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隨著溫度越來越高,轉眼間已經入伏,夏季的三伏天是自然界溫度最高的時候,也是全年中最熱的時節。今天的三伏天從7月16日開始,初伏為7月16日至7月25日,中伏為7月26日至8月14日,末伏為8月15日至8月24日,一共40天。

三伏天酷暑,是“冬病夏治”的好時節

中醫上認為,陽氣是生命的根本,陽氣不足就沒辦法抵抗外邪,人更容易生病。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對於陽虛或者體寒的人,是中醫調理體質的最佳時期。

所謂“冬病”,並不是指靜靜發生在冬天的病,實質人體受到外界的風、寒、溼刺激,或者過度受風、著涼、飲冷導致的體寒、痰溼等症狀。“冬病”病根在於陽氣不足,比如慢性腹瀉、虛寒性哮喘、骨關節病、痛經等,由於冬天陰冷寒氣較嚴重,容易被誘發或者加重。

中醫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應該順應自然,補陽養陽,散寒祛溼。“冬病夏治”就是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藉助自然界充足的陽氣,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達到“以熱驅寒”“溫陽補虛”的作用,從而使“冬病”的症狀減輕或消失。

三伏天養生,千萬別做這幾件事

1、頸椎、腰身不要對著空調

夏天室外溫度高,如果一身汗回來或者運動後,不能直接對著空調吹,尤其是頸椎、腰身等部位,溼氣會隨著出汗的毛孔進入人體,易讓周圍的軟組織變形,容易引起肌肉和皮下組織的炎症,引起持續痙攣、肌肉痠痛的症狀。

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太低,一般為26攝氏度左右,空調房裡穿衣服要蓋住胳膊肘和膝蓋,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頸椎。

2、不吃太涼的食物

夏天是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人一到夏天,就會出現胃口差、食慾低下、消化功能降低、疲勞乏力、腸胃不適等症狀。三伏天不適宜吃太涼的食物,比如雪糕、冰激凌,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最好先放一會再吃。

建議:夏季應該少吃或者不吃太涼的東西,尤其早晨剛起床和晚上臨睡前。如果怕熱,可以喝常溫的涼白開,冷粥祛溼(比如山楂冰粥),吃涼拌食物時,加點姜或芥末,可以起到暖胃的作用。

3、喝水速度不要太快

三伏天溫度高,人體缺水的速度很快,很多人一口渴就習慣性地大口喝水。其實,喝水速度太快,水分會加快進入到血液,容易導致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對於有冠心病的人來說,是比較危險的,容易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

建議:三伏天喝水要注意速度,不能太快,每次控制一定的量,大約100—150毫升,少量多次,水溫保持在10度以上,對身體更好。

4、不要納涼熬夜

很多人都喜歡熬夜,尤其到了夏天,夏夜比較長,很多人都有吃宵夜的習慣。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睡眠不足就是脾虛的症狀,長期納涼熬夜,容易導致體內溼氣過重。

建議:三伏天應堅持規律作息,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根據需要可以補一個午覺,大約30-60分鐘,不要超過1個小時。

5、晨練不能太早

夏天動一動就很容易出汗,很多人在天氣熱的時候,喜歡呆在空調房裡,不愛運動。有的人喜歡清晨很早去公園晨練,但其實,晨練不宜過早,因為夏季空氣汙染多,一般早上6點前還沒有完全散去,晨練起得太早,對健康是不利的。

建議:三伏天不可以完全不運動,應該稍微活動一下,活動時間宜在早上6點之後,避免中午12點-2點之間太陽大的時候出門。

6、不注意眼部防晒

三伏天太陽大,眼睛很容易受到刺激,如果不注意防晒,很容易老化,影響視力,嚴重的還會引發各類眼病。

建議: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太陽比較大,儘量不要外出,外出時要注意防晒,戴上遮陽傘、太陽鏡、遮陽帽等。平時可以吃點養眼的食物(比如桂圓、山藥、紅棗等),不要經常用手揉眼睛。

三伏酷暑,人體新陳代謝加快,體內水分流失多,容易出現誘發某些疾病。三伏天不僅是“冬病夏治”的時節,也是需要養生、避病的日子。祝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三伏天##三伏天高溫襲來##夏季養生正當時##養生知識##中醫養生#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大暑·二十四節氣·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