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波奇寵物(NYSE:BQ)是近期赴美IPO的中國公司中有看點卻也有爭議的一家。看點在於:作為一家寵物電商,身處“它經濟”黃金賽道;爭議在於:垂直電商價值有限,長期虧損前途渺茫。

分歧多、爭議大,卻似乎都沒有講到點子上。

當我們討論一家電商的投資價值,勿論是綜合型還是垂直型,其實我們的研究著力點都是一家平臺型公司的成長邏輯。

箇中最令價值投資者內省的案例比比皆是:亞馬遜早期也是垂直電商——網上書店。2011年創立的美團點評,直到2018年都還在虧損。它倆現在市值又是是什麼規模?

第一重天,僅僅是垂直電商平臺;第二重天,垂直電商+社群;第三重天,“動態不平衡”的垂直平臺;第四重天,出圈的“動態不平衡”平臺。

它們每個級別之間的價值/市值差異很大,可能是十倍的差異,“5億美金,50億美金,500億美元,5000億美金”。

01

波奇只在第一重

本以為波奇是近幾年擼貓、熬鷹、溜達狗的寵物市場風口下誕生的公司,沒曾想在一眾電商平臺裡,它竟然是爺爺輩的。

2008年波奇(波奇網)啟動,作為“狗爸爸,貓媽媽”們交流分享寵物的平臺,並於同年建立寵物商品線上銷售平臺。要知道,後起之秀的聚美優品、蘑菇街(NYSE:MOGU)們都已經偃旗息鼓了。

2020年波奇啟動IPO,膽子最肥的市場人士將它比作寵物界的“B站 + Chewy + PetSmart”,認為波奇不值個200億美金也值個四五十億美金(這個估值方法很粗糙)。

B站(NASDAQ:BILI)年輕人都知道,市值145億美金。

Chewy(NYSE:CHWY)是美國最大的寵物電商,有人稱之為“寵物界的海底撈”,市值226億美金。

PetSmart是Chewy的母公司,旗下有眾多連鎖寵物店、寵物診所和寵物寄養酒店為寵物提供終身服務。

以上對標的戲碼很粗暴。

還有人拽出螞蟻金服來證明“X=Y+Z”沒毛病。

即螞蟻集團=PayPal(貝寶)+ CapitalOne(第一資本)+ Charles Schwab(嘉信理財)+ GoHealth(網際網路保險公司)+ Oracle(甲骨文)。螞蟻IPO估值大概2500億美金,其它加起來5000億美金,給螞蟻幾年時間可能沒問題。

事實上,螞蟻集團可以那樣對標,但波奇不行。因為螞蟻在對標的每項業務中,競爭力都是世界級的。而波奇?成立至今十二年,暫時沒看到太大的競爭力。

(1)波奇的寵物電商業務

作為中國第一大寵物電商,2019年波奇13億的交易額只佔到整個市場的1.9%,天貓京東等主流電商霸居榜首,佔據64%的份額。波奇與頭部相差甚遠。

作為比較,2018年亞馬遜在寵物電商領域佔半壁江山,而Chewy份額為26%,相當不俗。

波奇的電商業務體量不太大,自有品牌是否有機會呢?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資料,寵物食品市場規模700億左右,其中龍頭公司如瑪氏、皇家、比瑞吉、耐威克、雀巢等佔據92%市場份額,波奇自有品牌3.67億的成交額顯得微不足道。

圖3:寵物食品市場格局,自來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2)波奇的社群生態

波奇一開始也意識到了社群的價值,只是運營得不甚成功。350萬月活,860個KOL,翻看APP首頁可以發現少量的互動率。波奇使用者每個月的互動總次數為3.3億次(相當於每天千萬次)。作為對比,小紅書月活使用者超1億,單日筆記曝光數就超80億次。這是小紅書估值能達到50億美金的原因。

當前的波奇營收99%來自電商,社群沒做起來,沒有其它的東西,處於我們之前說的“第一重天”。

(3)波奇的估值

截止2020年3月31日的財年,波奇營收為7.7億元(絕大部分來自於電商業務),比去年同期下滑了4.2%。有人說波奇網收入不及預期的原因是疫情。

那好,我們假設它未來三年營收能保持50%的增長達到26億元,這種業態能有5%的淨利潤算燒高香了(這是非常樂觀的估計)。所以你不妨用公式去計算下,在公司沒有本質變化的情況下,8億美金將會是其未來三年市值的一個顯著門檻。

02

從5億到500億美金增長路徑

波奇處於平臺模式的第一重天,那是最初級的階段,市值可能在短期被亢奮的投資者推的很高,但長期來看略顯內力不足。

以此為起點,我們繼續聊聊其它平臺的價值。

平臺的第二重天是在垂直電商的基礎上疊加社群生態,醫美平臺新氧(NASDAQ:SY)是典型例子。

它的邏輯是社群作為流量的入口,通過整形日記的內容沉澱使用者,加強醫美電商(狹義的醫美服務銷售和廣義的醫美機構廣告)的營收規模,以及探索其它服務的可能性。

帶社群的平臺比之垂直電商,電商收入會更大一些,因為資訊不對等會更強;更關鍵的差異是,活躍的社群還能獲得廣告收入,2020年Q2新氧的資訊服務(相當於醫美機構廣告)營收2.35億元,佔總收入的72%。

但是,帶社群的平臺,面臨的問題依然是“商品/服務/廣告營銷”的規模太小,無法抵禦綜合性電商以及其它O2O平臺侵蝕邊界。

以上兩類公司都是平臺類公司的底部;

核心原因是它們沒有達到“動態不平衡”。

所謂動態不平衡,即供需兩端的匹配不穩定,不會出現“時間、地點、連線供需方等要素”相同的情況。比如滴滴打車:

打車時間不同;打車地點隨服務場景(通勤、娛樂、出差趕火車機場等)變化;服務提供方每次都不同,每一個來得車都一樣。

回頭看看垂直電商,使用者購買貓糧狗糧的品牌基本上是固定的,不會經常更換,也就是說服務的提供方式一致的。這種情況下,使用者復購最看重的是什麼?

價格,因為都是標準化的品牌,那個渠道價格低,就在哪裡買,規模大的平臺價格低;其次是服務,比如配送的速度。這兩點波奇可以說被京東這樣的綜合電商秒殺。

波奇那種沒有達到動態不平衡的平臺,賺的是首次購買商品/服務的錢,進入復購環節很多使用者都會尋找低價平臺成交。Uber、滴滴、美團、京東等動態不平衡的平臺,市值基本上都是500億美金起步,因為它們能夠長期從使用者,或者從商戶賺錢,賺的是永續的錢。

在動態不平衡的技術上,再進一步增長,用一個時髦的詞叫“出圈”。

最典型的上市公司是亞馬遜,從圖書到百貨的綜合電商,自營的同時發展第三方商家,銷售商品的擴大服務——Prime的折扣、物流免費、kindle、prime video等——留存使用者,在電商的技術上出圈到商家/企業的服務即雲端計算AWS。

這種成功從垂直電商出圈到綜合電商,再從電商出圈到科技賦能服務的平臺公司,5000億美金市值起步。

使用者和商家跳不過的平臺才是大平臺,使用者和商家依賴的平臺才是好平臺。這是商業的核心:你得無可替代。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跨境資訊:9月29日第128屆廣交會不向跨境電商平臺收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