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傍晚,特斯拉相關人士證實特斯拉將自主研發新電池,並且預計會在4月的電池投資人會議上宣佈電池成分等資訊。具體材料成分是什麼不確定,但是有一項是確定的,不會含“鈷”。

聽到這個訊息,國內電池廠的從業人員估計睡不好覺了。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路線之爭

國內的電池產業發展主要有2個路線,一個是磷酸鐵鋰,另一個是三元鋰,兩者的特性完全相反:

磷酸鐵鋰的特點是電池效能穩定、電池能力密度低但是便宜。三元鋰則是能量密度高但是又貴又不安全,此前國內新能源汽車著火用的基本都是三元電池。

對於國內主機廠來說,選哪種電池一直是個靈魂拷問。在過去的補貼政策下,能量密度高的三元鋰備受青睞,所以近幾年的三元電池裝機量要遠遠超過磷酸鐵鋰。去年開始補貼退坡,磷酸鐵鋰的價格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一塊40度不到的電池,兩者的價格能差1萬,對於10萬左右的車來說這個差價非常巨大。

特斯拉選擇放棄鈷,有2種可能,一種是走磷酸鐵鋰路線,還一種是用全新的電池材料,比如石墨烯什麼的。不管是那種路線,特斯拉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保持電池效能的前提下降低電池的成本。

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對整個國內電池產業來說卻是一場地震。

目前國內三元電池最強的是寧德時代,寧德時代之所以能在過去幾年以這麼高的速度成長就算得益於三元電池的得勢。而寧德時代在磷酸鐵鋰上的優勢並不大,國內的國軒高科和比亞迪在磷酸鐵鋰上的技術儲備都很強。

一旦特斯拉未來選擇走磷酸鐵鋰路線,國內的產業鏈就有可能重新洗牌。當然,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如果特斯拉另闢蹊徑走一條別人從來沒有走過的路,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就是團滅了。

特斯拉顛覆世界之心永在跳動

特斯拉目前是電池的消費者,一旦能生產出價格更低而效能更好的電池,這些電池是可以供應給國內其他汽車主機廠的。從頂級消費者轉換為頂級供應商,特斯拉的這種轉變很容易讓國內所有電池企業的夢想窒息。

孵化器的高科技產業,賭企業不如買行業

高科技行業投資最可怕的地方就在這裡,你完全無法確定行業最後的勝利者會是誰?

但是,對於整個行業來說,不管最終被選擇的是磷酸鐵鋰還是三元鋰電或者是某種新的材料,最終的結果都是相同的,電池的成本和價效比都會明顯下降,對於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提振都是很明顯的。

所以,我們在進行高科技產業投資的時候,選股是很難的,除了看公司自身的基本面以外還需要看公司發展的技術路線在未來有沒有跑出來的機會。問題是,對於一般散戶來說,看懂基本面就已經力有不逮了,看技術路線更是天方夜譚,即使是行業專家也不敢輕易確定自己的判斷就是正確的。

那麼投資科技行業最穩妥的方法就是投資整個賽道,把這個行業裡所有的潛力選手都拿下,這樣不管最終走什麼路線,只要這個行業快速發展了都會是受益者。

這個也是基金公司最近在狂推科技類ETF的出發點。

ETF並非無風險,井噴的ETF發行埋下隱患

今年新上市的產業主體指數基金數量井噴,在科技類股票炫目的上漲中,無數的科技類ETF排隊成立,隊伍中的etf涵蓋了所有科技概念:

雲端計算、新能源車、5G、電子、晶片、區塊鏈、資訊科技、人工智慧。

這些細分板塊中,很多都是有2-3家基金公司同時在上,像雲端計算,甚至有5家公司在佈局。

有了這麼多場外資金在待命,A股的科技股上漲空間還可以繼續期待。

風起於青萍之末,未來科技股泡沫崩盤後,跌下來的樣子也會是很恐怖的。因為都是etf,基金經理不會有淨值壓力負擔,砍倉起來都是乾淨利索的。等到下跌時候通常都是流動性衰減後導致的無承接盤暴跌,就像節後第一天一樣。

投資本來就是很難的一件事,沒有一勞永逸

直接投個股有壓錯股票的風險,買ETF有崩盤時流動性枯竭的問題,投資就是很難的。

要想在市場上有所收穫,不付出努力就不會有回報,而學習永無止境。

通過學習前人的投資思維,幫助我們儘量提高在市場上賺錢的可能性。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大股東資產待注入,軍工中隱藏的科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