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7月23日,每日優鮮宣佈完成第7輪融資,融資金額為4.95億美元。這是目前國內生鮮電商領域最大量級的一筆融資。

在該輪融資之前,每日優鮮已經分別完成了500萬美元、A輪融資、2億人民幣、2.3億人民幣、1億美元、4.5億美元6輪融資。

▲叮咚App截圖

生鮮電商在資本領域打得一片火熱,一方面,呈現出的是生鮮電商一片繁榮的發展景象,另一方面則反映出生鮮電商“融資不休,燒錢不止”的普遍現象。

資本焦點:前期在“新”,現在在“大”

2012年,被稱為生鮮電商元年。這一年,僅是五到七月份,就有四大巨頭佈局生鮮電商。5月31日,順豐速運旗下電商食品商城“順豐優選”正式上線;6月,亞馬遜在食品分類中特闢了一個新品類——海鮮,提供者是一個叫“鮮碼頭”的海鮮電商;6月13日,淘寶生態農業頻道上線,主要用於銷售有機農產品;7月18日,京東商城官宣正式推出生鮮食品頻道。

▲順豐優選App截圖

同年,生鮮電商領域還發生了標誌性事件——“褚橙進京”,通過與本來生活網的合作,褚橙一夜之間火爆京城。

自此,生鮮這個自古具有清晰賣場基因的市場開啟了“瘋狂突變”之旅。短短几年間,本來生活、天天果園、青年菜君、許鮮、愛鮮蜂、多點Dmall、一米鮮、每日優鮮等創業型公司湧入生鮮電商賽道。

Dmall的天使輪融資金額達到了1億美元;愛鮮蜂在2014年至2015年間達到了4筆融資;2014年,可裡與雲峰資本聯合為易果生鮮進行B輪注資;天天果園在2015年獲得了京東領投的C輪融資……在巨頭的前瞻眼光下,在資本的期待中,生鮮電商市場規模突飛猛進。同時,為了搶佔市場,各大生鮮電商平臺“不約而同”地開啟了瘋狂補貼模式,為生鮮電商貼上了“燒錢”的標籤。

決定生鮮電商在2012年前後開始迅猛發展的有三大基本因素:

1、生鮮具有高頻剛需的流量特質;

2、中國的電商生態已經趨於成熟;

3、國內電商物流基礎設施相對完善。

此時,符合高頻剛需特點,迎合宅經濟與懶人經濟新型經濟體的趨勢,再加上完善的基礎建設,決定了生鮮電商的資本熱度。前期的生鮮電商,資本更多看中的是模式本身的廣闊前景。

現在,歷經近10年的發展,生鮮電商的賽道上不可謂不慘烈。當年躊躇滿志的創業型公司在融資、燒錢、虧損的魔咒中一批接一批地倒下,留下來的則都是歷經千錘百煉的強者。

曾經在生鮮電商領域“廣撒網”的資本也開始聚焦,大量資本流向幾個頭部企業,如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這完全符合電商平臺的發展定律,強者愈強,生鮮電商的明天,最終將留給幾大頭部企業。

新零售的一種模型,起步卻早於新零售風口

生鮮電商的萌芽始於2005年,早於業內共識的2012發展元年。

2005年,是中國電商平臺高度進階的階段,以易果生鮮為代表的生鮮電商搶佔的是電商平臺的紅利。但在2005年至2012年期間,資本對於生鮮電商的反應相對冷靜,基本都處於觀望狀態。直至“元年”的到來,一大波生鮮電商創業者到來,正式掀開了生鮮電商的資本時代與混戰時代。

在洗牌、重組,洗牌又重組的瀰漫硝煙下,生鮮電商開始“被迫”分為兩大陣營:阿里系與騰訊系。

阿里系:天貓生鮮超市、喵鮮生、易果生鮮、淘鄉甜、蘇鮮生、盒馬鮮生、大潤發、歐尚等;騰訊系:京東、天天果園、每日優鮮、永輝、超級物種、7-Fresh等。這其中,有阿里與騰訊旗下或參股的企業,也有希望藉由阿里與騰訊龐大流量池推動“上位”的企業。

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給出的資料顯示,4000多家企業湧進生鮮電商領域,卻僅有1%的企業實現了盈利。剩下的,4%營收持平,88%持續虧損,還有7%的企業在鉅額虧損。生鮮電商的冷意猛然襲來。

不過,2016年出現了一個新概念,似為生鮮電商又重新注入了能量。在該年的網際網路大會上,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而生鮮電商事實上恰是新零售的一種模型。

新零售的風口猛然颳起,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重量級新零售玩家入場,生鮮電商們又開始享受“新零售”的紅利。在線上商超努力走向線上的同時,生鮮電商也開始通過前置倉、社群站點等方式努力沉入線下。美團上線的美團買菜,就紮根於社群市場,在融合電商基因的同時,以社群小店為線下場景,開啟“新零售”的局面。

但生鮮電商也好,新零售也罷,每一種新事物的到來,都要經歷漫長的市場教育與模式打磨期,這個階段,需要大量試錯,大量“燒錢”。一旦資本“斷供”,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生鮮電商企業很容易成為市場探索的“炮灰”。

絕處逢生,疫情成“助推劑”

2019年,是生鮮電商迎來質疑最多的一年。這一年,因長期虧損,融資困難等問題,妙生活、呆蘿蔔、吉及鮮等多家知名生鮮電商平臺出現危機,甚至永久告別市場。大量燒錢又不掙錢,讓生鮮電商在“生存與毀滅”中左右搖擺。但這一切,在突如其來的疫情下出現了轉機。

QuestMobile釋出的《2020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戰疫”專題報告》顯示,在2020年春節期間,生鮮電商行業日均活躍使用者達到1009萬,較2019年同期暴增91.46%。

各個生鮮平臺給出的資料:京東生鮮配送到家業務相對節前環比增長370%;每日優鮮小程式在除夕到初六,訂單量同比增長370%;同時期,美團買菜的平均客單價上漲70%;永輝生活到家在福州地區的訂單同比增長超過450%,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600%。

一場疫情,讓生鮮電商全面提速。當下,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環境下,生鮮電商迎來了發展大機遇。

在IT桔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出的資料中,2020年1月至5月,生鮮電商領域共發生投融資事件11起,投融金額為22.35億元。

疫情後,生鮮電商的資本熱度達到新的高度。這背後,一方面是疫情加速了生鮮電商的市場教育,另一方面,則是疫情讓曾經制約著生鮮電商發展的供應鏈、物流等在經歷大考後愈發成熟,這讓資本對生鮮電商的前景愈顯信心。

今年,資本目光的聚焦還將進一步推動生鮮電商行業的洗牌。燒錢依然在繼續,但並不影響資本對生鮮電商未來的看好。

但終有一天,生鮮電商需要擺脫對資本的依賴,通過自身造血能力去撐起整個行業,迎來行業真正成熟的時刻。

在這個過程中,生鮮電商企業還需要在模式上持續打磨,解決前置倉建設、選品倉儲、物流配送等環節中的難題,不斷完善生鮮電商的運營模型。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李想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