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自3月16日創下階段低點以來,拼多多股價連續上漲,3個月時間,總漲幅近160%。成立於2015年的拼多多,用五年時間,把市值做到了千億美元。超越京東,成為僅次於阿里、騰訊、美團的中國第四大網際網路公司。

目前,拼多多平臺交易金額達到1.16萬億元,日訂單量為9000萬,年度活躍買家數已達6.28億,與阿里7.26億僅差不到一億。而京東,年活躍買家數僅為3.1億。現在,拼多多已經成為國內電商第二家破千億美元的公司,領超京東143億美元。早在之前,拼多多就將京東比作為追逐目標。2019年10月,黃崢在拼多多四週年慶動員會上稱,拼多多最新季度的真實支付GMV已經超過了京東,比他預期提前了整整兩年。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是個80後,持有拼多多約45%的股份,按目前市值計算,黃崢身家4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00億),已經超越馬雲,成為僅次於馬化騰的中國第二大富豪。

相信很多人會問,拼多多的護城河是什麼?業績營收持續增長是否可持續?未來發展路徑是怎樣的?今天我和大家聊聊這些問題!

拼多多之所以發展神速,傍上騰訊這座流量靠山和模式創新起到關鍵作用,拼團裂變、補貼低價是殺手鐗,主攻下沉市場避免與競爭對手正面衝突,對使用者的消費心理拿捏的特別準。即便身處阿里、京東兩大電商巨頭的圍剿之下,也能生存的很好。其實,電商的玩法有很多,基於不同的基因和場景,衍生出現在的垂直電商、社交電商、直播電商。阿里和京東經過20年的發展,通過重資產模式鋪設商業基礎設施,打造自身的護城河優勢,而拼多多的優勢是靠著“輕資產+流量+資本”建立起來的,它不像BAT那樣具備攻擊性,也不具備跑馬圈地的先天條件,那麼它的護城河到底是什麼。

縱觀阿里京東的發展歷程,第一階段是用搭建平臺和機制獲取使用者;第二階段是打通產業鏈組建生態矩陣“跑馬圈地”;第三個階段是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充分挖掘大資料價值,實現業務指數級增長;第四個階段是不斷迭代消費場景,尋找顛覆性的新場景,進而開闢全新領域,最終“大而不倒”。資本市場的價格並不能完全反應一個企業的價值,現階段的拼多多和阿里、京東還存在一些距離。

在營收上,2019全年,京東營收排第一,達到5769億元,同比增長24.87%;其次為阿里巴巴4888.98億元,同比增長41.6%;拼多多301.4億元,同比增長129.74%,增速最快。2019年三家公司總營收達10959.38億元。其中,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分別佔比44.6%、52.6%、2.8%。當被問及如何應對來自拼多多的威脅時,京東零售CEO徐雷曾向媒體表示,不太在乎這個只成立了四年的公司。

目前,阿里、京東集電商、物流、金融、雲端計算等業務為一體,每一項業務獨立拆分出來的估值也是百億美元量級。阿里的“電商+使用者規模+支付”構建自身護城河,京東的“電商+3C品類+物流”構建自身護城河,生態協同可以煥發強大戰鬥力。很多人說“便宜”就是拼多多最重要的護城河,補貼和扣點率低構築比較優勢,滿足了“多、快、好、省”中的省。個人認為,准入門檻低、短期內能夠被取代、沒有核心技術壁壘的,都不能稱作為“護城河”。京東的“快”是燒了百億資金搭建的自營智慧物流網路,阿里的“多”是近二十年形成的市場佔有率,才得以覆蓋數以萬計的商品品類。拼多多的“省”是靠平臺補貼、折扣,而非供應鏈優勢,是否可持續還需進一步市場驗證。

拼多多對資本依賴較大,2016年-2019H1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均為正數,累計淨增達404.23億元,其增加主要由融資活動產生,融資活動累計貢獻272.24億元,2019年全年虧損70億。一方面是平臺持續虧損,淨利潤持續為負,自生“造血”能力不足;二是又回到前面所說,獲取和留存使用者需要投入高額補貼。其實,拼多多也投入了巨大的資源用於建設強大的技術能力。2019年拼多多Q4財報顯示,全年研發費用高達38.7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47%,其中很大一部分用於人才、演算法、系統等“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僅佔極小比例。

拼多多算是中國網際網路史上一個奇蹟般的存在,現在電商領域已不是紅海,而是一片血海。巨頭圍追堵截之下誕生的一個千億美元市值,這本身就不可思議,這家公司還很年輕,想象空間還很大。阿里、拼多多、京東正式進入電商“戰國時代”,而這只是個開始,騰訊的“電商夢”隱隱若現,抖音快手彎道超車、伺機而動,成為直播電商後起之秀。未來還未知,讓我們拭目以待!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比特幣價格突破1萬美元,小夥3個月怒挖9枚比特幣,人生如何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