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體虛在中醫上分為氣虛、血虛、陽虛、陰虛,四類虛證要分清,對症治療。

氣虛,是指元氣不足引起的病理狀況,多是勞傷過度而耗損,或久病未愈,或脾胃腎臟腑功能減弱,氣運化不足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熬夜、睡眠品質降低等容易傷氣,氣虛者身體虛弱、面色蒼白、精神不振、睏倦乏力、頭暈、語聲低微、無精打采。治療以補氣為主,藥物有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玉屏風散等。食補可以吃玉米、南瓜、黃豆、馬鈴薯、少吃油膩、生冷、苦寒食物。運動以散步、太極拳為宜,不宜大負荷運動。

血虛,是指血液虧損,身體營養匱乏,臟腑、體形得不到滋養引起的病理狀況。多是飲食不調、勞倦過度、失血過多、久病陰血虛耗引起,表現為頭暈目眩、手足發麻、貧血、月經不調,肌肉無力、面白或萎黃、心悸多夢、手足麻、不愛運動等症狀。治療以補血養心養肝為主,藥物有養心湯、歸脾湯等。食補可以吃紅棗、木耳、紅豆、龍眼、少吃生冷辛辣食物。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散步、瑜伽等。

陽虛,是指陽氣虛弱,陽氣不足引起的病理狀況。多是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勞倦過度,耗損正氣。表現為畏寒怕冷、腰膝痠軟、關節疼痛、四肢不溫、精神不振。 治療以益氣溫陽散寒為主,藥物有右歸丸、芪附東加味等。食補可以吃羊肉、核桃、韭菜、雞肉等。運動散步、慢跑、太極拳及各類球類運動。

陰虛,是指陽氣過亢、津液不足引起的病理狀況。多是熱病過後,或是久病傷陰、五志過級、房事不節、過服溫燥之品。表現為口乾舌苦、心胸煩躁、失眠盜汗、便祕、耳鳴、多夢、健忘。治療以滋陰為主,藥物有六味地黃丸、百合固金湯、一貫煎等。食補可以吃山藥、百合、銀耳、糯米、西瓜等。運動宜太極拳、八卦錦較好,不宜運動過量。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腎不好?中醫:這6個“妙招”,讓你腎氣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