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有話說

【別名】廣杷葉、巴葉、蘆橘葉。

【採收加工】全年均可採收,多在4~5月採葉,晒至七八成干時紮成小把,再晒乾。本品分生用和蜜炙。生用時,用水噴潤,切絲,乾燥。蜜枇杷葉,取枇杷葉絲,用蜜水拌炒,至放涼後不粘手為度。每100千克枇杷葉絲,用煉蜜20千克。

【藥材性狀】長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鋸齒,近基部全緣。上表麵灰綠色、黃棕色或紅棕色,較光滑;下表面密被黃色茸毛,主脈於下表面顯著突起,側脈羽狀;葉柄極短,被棕黃色茸毛。革質而脆,易折斷。無臭,味微苦。

【性味歸經】味苦,性微寒。歸肺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清肺止咳、降逆止嘔。

【臨床應用】用治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逆、煩熱口渴、口乾消渴、肺風面瘡,粉刺。

【炮製的作用】

1.生品長於清肺止咳、降逆止嘔。多用於肺熱咳嗽、胃熱嘔噦或口渴。

2.蜜枇杷葉能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多用於肺燥咳嗽。

【使用禁忌】

1.胃寒嘔吐或風寒咳嗽禁服。

2.因枇杷葉表面生長著一層絨毛,不管新葉還是舊葉,如果不刷去絨毛,口服後會刺激咽喉部而加重咳嗽症狀,甚至引起喉嚨水腫。使用枇杷葉時須將枇杷葉洗乾淨,刷去毛,切成絲。

枇杷花

枇杷核

研究發現,枇杷核含有的扁桃苷成分具有抗炎、抗腫瘤作用;枇杷核提取物對機體免疫功能及腸道正常菌群具有雙重調節作用。但枇杷核有小毒,不能隨便生食。枇杷核生食,咀嚼時氰甙會被唾液水解,放出劇毒物質氫氰酸。氫氰酸是毒物,易致人中毒。在食用時一定要去核,吃枇杷切勿吃核!用作中藥材的枇杷核也是經過特殊炮製去掉大部分毒素後才能入藥。

枇杷膏的製作

在中國傳統醫藥中,枇杷的入藥部位是葉。早在清代,便有熬製枇杷膏的記錄。《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中便記載了枇杷膏的處方及製法。裡面選用的原材料也是枇杷葉,而非枇杷果。中成藥裡所有叫“枇杷”的製劑,使用的原材料,統統都是枇杷葉。只有作為保健食品的枇杷膏才使用枇杷果肉或者枇杷果汁。枇杷果有一定的生津作用,但止咳化痰的藥用價值不高。

原料:枇杷葉

製法:取枇杷葉,加水煎煮三次,煎液濾過,濾液合併,然後濃縮成較濃稠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煉蜜200g或蔗糖200g,加熱使融化,混勻,濃縮至將膏滴在水中不散開,就可以關火冷卻了。

功效:清肺潤燥,止咳化痰。用於肺熱燥咳,痰少咽乾。

中醫認為,咳嗽有寒熱之分。枇杷膏和枇杷一樣,性味偏涼,枇杷膏對於咽喉腫痛、痰黃粘稠,有痰咳不出來的熱性咳嗽,如風熱咳嗽、燥熱咳嗽、肺火咳嗽等有效;而喉嚨幹癢、咳嗽少痰或無痰的情況下,吃多了反而可能使症狀加重。建議大家在選擇止咳中成藥的時候,即便是非處方藥也要諮詢醫生或藥師,以免影響療效。

楊紅燕 主管中藥師

編輯/丙戍年

(台州)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為什麼冰鎮白酒不能喝?看看冰鎮白酒的危害,難怪大家都不敢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