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雖然將近5年的時間過去了,但我們應該還是記得2015年那次恐怖的股災,上證指數僅用了2個多月就下跌了45%,創業板下跌54%,市場上哀鴻遍野,千股跌停,我本人在那一年僥倖逃頂,今天回頭看看當年是怎麼回事。

從上圖來看,在股災發生之前,是走出了一波大牛市的,起點大概從2014年9月開始,上證指數從9月1日開始2220點啟動,用了9個月的時間就上漲至5178點,漲幅高達133%。這大盤都翻倍了,那妖股橫著走路就是普遍現象了,其中一個比較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國中車了,一個千億級別的大盤股僅僅用了3個月就從6.44漲到了36.18,漲幅高達462%,如下圖:

這個漲幅是非常驚人的,但歷史也是驚人的相似的,在2007年的時候也有一隻千億級的大盤股有過如此的漲幅,那就是中國石化,為什麼每一輪大牛市都能拉起一個大傢伙呢,其實是源自於他們當初的真正流通盤並不大,想拉昇股價的成本不高,而往往在最高位的時候流通盤突然增加,這些籌碼賣給了誰,如果當初在最高點接盤的人,至少會承受一輪80%的殺跌,暴漲的時候大家說這是中國神車,暴跌的時候則變成中國靈車。

2015年這一輪牛市是源於巨集觀經濟的復甦嗎?從下面這張圖應該可以看出,2014-2015年中國的GDP增速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與1992年和2007年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

這說明這次大牛市與巨集觀經濟沒有關係,這主要是槓桿資金的引入,融資融券業務是2010年開始推出,在2014年全面普及的,此外2014年還有非常龐大的非標的民間借貸業務以及通過HOMS系統進行融資的場外融資業務,自2014年09月份開始券商的融資融券餘額從5000億暴漲至2015年06月的2.2萬億,上證指數也是在此時此刻見頂,而融資盤的資金由於涉及場外配資,肯定要大於2.2萬億,傘形信託,P2P等等不同渠道的資金都向A股湧入,原因只有一個:這麼明顯的牛市來了,傻子才不來賺這個錢。

當時出現了很多私募喊千萬招聘研究員,要求應聘者跟投幾百萬最後分成收益,上證、深圳的成交量都超過了萬億,可見市場已經瘋狂到了什麼地步,當然最後這些錢都隨著股災變得血本無歸,那麼股災的原因是什麼呢?

1、槓桿潮來的快去的也快

公司在沒有基本面支撐的情況下是無法維持股價長期在高位的,往往都是怎麼上去怎麼下來,再加上借錢炒股的人一般都有急於變現的心理訴求,所以加劇了踩踏效應。

2、監管抑制股市過熱

如果市場持續上漲,IPO就可以提速,再融資也會得到便利,但市場瘋狂到後期監管層發現信託、P2P、甚至銀行的資金都進來了,這一點就非常可怕,其實主要是擔心銀行的錢掉入陷阱,這個後果比較嚴重,是容易引發金融危機的,所以緊急去槓桿,但其實監管層也不希望股市跌,關注點還是保護銀行,保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只是後來的市場有一些失控,出現了踩踏事件,不得不採取建立平均基金的方式來進行救市,2015年7月1日-2015年8月14日,平準基金一共買入了1365支股票,耗資約1.23萬億,才穩定住了市場。

總結反思;

為什麼市場總是出現暴漲暴跌的情況,其實是源於A股的投資者結構決定的,75%的散戶比例,以至於機構想要適應這個市場,他們的行為就要散戶化,行為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另外就是市場沒有良好的退市制度,爛公司沒有業績支撐,到達高位自然回落到啟動點,07年的股災和15年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只是15年的這次加了很多槓桿,結果導致的崩盤非常慘烈,那麼A股以後還會出現這種股災嗎?這一點老高也不知道,但是A股的股災是比較好預測的,當年我在北京的地鐵裡絡繹不絕的聽到周圍的人大談賺了多少錢,上班族在崗位上一秒不看行情都難受最後躲到廁所裡看的時候,就離市場見頂很近了。

最新評論
  • 1 #

    今年可能把高鐵拉起來

  • 2 #

    寫的哪麼複雜……事後看,總是有哪麼多道理!

  • 3 #

    覺得2020年的市場你怎麼看?主要看好哪些板塊?

  • 4 #

    現在各板股價不便宜了。特別電子晶片。看看誰接在頂。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美日交易的一些總結覆盤-贏多虧少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