下問題時,要嚴格控制豆腐攝入。

腎臟問題

對於慢性腎炎、腎衰、尿毒症或因腎臟功能下降出現的肌酐、尿素氮、尿蛋白過高情況,需要嚴格控制。

尿酸高或痛風

如果尿酸水平的確非常高,痛風情況十分嚴重,確實需要控制豆腐等較高嘌呤食物的攝入了。

高血鉀、高鈣血

無論因病理原因還是藥物作用導致的高血鉀和高鈣血癥,都需嚴格控制。

嚴重泌尿繫結石患者

腎結石、尿道結石、膀胱結石、輸尿管結石和草酸鈣有關,需控制草酸含量高和鈣含量高的食物,避免加重病情。▲

參考文獻:

[1]Qi Sun.Eating Tofu Once Per Week Linked to 18 Percent Drop in Heart Disease Risk[J].Veg News,2020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髒與腑什麼關係,怎樣理解臟腑表裡關係,相互直接和間接影響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