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春分,“分”就是一分為二,對半分開的意思。春分這個節氣的名字其實是很有講究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漢代有一個大儒,名叫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也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因為在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白天和黑夜是一樣長的。

春分如何養生?

中醫認為,春分養生,重在養肝,因為春季與五臟的肝相應。除了應遵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大原則外,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同時,春分更是調整胃氣的良好時機。春分時節,首要是通過特殊的飲食養生,保持臟腑的陰陽氣血平衡和功能旺盛。

1、平衡陰陽,護中氣

春分平分了晝夜寒暑,人體也應適時而變。春分之時,飲食調理應以平衡為度,即使體質平和的人,飲食也應寒熱相配、葷素相搭。飲食有寒、熱、溫、涼、平五性和升、降、浮、沉四態。

春分宜適當多吃平性食物,如山藥;少吃偏熱或偏寒的食物;也不只吃升發或下降的食物。比如吃海鮮、豆芽、木耳、空心菜等涼性食物時,佐以蔥、姜、蒜類溫性調料,減輕食材的寒性。吃韭菜、大蒜、姜蔥等助陽類菜餚時,配以蛋、肉、魚類等滋陰之品,剋制食材的升發性。如此上下平和,升降相隨,達到飲食上的陰陽互補。

2、吃口春菜,調和陰陽

民間素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明代《救荒本草》《農政全書》中皆推崇備至。“春菜”指恰逢春季吐芽、青嫩茂盛的野菜,如魚腥草、菠菜、芹菜、馬齒莧等。新鮮春菜可降火、疏肝、益脾、清腸、通便,還對人體肝陽的過度升發有調節作用,適合內熱體質之人食用。春分時節,民間常見的藥食同源佳品要屬香椿。

中醫認為,香椿性平、味苦,具有健胃、理氣、止血、化溼的功效。對中焦氣機升降失和所致的食慾不振、食積嘔腐、胃脘脹悶、腹痛腹瀉等症狀,以及溼久化熱、溼熱傷陰所致的口苦口乾、心煩、情志失調等症狀,均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3、不宜過早減少衣物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形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春天要特別注意禦寒,養陽斂陰。根據初春天氣乍寒乍暖一日三變的特點,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根據“春捂秋凍”的原則,一定要隨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以適應春季氣候多變的規律。

4、運動鍛鍊擁有好精神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體質投資最佳季節。春天空氣清新,這種環境最有利於吐故納新,充養臟腑。春天多鍛鍊,會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種疾病,且令人思維敏捷,不易疲勞,人們可根據自己年齡與體質狀況選擇戶外活動,如太極拳,慢跑、放風箏、春遊踏青等。

通過運動鍛鍊,讓身心在春日Sunny明媚、風和日麗裡,疏洩條達,心胸開闊,情緒樂觀,春日裡踏青問柳,遊山戲水,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讓憂鬱易怒暴躁的情緒遠離你。

5、預防春困和疾病

春天風和日麗,多人卻感到睏倦。疲乏頭昏欲睡,早晨也不醒,這種現象就是大家都說的“春困”。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體內迴圈季節性差異,春天氣候轉暖,面板血管舒張,迴圈系統功能增強,面板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負荷加重,供應大腦的血液就相對減少,大腦的氧氣就會感到不足,因而會感到睏倦乏力。

那麼怎樣減輕與預防春困呢?

一要:保證睡眠,早臥早起,克服消極懶惰思想情緒;

二要:積極參加鍛鍊和戶外活動,改善血液迴圈;

三要:適當增加營養。

防春困還有一個小妙招,就是做一個香囊來聞就好了,做一個香囊,用一個繩子掛在脖子上也行,放在口袋裡面也行,讓這個香氣透出來就能夠醒腦,能夠防春困。

有兩個做香囊的方法:第一個是用冰片、樟腦各三克,用高良薑十五克,桂皮三十克,全部磨成粉混合在一起,然後密封在瓶子裡面,做一個小小的布袋子,把藥粉每一次取五克裝在小布袋子裡面去,放在身上就可以防春困,大概每十天到十五天換一次藥粉就可以了。第二個也是四味藥,川芎、白芷各十克,蒼朮二十克,丁香五十克,也是磨粉,每次用五克裝在小布袋子。其實春困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體內的陽氣不足。

此外市民也可以到廣中醫深圳醫院治未病科購買已製成成品的香囊,芳香醒腦,防春困。

推薦一款食療方:

香椿蛋湯

【材料】:香椿芽6至8根。

【做法】:洗淨後用開水焯燙,切粒備用;取雞蛋2枚,打入碗中攪散備用;炒鍋燒熱,加入少量菜籽油,放入香椿略炒片刻盛出;炒鍋燒熱,加少量菜籽油,倒入蛋液,炒至五分熟時放入香椿一同炒勻,然後倒入適量沸水,大火煮約5分鐘,加入鹽、香菜、蔥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能健脾養肝,適用於春分前後養生保健,尤其適合脾胃虛弱的人群。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在家宅了一兩個月你還是疲憊不堪?可能是“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