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曾在一篇文章裡看到:“汽車玻璃大王”曹德旺重視養生,晚上9點半以後身邊的人都不會再打擾他,他會做一件很私密的事——

就是獨自靜坐,反思這一天見過的人、和發生的事。

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思考為什麼不好,怎麼才能做好?如果有做得比較好的地方,也要做個總結、堅持下去……

就是獨自靜坐,反思這一天見過的人、和發生的事。

我當時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對曹德旺先生的這個行為非常感興趣,也效仿著去做睡前反思。

然後我就發現,這對睡眠非常有幫助。因為通過大腦的反思,意識得到淨化,相當於給我們的大腦進行了糾錯訓練。

就好像我們每晚睡前要洗臉,這是給我們的心靈、意識進行清洗。

堅持了一段時間後,這就成了我的睡前習慣,因為的確是做完之後就很容易心情平靜地入睡。

有幾次因為外出沒做,躺下後就感覺睡不踏實,也要在腦子裡把一天的經歷過一遍才能安心入眠。

後來我以看了曹德旺先生寫的自傳《心若菩提》,發現他也是一位早起人士。他喜歡打Golf,別人都是在晚上打,他是在早上打。從學習打、到精湛練習、到從打球中悟到公司管理的戰略,這些全都是在早起無人時他獨自完成的……

將曹德旺先生早起和睡前反思聯絡起來,又加之我自己的親身實踐,讓我認識到:

早起習慣屬於每個睡眠好的人。如果把前一晚的入睡搞砸,任你身體多好,堅持早起也是不可能的事。

在得到這個結論後,我就開始在睡前做功課。這就像你要出門旅遊,得先在出門前做出行攻略,這樣才能在遊玩時順利、盡興。如果不做功略,到了目的地再四處打探尋問,那就是在浪費保貴的出遊時間了。

自由都是來自有序、規律。為了獲得睡眠的自由,我得先做到自律。

為了在睡眠時讓自己的大腦放鬆、迴歸睡眠的本能,我嘗試做一個詳盡的日常計劃表。

在這個表格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大略安排好時間點,實現“到那個點鐘就去做那個事”,每天都按計劃行進。

而且每天晚上我還把第二天要做的事簡要記一下,早上再具體安排怎麼完成。

這樣按計劃去生活,就不需要大腦再記掛,把自己從對煩惱瑣事的“掛心狀態”中解放出來。

從此你躺在床上什麼都不用惦記、不用想!用“一切都在我的計劃之內”的掌控感,給自己安了心。

我們總結一下:

1、睡前反思、淨化意識:把遇到的人、發生的事,一一回顧,並思考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對、怎麼改進;有什麼做得很棒,需要繼續保持。

2、為自己做時間表,實現“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大到買菜做飯、小到工作、掙錢一一列入生活列表。

3、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列在紙上,解放自己的“掛心狀態”,實現“一切都在我的計劃之內”的生活掌控感。

通過我的親身實踐,做到上面這三點,在睡前大腦就會很快放鬆,排除人為的睡眠障礙,更容易回到我們的本能睡眠狀態。

心無掛礙地入睡,是睡眠的保障。每天如此,深度睡眠就會越來越高。

這3項功課我已經堅持了幾個月的時間,從半年前的1小時多一點的深睡眠,到現在每週平均2.5小時以上的深睡眠;從7點起床,慢慢到現在4點起床。深刻體會:真的是睡得越好,起得越早。

身體需要有序,大腦也需要有序,就像我們同樣期待社會、家庭的有序。

作息規律、生活規律、行為規律,就是睡眠的保障,就是身體有序、迴圈的基礎。

想要睡眠好、精力好,就不惜一切努力去實現有序的迴圈。

不管你有什麼身體問題,請不用糾結於那些問題,因為病可能有千萬種,但健康都是一致的。

我們只要去把握住健康,使自己在跑在健康的賽道上,身體會慢慢自愈。

我就是堅信地走那條健康的賽道,讓自己從最簡單的早睡早起開始,回到正確、迴歸樸素。

於是收穫了好睡眠的結果。事實證明,路線正確。

用我們大腦的行為路徑來看:

1、觀念:不糾結症狀,去把握健康。

2、行為:想盡一切辦法去規律作息、掌控生活。

3、結果:睡眠好、能早起、精力好、每天時間多出2小時。

和我一起努力規律作息、睡個好覺吧,做一個能掌控自己健康的人。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氫”鬆健康,科技養生,龍來福給你健康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