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51信用卡被查再一次暴露了網路金融業務存在的巨大風險,同時也將網路借貸暴力催收行為再一次公之於眾。網路金融遇冷的同時,網路借貸公司也將面臨退場的結局。

很多事情也許只能看到開頭,卻難以猜到結尾。網路借貸紅紅火火的時候,野蠻的生長就預示著結局並不那麼美好。但是借貸公司的借貸客戶呢?他們將何去何從?

店主小李今年以來明顯地感覺到網際網路金融遇冷。以前,小李的很多資金都是通過網路金融進行理財,收益比金融機構理財收益要高,去年以來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產品越來越少了。更重要的是,小李在需要小量、短期資金時,一般都是通過各種網路金融借貸進行融資,量小、方便、手續簡便,唯一的不足是利率比較高。但今年以來,小李已經再難以通過網路金融進行借貸融資。

網路金融經過長時間的野蠻生長之後,去年以來在面臨嚴格監管之下,明顯地感覺到已經遇冷。

事情可能已經今年年初就已經感覺到寒意,公安系統進行打擊非法集資犯罪專項行動,其中重點打擊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非法集資案件。

專項行動主攻方向瞄準沒有金融業務經營資質、藉助網際網路實施的非法集資案件,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非法集資案件,打著“私募基金”幌子的非法集資案件,涉及各類交易場所的非法經營、非法發行證券、合同詐騙、非法集資案件,打著“一帶一路”、“消費返利”、“電子商務”、“金融互助”、“虛擬貨幣”、“愛心慈善”、“養老扶貧”、“軍民融合”幌子的網路傳銷案件等重點領域的典型案件。從而引發網際網路金融的遇冷潮。

網際網路金融存在的大量不規範行為、甚至詐騙行為是網際網路金融遇冷對的根本原因,而缺乏嚴格的監管導致網際網路金融良莠不齊,甚至已經成為非法集資、非法金融傳銷的集結和擴散的。

在網際網路金融遇冷對之日,卻也是網路借貸公司退出之時。

但是隨著網路借貸的火爆,網路借貸公司在方便民眾、便利融資、支援創業、搞活經濟等方面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出現的問題也不可小覷,特別是道德風險和社會風險的累加有可能對社會秩序的衝擊並進而影響社會的穩定。網貸公司資金來源的高利率顯然對資金收益有很大的壓力,很多平臺吸收資金的利率在15%以上,這種高利率吸收資金的行為明顯嚴重地擾亂了金融秩序,而經營管理人員特別是高階管理人員又缺乏金融機構的管理經驗,如果放貸難以收回必然導致流動性缺失,從而被迫跑路。

網貸平臺出現的問題同樣讓人不敢小覷,並形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據網貸之家統計,截至2017年11月底,當年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共計612家,其中問題平臺199家(跑路58家、提現困難138家、經偵介入3家),佔比約為32.52%。

為了有效地控制和規範網路借貸平臺,監管部門將野蠻生長的網路借貸公司不斷地進行規範和引導,2016年11月28日,中國銀監會辦公廳、工業和資訊化部辦公廳、工商總局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印發網路借貸資訊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的通知》,強調新註冊及已經設立並開展經營的網貸平臺進行備案登記。

2017年12月13日再次下發《關於做好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即“57號檔案”,正式要求對主要網貸機構進行備案,改變無人監管的現狀,並要求最遲應於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作。

2017年2月23日,銀監會官網正式對外公佈《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以下簡稱《存管指引》)。明確規定:商業銀行作為存管人接受委託人(即網貸平臺)的委託,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和合同約定,履行網路借貸資金存管專用賬戶的開立與銷戶、資金保管、資金清算、賬務核對、提供資訊報告等職責的業務。從而將網路借貸公司的資金納入銀行監管的籠子。

不斷地加強監管雖然有利於網路借貸平臺的規範,但銀行資金監管不能從根本上保證網路借貸公司運營的規範,也不能保證網路借貸公司不出現問題。

根據融360昨日公佈的統計,截至2018年2月24日,全國共有780家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系統,銀行存管已覆蓋66個城市的網貸平臺,開展資金存管業務的銀行共有61家。但是,在銀行存管的網路借貸平臺仍然出現了一些問題,2018年2月份,共有33家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出現問題,主要表現為包括提現困難、停業等情況。

進入2019年,網路借貸平臺進一步遇冷,據統計資料,今年以來,停業網貸機構已經超過了1200家。截至9月末,全國實際運營網貸機構462家,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已連續15個月下降。

網貸平臺良性退出已經成為一種監管的趨勢和未來的可能結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網路借貸公司自身存在的問題才是網路借貸公司遇冷和退出的根本原因。

網際網路提供的理財服務有兩大類:一大類是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進行代理,只要不誇大收益、不隱藏風險,不過度收費,理論上是可行的;另一大類則是提供自己的理財產品,這就具有了網路的金融理財功能。

更重要的是,網路金融平臺涉嫌非法集資已經成為了公安部關注的重點。據公安部披露資訊顯示,2018年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國非法集資、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近1.9萬起,涉案金額4100餘億元。網貸天眼整理的224家被警方立案偵查的平臺中有43家被警方定性為集資詐騙;171家被警方定性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還有10家還未被警方徹底定性。一般網路金融行業非法集資中大多涉及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兩種。

正因為網路借貸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甚至涉嫌集資詐騙才導致網路借貸退出的強烈呼聲。

監管部門在網貸行業動作頻頻也是以良性退出為根本的目的,2018年年底出臺的《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下稱175號文),基本確定2019年網貸平臺的整治工作就是以“退出”為總基調。

雖然175號文明確提出,堅持以機構退出為主要的工作方向,其餘機構能退盡退,應關盡關,但嚴格合規的機構仍然予以保留。但在具體執行中以退、關為主仍然成為主流特色和趨勢。

在這種強監管和嚴控之下,網路借貸公司出現機構、業務雙下降的局面。最新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全國實際運營網貸機構462家,借貸餘額比2019年初下降了48%,出借人比年初下降53%,借款人比年初下降35%,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已連續15個月下降。

2019年10月16日,湖南省公佈取締24家納入行政核查的網路借貸公司業務,其他所有在湘從事網路借貸業務全面停止。山東省也發函提示,未來將取締省內沒有通過驗收的P2P網貸業務。全國各地都在以退出和關閉為主要目標進行整改。

雖然各地政策上都提出符合資訊中介定位和各類標準的網貸機構仍然可以存活,條件成熟的機構仍然可以按要求進行申請備案。但從湖南整改的情況來看,全省無一家網路借貸公司是合規的,這也可能會成為一種網路借貸公司未來的範本。

網路借貸公司良性退出有利於網際網路金融市場的進一步規範,也許通過嚴格的規範後才會真正迎來網際網路金融的春天。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失業保險“護航”企業穩崗 181家企業享受穩崗補貼188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