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文|金衛

傳聞多年,陸金所終於要上市了。

10月8日,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陸金所”)正式向美國證監會SEC首次公開遞交招股檔案,申請在紐交所上市,程式碼為“LU”。

陸金所將自己定位為”中國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服務平臺“,主要為個人、中國的小企業主和工薪階層提供貸款,併為中國中產階級和富裕人口提供量身定製的財富管理解決方案。

不過,陸金所更為人知的是P2P,崛起於網際網路金融最火爆的時期。作為昔日的P2P龍頭,陸金所的成交規模更是連續多年蟬聯各大平臺榜首,這幾年,隨著監管收緊,陸金所開啟了“去P2P”轉型的過程。沒了P2P,陸金所的故事如何講下去,值得關注。

目前,陸金所主要靠零售信貸和財富管理兩大塊業務,相對於京東數科、螞蟻金服等同時代的金融科技巨頭,陸金所的業務依然主要圍繞著金融,缺乏科技輸出的支撐,陸金所的估值也多少受到些影響。

陸金所的轉型

陸金所,2011年9月在上海註冊成立,註冊資金8.37億元人民幣,是中國平安旗下成員之一,總部位於國際金融中心上海陸家嘴。

2017 年- 2019 年,陸金所的總收入分別為 278 億元、 405 億元、 478 億元,淨利潤分別為 60 億元、 136 億元、 133 億元。

2020 年上半年總收入為 257 億元,淨利潤為 73 億元,相較 2019 年同期的 75 億元減少了2.8%。陸金所在招股書中解釋稱,收入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是財富管理業務的傳統產品流失以及零售信貸業務的定價變化。定價的變化主要是由於借款人提前償還了貸款,以及資金結構變化影響了服務範圍。

目前,陸金所的主要收入項包括零售信貸業務服務費、淨利息收入、擔保收入等,依然是圍繞著金融業務展開。

從業務型別上看,陸金所主營業務為零售信貸和財富管理兩大塊,通俗來說就是小額信貸和賣理財產品。其中,零售信貸主要基於“平安普惠”展開,財富管理則是基於“陸金所”展開。

招股書顯示,陸金所零售信貸便利化業務主要通過商業銀行信貸支援,向國內的小企業主和工薪階層等提供借貸服務。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直銷網路在中國27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56000名全職員工。

陸金所的財富管理業務則以中產階級和富裕人士為目標,通過線上渠道和會員推薦來獲取平臺投資者。招股書稱,“儘管我們不再鼓勵提供B2C和P2P,但我們成功地保留了這些產品的投資者並說服他們在我們平臺上投資其他產品”。

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在零售信貸業務方面,陸金所的貸款業務使用者數達到 1340 萬,其中,小微企業佔69%,管理的貸款餘額5194億元,位列市場第二。在財富管理業務方面,人均使用者持有資產規模為2. 93 萬元,管理客戶資產規模3747億元,位列市場第三(OW資料),活躍投資者人數1280萬。

也就是說,憑藉放貸和賣理財這兩項業務,陸金所分別在中國非傳統金融機構市場中排名第二和第三,當然這也有賴於背後”平安“的支援。

為何不做P2P了?

同樣是放貸和理財,陸金所在P2P時代,實質上是兩個P端原本承擔了這一角色,相當於P2P平臺一方面通過網路集合社會閒散資金,另一方面直接對接給有資金需求的企業或個人。

P2P模式曾廣泛看好,主要是承擔了資金方和融資方的中介角色,極大的提高了中小微企業融資的便利性,且為社會閒散資金提供了投資渠道。

2015年前後,以P2P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最火熱的時期,彼時的陸金所趁著東風發展強勁,連續多年蟬聯P2P成交排行榜。

早在2014年,市場就有關於陸金所上市的傳聞湧出,且估值水漲船高。2016 年 2 月,陸金所宣佈完成12. 16 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達到 185 億美元。

2016年3月16日,平安集團2015年度業績釋出會上,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透露,陸金所將不早於今年下半年啟動上市計劃,根據業務發展和市場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上市。

不過,由於其後P2P爆雷事件不斷,監管持續收緊,陸金所IPO計劃一推再推。2018年3月13日,在中國平安2018年年報釋出會上,中國平安聯席CEO陳心穎在迴應媒體關於陸金所上市計劃時表示,中國平安旗下科技子公司在近期得到融資,資金充裕,不急於上市。

2018年,監管層對P2P的態度是不再新增,且持續壓縮現有存量平臺,並出臺了“三降”要求,各地方政府也開始清理P2P業務,與此同時,P2P上市的視窗也在關閉。陸金所此時面對媒體關於上市的追問,均以“不予置評”作迴應。

