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史話清明

清明,中國古代流傳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明張岱《夜航船·時令》載:“伏羲始立八節。周公始定二十四節,以合二十四氣。”據此,二十四節氣之名始於周朝。而成書於戰國末期的《呂氏春秋·季春紀》中有這樣的描述:季春之月“其日甲乙”,“桐始華,田鼠化為鵪。虹始見,萍始生。”這季春三月,“桐始華”等的特徵正是古人對“清明”這一節氣的定性。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雖傳說肇始於周公,其實應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農曆書曰:“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4月5日為廿四節氣的“清明”,從每年4月4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中國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一一寒食節。不過,有些人是不適合吃冷食的。

二、清明節氣話養生

在清明時節,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該避免。“陽氣”升發是指脾胃的運動收縮,因此人們春季的食慾通常比較好,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氣候的特點:“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清明節氣,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均氣溫已升到12度以上,氣候逐漸轉暖,此時正是桃花初綻,楊柳泛青,凋零枯萎隨風過的明朗清秀景緻的再現。但這時正是冷暖空氣衝突劇烈的時候,海洋上空的暖溼空氣日益加強,經常不斷地與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形成忽冷忽熱、時晴時陰的雨閈天氣。但在南方尤其在廣州及珠三角到了這節氣的中後期,則已有初夏的感覺了。清明也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養生節氣。清明時節,氣候潮溼,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春天主肝,清明時節,人們的情緒、作息容易發生肝火上揚、傷肝陰的情況,所以,清明期間,平肝氣養肝陰,為這個節氣的養生重點。同時清明前後,要圍繞著“清”字做好保健養生:

【清血管】血管遍佈人體全身,對生命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人體的血管就像下水管道,時間長了容易積聚垃圾,應該時不時清理一下。我們總結了八大“血管清道夫”,即:蘋果、葡萄、紅葡萄柚、燕麥、豆類、綠茶、堅果和植物種子。能幫我們快速有效地“掃除”血管垃圾。

【清腸胃】要長壽,就要先“腸壽”。縱觀國內外的長壽名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腸胃好。腸胃容易堆積毒素,如果不清腸胃,給身體排排毒,容易影響身體健康。我們推薦了食物中的七大腸道清潔“高手”:即:西蘭花、洋蔥、大蒜、豆類、海帶、黑木耳和全穀食物。

【清肝氣】春天主肝,清明時節,人們的情緒、作息容易發生肝火上揚、傷肝陰的情況,所以,清明期間,平肝氣養肝陰,中醫一直強調“春季養肝”。但清明時節切不可對肝臟進補,反而要清肝氣。這是因為,清明是人之陽氣生髮的時段,中醫認為,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如果肝氣過旺,影響脾胃,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執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枸杞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藉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

【清肺氣】清明節氣是流感等傳染性疾病高發時期,要注意養肺,清肺氣。

清明前後是踏青的好時機,不妨多到室外、到公園、到河邊走走,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並適當運動,面對松樹柏樹做深呼吸,給自己的肺臟換換氣,有益身體健康。

【清心氣】清明前後,天氣忽冷忽熱、陰晴不定,天氣的多變再加上清明掃墓容易使人悲傷、心情不好、情緒低落,最終造成心氣不順。心氣不順,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精神疾病、抑鬱、焦慮等精神疾患。所以清明時期要注重清心氣。清明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心境要暢達,要通過戶外散步、踏青等活動,來清淨心氣,達到愉悅身心的目的。

【清脾氣】清明時節雨水增多,有一部分人會因為雨水多而加重內溼,讓人感覺睏倦和身體沉重不舒服。當一個人體內溼氣重的時候會感到乏力體重,感覺抬不起腿的沉重感。這就提示你脾氣虛了,脾運化水溼的功能下降了,此時往往舌體胖大,舌質淡,旁邊有齒痕。人體溼氣重最典型表現是容易困。感覺沉重困重,困於溼首如裹,由於陽氣不能生髮,外在表現虛胖浮腫。溼氣往往纏綿難愈,平時可以用健脾化溼飲來代茶,用陳皮5克理氣燥溼,白朮10克健脾化溼補氣,兩者一起煮水代茶飲。

三、清明節氣進補食療方

1、銀耳蓮子湯

【配料】銀耳、桂圓、蓮子、百合等;

【做法】先將銀耳用冷水泡,待發後,去根部,撕成小塊。然後鍋中清水多放一些,銀耳用大火煲一個半小時,再放入蓮子、百合。蓮子和百合煮至軟化後,放入去殼的桂圓乾再煮15分鐘。煲好後關火,這時再放入冰糖即可。

【功用】銀耳既是名貴的營養滋補佳品,又是扶正強壯的補藥。歷代皇家貴族都將銀耳看做是“延年益壽之品”、“長生不老良藥”。銀耳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還可以滋陰潤肺。另外,銀耳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以及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力。

2、豬肝枸杞雞蛋湯

【配料】豬肝100克,枸杞子15-20克,雞蛋1只,鹽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先將豬肝洗淨,切成薄片,加入適量澱粉,加少許鹽等調味品醃一下;將枸杞子洗淨備用。鍋中加水煮開後,放入枸杞子和醃好的豬肝,大火煮開後即可食用。

【功用】養肝明目,補益氣血,滋腎養陰。

3、蘿蔔粥

【配料】新鮮蘿蔔2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蘿蔔切碎粒,備用。鍋內加適量水,用武火燒開,下入蘿蔔粒、粳米,同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用】止咳化痰,順氣消食,除燥生津,清熱解毒,通利大便。

4、印花清明糰子

(注:清明糰子又稱“艾饃饃”、“清明蒿子粑”,是江南地區常見的小吃,也是一種特色習俗美食,一般在寒食節食用,主要由艾葉或鼠麴草、糯米粉、粳米粉製作而成。)

【配料】艾葉或鼠麴草300克,糯米粉500克,小麥麵粉100克,大米粉150克,豆沙250克 ;

【做法】

(1)艾草或鼠麴草整理乾淨摘去老葉和硬的根蒂或去除泥沙,用清水反覆洗滌乾淨。將艾草或鼠麴草焯水,將焯過水的艾草或鼠麴草瀝乾水分,倒入攪拌機,加入1:1的清水;攪打成艾草(或鼠麴草)漿。

(2)然後將艾草或鼠麴草漿倒回鍋中煮開備用,將煮滾的艾草或鼠麴草漿倒入混合粉中(糯米粉500克、小麥澱粉100克、大米粉(150克)用筷子攪拌成面絮,然後用手揉成光滑的麵糰。

(3)案板上撒上幹糯米粉,將麵糰搓成長條,切成每個30克左右的小麵糰,再將小麵糰搓圓、按扁、包入豆沙餡,再包起來搓成圓球。

(4)將小球在糯米粉中滾上半邊粉末,然後將滾了粉的面朝印花模具中按下去。

(5)用手掌輕輕的均勻的按扁。按的時候邊緣必須都按到,這樣邊上也會有花紋。

(6)將壓好模的清明糰子從模中倒扣出來。整齊的碼入蒸籠(蒸籠布先抹上一層油)。

(7)然後放到蒸鍋上,大火蒸15分鐘即可。糯米食品,吃1-2個即可,不要多食。

【功用】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艾草特殊的氣味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鍼灸。鼠麴草則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壓、去風功效。

【完】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老年人要格外注意這4個方面,會讓腿腳少受傷,更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