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01

昨市覆盤

今天滬指跌0.18%,深成指跌0.24%,創業板指漲0.22%,兩市成交1.23萬億元,連續第36個交易日破萬億元。

鹽湖提鋰、元宇宙、雲遊戲板塊領漲,券商、煤炭、醫美、軍工等板塊回撥。

02

樊綱:房地產沒大泡沫?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的一番言論上了熱搜。

日前樊綱在一個企業活動上稱,他不太同意說現在房地產有大泡沫,他的依據是這些年來“70個大中城市房價每年增長1%、百分之零點幾、百分之一點幾,而同時城市居民的收入每年增長5%、6%”,因此他認為現在沒有那麼大泡沫。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上對樊綱的言論是一邊倒的批判。

樊綱的言論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從普通人的常識來看都知道房地產存在泡沫,為什麼他會給出違背常識的結論?

房地產行業的笑話

在房地產行業曾經流傳過一個段子:在調控時期,某個城市對外宣傳,稱該市房價連續16個月環比下跌,仔細一查資料,16個月總共跌了16元,每個月下跌一塊錢。

這個段子說明,在經濟生活中,資料或者資料模型並不能反映真實的經濟狀況。

不同維度建立的數學模型,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甚至可以大相徑庭。

樊綱的論點可能就是建立在與常識相悖的數學分析模型上。

一是房價和居民收入的基數不在一個量級,不能簡單地用增幅來比較;

二是資料可能只是最近幾年的,如果放大到十年到二十年間,房價和居民收入的增幅比結論則是倒過來的;

三是房地產市場的供應已經達到歷史峰值,供應已經遠大於需求,在當前房住不炒的調控背景下,是否存在泡沫,要看以消費為主體的城市居民的購買力,而不是以投資為主體的炒家的購買力,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房企面臨很大的去化壓力。

從國家實施調控以來,房地產行業不斷傳出爆雷事件,從華夏幸福、泰禾到現在的恆大、佳兆業等,正是地產企業為追規模瘋狂加槓桿,令行業泡沫不斷放大,國家出手擠壓泡沫的後果。

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對GDP的作用,但如果不是因為泡沫過大,國家至於出手調控嗎?

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英國女王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問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為什麼沒有人在危機發生之前預測到它?

後來一幫經濟學家給出的結論答案是,經濟學家喪失了想象力,以致忽視了系統性的風險。

西方的經濟學家太依賴於數學來進行分析和預測,過度依賴大腦,而忽略了腳下。

樊綱的結論,之所以違背常識,就在於犯了西方經濟學家的數字過度依賴症。

經濟學家何以“反常”

樊綱並不是惟一一個提出“反常”言論的經濟學家。

在2006年,經濟學家厲以寧曾稱當時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只是區域性過熱,基本上沒有泡沫。他的奇葩論調也是被網友噴,而他這個論點的支撐居然是他對於江西省一個縣城的市場調研,據他了解當地的商品房價格只有800元/平米,他認為太便宜了。

不同的樣本選擇,自然能夠得出不同的結論,用非典型樣本論證典型課題,經濟學家為何會如此反常?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經濟學家在為背後的利益集團說話。

如果這個經濟學家是能夠左右政策制定者的決策的,他的反常論點就有可能讓背後的“金主”獲取政策紅利。

2001年時,經濟學家吳敬璉、許小年與蕭灼基、厲以寧等就股市亂象進行論戰,吳敬璉稱中國股市不如賭場,而蕭灼基則稱股市不是賭場,不是零和遊戲,是創造財富的重要途徑。

儘管我們無從所知他們言論的真實出發點,不過眾所周知的是,吳敬璉當時是有摩根斯坦利背景的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許小年是中金公司高管,有媒體曾質疑他們發表言論可能是為了打壓股市以便讓跨國資本低價吃進。

而作為論戰另一方的蕭灼基等人則是很多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而且蕭灼基當時也被媒體指出家人炒股的事情。

所以,當我們再看到一些經濟學家說出讓人大跌眼鏡的觀點的時候,不要以為他們水平不如我們老百姓,很有可能是他們在為誰發聲。

7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