陸金所在招股書中闡述了自己與P2P業務“脫鉤”的過程:2017 年下半年,在財富管理業務方面,不再提供B2C產品, 2019年8月,在零售信貸業務方面,不再提供P2P產品,同時停止利用P2P投資者的資金作為零售信貸業務的資金來源。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底,陸金所網貸存量資產規模達3364億元,佔財富管理業務比重為72.9%。截至2020年上半年,該業務存量規模為478億元,佔比12.8%。據此計算,網貸業務佔比降幅達60%。

由於P2P產品最長期限為 3 年,陸金所最後的存量P2P產品到 2022 年到期。雖然P2P業務在陸金所的業務中佔比已經較小,但陸金所的P2P平臺依然是行業老大。

根據零壹財經的資料,截至 6 月底,陸金服的待還餘額為984. 3 億元,遠超第二名玖富普惠的480.1 億元。

今年9 月 14 日,銀保監會新聞通氣會上,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馮燕表示,截至今年 8 月末,全國在運營網貸機構為 15 家,比 2019 年初下降99%。

也就是說,P2P大潮退去後,陸金所是為數不多的上岸者,當然前提也是其有效地完成了網貸業務的清理工作,沒有發生大的系統性風險。

P2P之後靠什麼?

沒了P2P之後,陸金所開啟了轉型之路,其主要定位於技術驅動的個人金融服務平臺。

招股書中,陸金所用了大量的新技術詞彙,如AI、大資料、區塊鏈、SaaS等技術,這些技術共同創新了使用者體驗。

另外,陸金所稱其建立了客戶風險識別系統、產品風險識別系統,另外通過一系列的動機識別模型來分析和確定客戶的實時意圖和可能的下一步行動,例如購買某些理財產品的傾向,檢視最新的金融市場資訊。

事實上,這些新技術依然圍繞著陸金所的核心產品,即”零售信貸“和”財富管理“業務。而這兩個業務正是P2P的兩個P端轉型而來,現在的陸金所更多的扮演了放貸、助貸的角色。

陸金所稱過去幾年逐漸向輕資本的運作模式轉型,第三方新增貸款額度佔比從2017年的51.8%增加到2020年上半年的99.3%。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平臺提供的所有貸款中,60.6%由 49 家銀行直接提供資金,另有38.7%由信託計劃的投資者提供,陸金所平臺自身提供的貸款資金不超過10%。

陸金所稱,“輕資本商業模式基於平安與其他金融機構深入多方面的合作才能實現,需要長期的信用記錄和品牌力做擔保,很少有其他同類機構像陸金所控股背靠平安這樣強大的綜合性金融集團。”

轉型不及京東螞蟻

事實上,無論是放貸還是理財,做金融均面臨著各類的風險。

在貸款方面,小額信貸款類業務有來自社會的爭議,一些投訴平臺、媒體上,對平安普惠“砍頭息”、高利率、強制搭售保險等訊息不斷。

在監管方面,陸金所還受制於利率政策的影響。今年8月20日,最高法院釋出新修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了是民間借貸利率受保護的上限,錨定為一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這無疑會影響貸款機構的利潤空間。

陸金所在風險揭示中表示,無法保證一年期貸款市場的報價利率和四倍限額在將來不會進一步降低;零售信貸借款服務收取的總費用可能被視為超出法律或監管機構規定的利率限制,因此部分利息和費用可能無法通過中國司法系統有效執行。

事實上,陸金所雖然宣稱轉型零售信貸、財富管理,但依然是圍繞著P2P的兩端轉型,只不過添加了一些技術性手段。當年,因為金融監管收緊,與陸金所同時期的螞蟻金服、京東數科均開啟了轉型之路。

最近,螞蟻金服、京東數科紛紛登陸科創板,其招股書可對比出三者轉型的成果。螞蟻金服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是支付收入和技術服務收入,而京東數科將自己定位為數字科技公司,致力於為金融機構、商戶與企業、政府及其他客戶提供全方位數字化解決方案。在技術服務和技術輸出方面,陸金所顯得遜色。

值得一提的是, 2015 年 3 月A輪融資之後,陸金所的估值為 100 億美元, 2019 年 3 月C輪融資之後,估值為 394 億美元。據中國平安上半年財報,其披露五家科技公司估值總額達 700 億美元,而平安好醫生、金融壹賬通和汽車之家上半年市值分別為162 億美元、67 億美元和90 億美元,合計320億美元,這意味著,陸金所、平安醫保科技的總估值約 380 億美元,這一數字低於陸金所完成C輪融資後的估值。

面對金融監管的持續、金融科技巨頭競爭加劇,依靠金融獨腿走路的陸金所,上市估值有多高、未來市場空間有多大,還有待市場和時間進一步檢驗。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專業的倉儲外包服務模式,電商放心把物流交給維佳倉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