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很多糖友認為,每天吃什麼、吃多少都是一件煩心事,因為似乎稍微吃多點,血糖就蹭蹭地漲,有些糖友甚至把自己帶入了“飢餓療法”模式。

對此,廣東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護師餘桂芳表示,糖尿病患者確實需要控制飲食,但這並不等於“飢餓療法”,糖友既要限制飲食,控制總熱量,又要合理膳食,其關鍵是控制飲食的質和量。

每天至少吃250克主食

“少吃主食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這種說法我們常聽說,然而,這口口相傳的控糖“祕訣”卻是錯誤的。

餘桂芳表示,糖友每天應吃250~400克的主食,包括穀類、薯類和雜豆類。

主食的種類應多樣化,粗細搭配,可適量選擇全穀類製品。一些澱粉含量較高的食物則可以用來代替主食,如土豆、山藥、紅薯、南瓜。

餘桂芳提醒,糖友要儘量少吃軟的、爛的、稠的、粘的易吸收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進食後血糖容易飆升。

這類食物有:粥類(大米粥)、糯米飯、甜的點心和飲料、腸粉等。

“選擇肉類首選無腿的魚類,其次才是兩條腿的雞鴨鵝,最後才是四條腿的羊、牛、豬等。”餘桂芳說。

蔬菜也要挑低糖的

不少糖友認為,在主食和肉類上要控制,那麼蔬菜就可以任吃了吧。對此,餘桂芳指出,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且多數碳水化合物含量較低,但這不意味著蔬菜是不含糖的。

糖友每天蔬菜攝入量要達到300~500克,在種類的選擇上,也要挑含糖量低的。

含糖在3%的蔬菜(每500克)有白菜、圓白菜、菠菜、油菜、韭菜、芹菜、冬瓜、青瓜、苦瓜。含糖4%的蔬菜(每500克)有絲瓜、四季豆、圓椒、倭瓜。

水果在兩餐之間吃

提起吃水果,很多糖友都認為是“禁區”。餘桂芳說,糖友不需要把所有水果都拒之門外,是否適合吃水果。

首先,要看血糖水平,血糖控制得比較理想的狀況,比如空腹血糖<7.8mmol/L;餐後血糖<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7.5%。這種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即不經常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就可以吃水果。

需要注意的是,水果不能立即在餐後吃,否則會使得血糖水平升得更高。因此,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是在兩餐之間。

適量食用(每100克水果含糖量小於10克):獼猴桃、草莓、鴨梨、檸檬、李子、西瓜。

謹慎食用(每100克水果含糖量約11~20克):桃、杏、香蕉、鮮棗、荔枝、芒果、橘子。

不宜食用(每100克水果含糖量大於20克):幹棗、蜜棗、杏幹、柿餅、葡萄乾、桂圓。

油類和鹽也要“抓”

除了食物上要“挑食”外,一些配料的選擇也要講究,其中油脂和鹽要嚴格限制。食鹽的攝入量每日不應超過6克(一礦泉水瓶蓋的鹽約6克,一啤酒瓶瓶蓋的鹽約3克)。

其次,每日油脂類攝入量應不超過25~30克。在油脂的選擇上也要注意,應儘量選擇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葵花籽油、豆油、玉米油、橄欖油、茶油、菜籽油等。糖友還要常更換油的種類。

連結:快速確定食物分量要訣

每天的肉類食物攝入量相當於一副撲克牌大小;

每天吃一個網球大小的蘋果和梨;

每天吃拳頭大小的土豆或紅薯,同時應減去相應的主食(半兩主食);

用標準碗盛米飯,每次為2兩。

指導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護師 餘桂芳

編輯/陳曉琨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上熱下寒的人太多了,中醫如何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