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線上和線下將會迴歸到一個相對的平衡點。

因為無論電商的發展還是新零售的崛起,商家總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臺來銷售產品的。

對企業來說,電商平臺發展是未來的趨勢,但是傳統企業老闆受於以往固性的商業思維模式的影響和電商人才的短缺遲遲不願踏入網際網路電商,這對企業未來發展來說是致命的。

而那些有意識的老闆們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踏入電商,但是很多人只是隨波逐流隨便做做而已,甚至想要以最小的成本在短期內獲取線下相同的利潤,如果達不到預期就會喪失積極性從而放棄投入。

這些企業雖然在平時運轉流暢、蓬勃發展,但是一旦遇到問題那就是致命的。

就以去年疫情來說,傳統企業資金鍊斷裂導致破產的比比皆是,而那些擁抱網際網路電商的企業至少在線上能獲得一定的資金支援。

所以對於企業的未來來說,以產品為中心透過電商化和大資料的支撐做平臺化或品牌化是最合適的方向。

對個人來說,在電商平臺上創業獲得不錯收入的人也比比皆是,但同時倒下的商家也數不勝數,透過研究我們不難發現,倒下的商家通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是對“工具”的誤解。

我們要明白,資料分析、付費推廣、爆款打造都只是你提升店鋪的途徑而已,我們的目的就是透過它們實現利潤的增值,推高自己店鋪的高度,從而可以獲取配置更多的資源。

而能熟練的運用資料作出分析並瞭解市場動態和技術的這批人往往掌握在大型運營公司和成熟的商學院手中,他們透過多年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以及實操過程中積累的大量經驗這才形成了一定高度的思想和格局,從而對市場、商品、平臺、資源加以整合並找出捷徑更快速的讓店鋪成長。

所以,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能熟練的把資源整合並以資料為基礎去技術性的操作才能算是電商人才。

而現在電商商家千千萬,真正有真才實學的運營卻鳳毛麟角。

在現在做電商的商家中,企業往往是最有實力的,但是往往也是成功最少的。

首先是因為企業工廠的地理位置一般都是遠離市區繁華地段,同時企業的制度和薪酬對技術型運營來說也不具備吸引力,更何況企業老闆的期望過高、投入很少,這讓很多電商運營人才不願意用心去做,導致了企業難招到合適的電商運營。

最後只能去找代運營公司,只是最瞭解商品的從來都是企業,這就造成了懂運營的不懂產品,懂產品的不懂運營,這種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結果怎麼能打勝仗呢?

另外就是我們要認識到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性,因為產品是商家發展最重要的基石,而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產品必須要有相對應的客服、售後、展示等配套分支去做服務。

所以電商平臺經過過年的發展,已然成為了一種高階的學問,而且還是在教育體制內無法全面獲取的知識,想要透過電商平臺發展的商家一定要做好功課,以避免不必要的彎路浪費大量時間和成本。

5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當年的你,通宵《大富翁》,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