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近期,特斯拉股價大幅波動,引起業內廣泛關注。當地時間2月7日收盤,特斯拉股價穩定在748.07美元,與2019年12月31日收盤價格418.33美元相比,2020年漲幅已達78.8%。而國內A股相關概念股票也成為熱點,新能源汽車繼續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月公佈的資料,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受補貼退坡等政策影響,同比略有下降。燃料電池汽車則實現逆勢大幅增長,表現突出,產銷分別完成2833輛和2737輛,同比分別增長85.5%和79.2%。

工信部2019年第1批-第11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車型資訊》(下稱目錄)顯示,燃料電池車已達103款,上榜的整車企業和燃料電池系統企業數量增長較快,同比增長88.2%和35.7%。相關企業分佈區域更加廣泛,整車企業和燃料電池系統企業分別分佈在16和13個省、直轄市,所在省、直轄市數量分別增長60%和30%。

下半年車型和企業數量大幅增加

去年下半年數量大增。2019年上半年列入目錄的燃料電池車數量較少,第1批-第6批合計推出19款,而從下半年來看,第7批-第11批燃料電池車數量大幅增長342%,達84款,接近2018年全年數量。

圖一

車型也更加豐富。相比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推出的客車、廂式運輸車,2019年下半年新推出一系列特定用途的商用車型,包括牽引車、清洗車、路面養護車、灑水車、垃圾車等,佔全部車型的16.7%。

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2019年下半年京津冀、長三角、華中、西南等地氫能產業發展政策密集出臺,各地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燃料電池產業投資不斷增長,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這些因素共同推動燃料電池汽車新企業不斷加入、列入目錄的車輛數量大幅增加。

燃料電池汽車企業積極參與

2019年上榜的燃料電池汽車企業達到32家,新增18家整車企業,分佈在16個省、直轄市,與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開展較早的區域較為一致。

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梳理髮現,車企數量增長較快,較好的支撐了各地推出的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全國知名商用車企業和客車企業紛紛佈局,有利於提升整車技術水平。

但限於實際市場規模,大多企業在燃料電池汽車研發推廣上以嘗試示範為主,力度有限。從各車企推出的車輛款式數量看,僅推出1款燃料電池車輛的企業達12家,佔36%;3款(含)車輛以下的企業合計25家,佔76%;超過5款車輛的企業僅5家,佔比15%。

中通客車2019年共有15款燃料電池汽車進入目錄,排名第一。其中包括8款客車、6款廂式運輸車和1款冷藏車。在終端市場上,中通客車也憑藉在山東、山西各城市燃料電池公交客車示範中的大量應用而成為銷量領先的燃料電池車企。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五的燃料電池車企車輛採用了多個廠家的燃料電池系統,一方面可與各優勢品牌合作增強技術儲備、增加可選方案,另一方面也與區域性廠商合作在前期獲取更多的政府採購訂單。

電池系統企業聚集在優勢區域

2018年進入目錄的燃料電池系統廠商為28家,但僅有19家出現在2019年目錄中。同時,首次進入2019年目錄的廠家多達19家,佔總數量的50%,呈現出顯著的產業初期特點:企業規模不大,經營不確定性高,企業創立、變更和退出頻繁。

相比車企,燃料電池系統企業經營的產品更為侷限,當市場規模較小時,生存壓力更大。

從企業區域分佈來看,2019年變化不大,在產業發展較早、科研力量較強的地區聚集效應更為明顯。僅廣東、上海、江蘇、湖北四地上榜企業數量佔比已達72%。安徽地區企業變化較大,4家上榜企業僅剩1家。

燃料電池系統企業對應的車輛款式更為單調,僅涉及1款車輛的比例高達36%,3款車輛(含)以下的企業佔比達75%。一方面顯示出眾多燃料電池系統企業技術能力或品牌影響力尚有欠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深受當前以區域市場示範應用為主的終端銷售模式影響。

頭部企業領先優勢突出,億華通和上海重塑涉及的上榜燃料電池車輛分別達13款和11款,合計佔總車輛的23.3%。排名靠前的企業合作車企數量眾多,市場接受度更高,而廣東國鴻重塑僅與佛山飛馳汽車合作,顯示出其密切的關係。

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作為新興行業,在優勢區域燃料電池系統企業表現活躍,企業數量多、產學研結合緊密、各類投資多。但當前市場規模有限,企業普遍面臨生存壓力,利用地方政府產業政策並獲得地方政府資源支援是相當一部分企業維持發展的重要保障。

規模化發展是關鍵

2019年進入目錄的燃料電池汽車企業中,有5家企業位列商用車2019年全國總銷售榜前十,進入5米以上客車2019年全國總銷售榜前十的車企也有7家,相比2018年已有明顯提升,主要商用車(含客車)車企對燃料電池汽車行業重視度普遍提升。但佔全部上榜燃料電池車企數量的比例分別為15.2%和21.2%,多數燃料電池車企在傳統汽車行業實力不強。

燃料電池系統企業品質也有待提升,數量增長較快,但技術水平和能力有待提升,多依賴核心的電堆企業和關鍵材料企業。部分企業穩定性不佳,2018年上榜的9家企業(佔比32%)並未在2019年出現。

從上榜產品所配合的車輛數量和車企數量來看,有13家企業僅應用在1款車輛上,有18家企業僅與1家車企合作。部分技術實力較強的企業,如國電投氫能公司和長城汽車等公司尚未進入目錄。

當前市場規模限制了企業在燃料電池行業的快速發展,實現產業化尚需時日。

資料顯示,規模化有助於燃料電池整車和系統成本大幅降低。以燃料電池系統為例,美國DOE制定的2020年相關技術目標中,生產規模達到50萬套時,2020年燃料電池系統的成本降至40美元/KW。而在德勤中國《氫能源與燃料電池交通解決方案》中顯示,當前美國燃料電池系統價格仍高達1500美元/KW。上海捷氫科技總經理盧兵兵曾表示,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盈利平衡點在5000至10000臺套。

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2019年進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車型資訊》中的車型和相關企業數量增長明顯,體現出在各個產業聚集區域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增速喜人,但基數仍然不高,實現規模化發展是提升企業品質並做大做強的必要路徑。目前,全國範圍內應統籌發展,在示範應用階段更多支援優勢企業提升技術能力並不斷降低成本,紮實推進產業健康發展。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重磅利好下別錯過--深挖的4元晶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