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何謂“三伏天”?

我們有句老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意思就是我們的冬季的“九九”天數就是從每年冬至以後第一個壬日開始就是一九的第一天,一個九天為一個週期。

而我們夏天的“三伏天”就是從夏至節氣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算起,是指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開始進入初伏。第三個庚日為一伏開始,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三伏,而二伏天數就看第五個庚日是在立秋前還是立秋後。

因為三伏天是連續的,三伏必須在立秋後一個庚日,這樣就可以確定二伏是10天還是20天了。

以今年為例:

頭伏時間:7月16日庚申日;為第三個庚日。這也就是我們一伏的開始,持續十天,一直到7月26庚午日,為第四個庚日,一伏結束。(7.16-7.26)

二伏時間:從7月26第四個庚日為開始,8月5日庚辰日,為第五個庚日,而8月7日才為立秋,即繼續數,到8月15日庚寅日,為第六個庚日,一共持續20天,二伏結束。(7.26-8.15)

三伏時間:從8月7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即8月15日庚寅日開始,8月25日庚子日結束,一共持續十天,三伏結束。(8.15-8.25)

從入頭伏開始,氣溫會隨著天數呈指數增長,到二伏為最熱,而且持續時間最長,一般為10天到20天,而末伏的氣溫就開始呈下降趨勢,會越來越涼快了,畢竟那個時候都立秋之後了。

總之,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溼氣最盛的時節,也是一年中人體體表氣血最旺盛的時候。

二、三伏天的暑熱和溼邪

三伏天的氣候特點一是熱二是溼三是晝長夜短。

中醫認為自然界有六種致病因素,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溼邪盛行的季節就是在三伏天。

人體在三伏天的生理特點:人體在夏季陽氣旺盛、趨於體表、氣血執行暢快、腠理疏鬆、汗孔開張、排汗增多、新陳代謝達到一年中最旺盛的狀態。

三、中醫養生的原則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意思是說,四時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命的根本。

所以我們應該在春夏季節保養陽氣以適應生命的需求,在秋冬季節保養陰氣以適應收藏的需要,順應了生命發展的根本規律,就能與萬物一樣,在生、長、收、藏的生命過程中盡其天年。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自然界當中的各種動植物在地球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與自然界相適應的生長、繁殖,生老病死的規律。

排版:超耶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喝“水”也會中毒?別再把生命之源的“水”變成你的“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