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一邊融資困難、被併購甚至倒閉,另一邊頭部企業持續獲得資本加持。

作者|劉荻青 編輯|羅麗娟

近年來,國內長租公寓公司謀求上市傳聞不斷。直到一週前,業內終於出現首家提交IPO申請的長租公寓。

美東時間10月7日,長租公寓品牌青客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招股檔案,計劃登陸納斯達克,欲以發行ADS(美國存托股票)的形式募資至多1億美元。若順利,青客公寓將成為長租公寓海外上市第一股。

不僅青客,此前包括蛋殼、自如等頭部長租公寓品牌都相繼被曝出正籌備上市。媒體報道稱,蛋殼計劃最快於今年赴美上市,擬募資金額為6億至7億美元;鏈家旗下長租公寓品牌自如考慮將於明年在美國上市,擬籌資5億至10億美元。

針對上市傳聞,10月14日,自如CEO熊林對外迴應稱“暫不急於啟動IPO,也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在熊林看來,長租業務具有複雜性強、產業鏈重、需標準化經營,但經過幾年發展,長租模式被越來越多人認可。

“整個行業從創業期進入精耕期,行業從業者需要更穩健、更耐心、更長期的投入到這項事業中。”他表示。

從資本寵兒到資本困局

長租公寓最初被福斯所廣泛認知,來自於資本的助力。

2014年,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斥資1億元投資了一家以租房切入青年和創業者人群的新創公司YOU+(優家)國際青年公寓,引發媒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熱議和實地探訪,YOU+迅速躥紅。

從2015年開始,在紅利政策的導向下,房企、國內酒店管理公司、資本、房地產經紀公司等也嗅到了契機,紛紛加入其中,長租公寓熱度持續上升。

2015年,鉑濤酒店推出旗下公寓品牌窩趣公寓,漢庭酒店釋出城家公寓;同年,龍頭房企萬科成立了泊寓,龍湖成立冠寓;白領公寓品牌蛋殼也在2015年成立,次年,成立了5年之久的自如脫離鏈家,正式獨立運作。與此同時,華平投資低調在2012年對魔方公寓投6000萬美元后,2015年再次追加1.4億美元投資。

根據邁點研究院報告測算,截至2017年底,國內重點城市集中式品牌長租公寓門店約為2000家,房間數約為16萬間。但報告也指出,國內公寓市場中,服務式公寓市場規模尚不及10%,而分散式長租公寓佔比則近8成。

由於分散式長租公寓獲取物業門檻相對更低,對於交通及地理位置的要求較寬鬆,因此整體規模上,分散式長租公寓發展更為迅速。一時間,市場上分散式長租公寓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包括蛋殼、自如、青客、包租婆、優客逸家、魔飛等。

青客在2012年成立於上海,是國內較早一批長租公寓玩家。其定位為白領公寓租賃,並提出“要為1000萬青年人提供住房”的目標。

入局以來,青客從未停下積極擴張的步伐,從最初僅運營上海地區的不足1000套房源,到2018年底,青客已運營房源近10萬間,業務範圍覆蓋上海、蘇州、杭州、南京、武漢、北京、嘉興等城市。

快速擴張需要資金的支援。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青客公寓已完成了4輪融資。2012年6月,青客獲得紐信創投天使投資;2014年9月,獲達晨創投的A輪融資;2015年6月,完成由賽富投資基金和老股東紐信創投的1.8億元B輪融資;2018年4月,青客再宣佈完成數千萬美元的C輪融資,由摩根士丹利管理的私募基金以及凱欣資本聯合領投。

儘管如此,青客依然深陷長期虧損的境地。

其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青客公寓的營業收入為8.979億元,處於虧損狀態,淨虧損額為3.73億元。在2017年及2018財年,淨虧損數字分別為2.45億元和4.99億元。

