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

春夏:主生長,為適應自然界陽氣漸生而旺的規律,應注意養陽。

秋冬:主收藏,為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應注意養陰。

因時順養的具體方法

古人在生活實踐中,認識到自然界是人類生命的源泉,自然界的運動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人體,同時指出了天時變化對人體的重要影響,並敘述了四時起居的具體做法。在日常生活用中,根據不同季節氣候的特點形成了不同的養生方法。

春季

1.飲食:要“省酸增甘”,因春來肝旺,而酸能肝,且肝太旺易克脾土,導致脾虛,增加甜味可以達到健脾目的。

2.起居:晚睡早起,春天,睡臥時間如果太長會有損於人體陽氣。

3.衣著:春季轉暖的同時,會出現“反春寒”,所以不要急於脫去冬裝。

夏季

1.起居:夏季豔陽高照,氣溫較高,可晚睡早起,夜晚不可在露天下睡覺,以免受涼。

2.飲食:夏季氣候溼熱,適應細菌的生長繁殖,要防止消化道疾病的發生,因此可常服用具有解暑清熱、醒脾開胃的藥膳進行養生。

3.衣著:夏季天氣炎熱,但夜晚和白天有一定的溫差,白天可少穿,但到了晚上要適當新增衣物。

秋季

1.起居:秋季氣候多幹燥,可早睡早起,

2.衣著:特別是早秋,不要急於加厚衣服,要適當的“凍一凍”。

3.飲食:可以進食一些偏於養陰的水果,如梨、梅等。

冬季

1.起居:冬季氣候寒冷,萬物蟄藏,可早睡晚起,

2.衣著:要注意防寒保暖,預防凍瘡。

3.飲食:此時是進補的大好季節,以羊肉為首選美味。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三伏天最適宜冬病夏治,做到“3不吃,3不做”,健康養生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