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由於現代人長期處於高壓、快節奏的生活狀態,加上目前疫情防控處於長期態勢,對人們的經濟和生活產生巨大的衝擊,從而各種焦慮、恐慌、悲哀、憤怒的情緒在人的心中升起,不斷摧殘人的精氣神,從而削弱人體的氣血,影響五臟六腑的功能,降低人體免疫力,臨床觀察發現,情志病已成為危害現代人健康的重要方式,並有很多人以情志病為主訴進行看診。

對此,你是否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情緒也會傷身?它是如何傷害我們身體的?面對情志病時,我們該如何治療?”

讓小編來為你一一解惑吧。

一、為什麼情緒偏激會對人體致病?

中醫認為情志活動作為心理因素的反映,主要表現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志活動,是人的精神意識對外界事物的反應。

在正常的情志活動範圍內,一般不會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過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範圍,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才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內經》有云: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恐傷腎、思傷脾,五臟應五志。

二、情志病在臨床上有哪些症狀?

情志致病常常表現為體內氣機升降失調,人體圓運動不圓。

如《素問·舉痛論》所云: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可見不同的情志活動,對人體的氣機影響各有不同,其表現形式有氣滯、氣逆、氣陷、氣閉等。

如:

1、怒則氣上,即是說過於憤怒可使肝氣過度上逆,氣逆於上,血隨氣升,便可見面紅目赤,青筋怒張,甚或眩暈,昏厥的病症;

2、喜則氣緩,指心情過於興奮喜悅,可使心氣弛緩,血氣渙散,不能上奉於心,神不守舍,而出現失神乃至狂亂等症;

3、悲則氣消,是說悲哀過度,可使肺失宣發肅降,出現氣短、喘息等病症;

4、恐則氣下,是指心中害怕,精神過度緊張,使精氣下陷,腎氣不固,出現面色蒼白,二便失禁等;

5、另外,長期的情志不遂,亦能引起氣機鬱滯的病理變化,可使氣滯血瘀,以及溼聚痰生,化火動風等。

三、情志病該如何治療?

由於情志病主要是自身情緒偏激導致氣機升降的失衡,故在治療時以調和自身的情緒為主,輔助中醫的鍼灸、藥物、導引等方式進行治療。

對於中醫提倡的健康生活態度,《素問·上古天真論》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即現代人養生,在重視形體塑造的同時更應該修心養神,不貪涼,不熬夜,保持心態的平和、心情舒暢,少生氣,不縱慾,保持經氣的充盈和暢通,人就不會容易生病。

對於情志的養生保健,中醫常用的養方式有:

1、練習八段錦,疏通經絡,調暢氣息;

2、靜坐養神,以中正平和的心態坦然面對事物,平衡五臟六腑的氣機;

3、腹式呼吸吐納法,調整、平衡自身氣機的流通,迴歸平和的狀態。

李可老先生曾說“凡病皆本氣自病”。

針對現代人在高壓的生活環境及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群體性焦慮,是人體“本氣”勞損下產生的代償表現,必須引起重視,及早調整治療,避免重大疾病的發生。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醫二十八脈主病概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