在資金方面,到2019年6月底,青客公寓的總資產20.3億元,總負債則高達27億元,資產負債率133%。青客將影響業績的因素歸咎於擴大公寓網路、管理前期資本支出和擴張成本等。

“企業對於現金流有強依賴性,進入資本寒冬後,融資難度和成本越來越大,只有通過上市來獲取新一輪的資金彈藥。”房東東公寓學院創始人全靂認為,青客之所以要在此時上市,也是源於資金的壓力。另外,他談到,面對蛋殼與自如即將上市的風聲,房源規模排名第三的青客(第一自如,第二蛋殼)須搶先一步上市,才可能在未來租賃市場獲得先機。

實際上,青客之外,行業中不少中小規模長租公寓更是難上加難。

就在青客遞交招股書同日,河南悅如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即悅如公寓)釋出公告稱,其投入的1600套公寓因面臨巨大的經營及資金壓力,已無力維持公司正常經營。公司已經在今年9月接受了鄭州比遜達美公寓管理有限公司的併購重組。轉讓協議簽訂後,公司經營管理及房源管理等事宜均由收購方全權負責。

成立於2014年的悅如公寓,在國內長租公寓品牌指數排行榜上也曾一度位列第八名。現在的結局不免讓人唏噓不已。

且2018年以來,隨著長租公寓行業深陷甲醛門、租房貸等風波,行業暴雷事件不斷。根據同策研究院統計,從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長租公寓“陣亡”名單就有20家,其中包括杭州鼎家、北京昊園恆業、上海寓見、國安家、長沙咖菲貓公寓等。

其中,因為經營及資金問題而導致失敗的長租公寓佔85%,高速發展的長租公寓行業逐漸暴露出短板,大量中小型運營商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

中房經聯主席胡景暉表示,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長租產業需要的是長期、大規模和便宜的資金。但實際上,目前國內資本市場基本都是短錢、熱錢、貴錢,聞風而動又猝然離場,資金屬性和產業屬性不匹配,在這樣的局勢下,“實力弱規模小的企業不可避免地被吞噬。”

資本向頭部集中

進入2019年以來,隨著行業整體融資環境繼續收緊,長租公寓的“錢”景呈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尾部競爭者淘汰不斷,資本及資源則向頭部集中。

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的資料顯示,在2012年至2015年之前,資本市場廣泛投資長租公寓賽道,但由於行業處於創業初期,融資數量及融資額都相對較小;到了2015年,融資數量達到了峰值,該年融資數達到23起;而到了2019年截至9月,融資數僅為6起,但是融資額卻高達114億元,創下2012年來的新高。

資料表明,從2017年至今,長租公寓市場融資數及融資額持續成反比走勢,同時,頭部效應愈發明顯。

據貝殼研究院統計30個長租公寓品牌資料顯示,統計期內,自如、魔方、蛋殼、城家、V領地前五大公寓企業就獲得了約214億元股權融資,佔30家公寓股權融資總額的80%。

融資數額最多的自如在今年完成了B輪融資。天眼查顯示,今年6月,自如獲得了由泛大西洋資本領投,騰訊、紅杉資本等跟投的5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約為50億美元。

對於自如近期迴應暫緩IPO事件,業內有人士猜測,這或許與自如目前並不缺少資金有關。

實際上,自2011年成立以來,自如僅獲得三輪融資,A輪融資與A+輪都在2018年完成。其中A輪融資高達40億元人民幣,參投機構包括騰訊投資、紅杉資本中國、泛大西洋資本、天圖資本、華平投資、原始碼資本、海峽、新希望等。

以自如近兩年密集的融資姿態來看,目前擺在自如面前的可選項依然不少。

而另一家長租公寓頭部企業蛋殼公寓也與自如情況類似。今年3月,蛋殼公寓完成了由老虎環球基金、螞蟻金服、春華資本等聯合領投的5億美元C輪融資,投後估值超20億美元。

成立於2015年的蛋殼,雖然成立時間較晚,但截至目前已完成了6輪融資,其背後的投資機構還包括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高榕資本、愉悅資本等。

房東東公寓學院創辦人全靂表示,因為行業“餘額”已不多,資本與資源會越來越向頭部企業傾斜。而長租公寓融資門檻已不是1億-2億元,現在起步融資為10億元,只有這些“玩家”才可繼續在長租公寓市場內奔跑。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預測:未來2-3年,頭部企業將佔據七成以上份額,超九成中小品牌無法在競爭中存活,只能選擇被併購或主動轉型。

行業進入洗牌期

從資本瘋狂湧入到行業公司暴雷、跑路、資金鍊斷裂,長租公寓行業追逐規模的速度也在逐漸放緩,行業正式進入洗牌階段。

除了被行業淘汰者,今年以來更有玩家宣佈主動退出。5月,詩朗綠色集團正式宣佈,計劃剝離總虧損達到2.34億元的長租公寓業務;6月,遠洋集團也宣佈剝離長租公寓業務,該業務經營時間還不足三年。

前貝殼研究院院長楊現領在一次會議上表示,“兩年前開會的時候,很多企業家、兄弟是某某公寓的創始人、CEO,今年很多不在了”。

隨著行業進入深水區,各大運營商不得不正視擺在面前最大的問題——盈利難。

華菁證券的一份長租公寓行業研究報告指出,55%的拿房成本佔比和65%的入住率是長租公寓行業盈利臨界點。但現實情況是,多數長租公寓企業的拿房成本加上裝修成本已達80%。

克而瑞研究員房玲曾算了一筆賬,以青客為例,截至2019年上半年,青客的可出租房間數為96854間,每間的平均月租金為1149元,租金價差為25%。若按此計算,青客每間房每月的價差僅為287元,期間每間房的裝修成本為1.47萬元(2018財年為1.98萬元)。這也意味著,青客需要4-5年才能覆蓋裝修成本,這還不包括期內相應的裝飾物折舊費用、銷售管理費用及貸款利息。此前青客公寓創始人金光傑曾表示,擁有公寓12萬間才是青客的盈虧平衡點。

截至目前,即使像自如、蛋殼這樣的頭部企業,也仍未實現盈利。

運營重、成本高、盈利空間小,在這些問題之下,貝殼研究院分析,未來,真正決定企業能否在競爭中活下來的並不是資本的加持,而是企業的持續運營的能力。

雖然長租公寓正在遭遇困境,但是前景依然可期。

根據CIC報告顯示,中國租賃人口約2.4億,2018年租賃市場規模達220億美元,2024年預計達到447億美元。同時,截止2018年12月31日,中國品牌長租公寓的滲透率僅有1.8%,美國的滲透率為46%,德國為35%,中國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這也意味著,中國有超過98%的租賃市場仍掌握在個人房東手裡。

隨著產業網際網路思維對於經營發揮關鍵性作用,租賃市場也有望從C2C的粗放局面進入到以商業利益為基礎、客戶服務為基石的B2C生態鏈中。

E+青年公寓CEO 張威加提到,“在產業網際網路思維指導下,企業會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反向指導上下游各個環節”,他認為,這有助於從消費者終端出發到使用者畫像、選址開發、供應鏈建設,再到內部管理系統,真正深入整個長租公寓行業當中做深做精。

“隨著中國租賃市場中新中產的崛起,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租住需求將激發更多租賃業態的創新、誕生。”他談到。

但從長遠來看,在各行業求快的今天,更需要回歸理性。“長租公寓最關鍵是做好租賃的穩健經營和規模擴張之間的有效平衡”,貝殼研究院高階分析師黃卉表示,“杜絕追逐利益的短期投機行為,用長遠和發展的眼光看待行業變化,以滿足租客需求、提供品質租賃服務為核心,促進行業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新的財富風口已出現,把握時機普通人也能翻身,你還在旁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