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個體網路借貸也稱作點對點(P2P),是指在網際網路平臺上的個體和個體之間的借貸。P2P網路借貸突破了受血緣和地理關係的制約,能夠快速、高效、靈活地實現資金的流通。目前,它已經成為銀行和其他傳統金融機構貸款的有力補充。P2P網上貸款公司將通過網上貸款平臺將有投資需求的個人的資金集中起來,通過P2P線上貸款公司提供的中介平臺,將資金以借貸的形式給有資金需求的一方,雙方形成直接借貸關係。平臺主要為客戶提供資訊收集,資訊披露,信用評估,資訊交流,貸款匹配等服務。儘管在這一過程中沒有傳統銀行介入,但有一個線上借貸平臺,在借款人和貸款方之間進行調解,為這項服務收取一定的費用,形成了民間貸款的“市場版本”。

P2P行業發展快速,行業蘊藏的風險也很明顯。2015年12月,e租寶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涉案金額達500億,波及90餘萬人,此事件被業界稱為e租寶被查事件。e租寶宣稱自己是“網際網路金融+融資租賃”“融資與融物”結合的典範,大家誤認為其經營模式為網際網路金融或者P2P,大規模吸引民眾投資,然而實際經營模式與宣傳大相徑庭,原為“披著羊皮的狼”,設定虛假標的,非法集資,將民眾投資用於關聯方或肆意揮霍。2015年12月,大大集團專案的CTC現金支付出現困難,陷入300億元現金支付危機,並開始迫使內部員工購買公司產品以渡過危機。2016年3月,公益募捐快鹿成為“跑跑鹿”,很快被“葉問3”票房騙局推到風口浪尖,應支付的資金總額約為100億元,涉及投資者20多萬人。這些都在P2P在行業引發了軒然風波,P2P風險在媒體和社會視角中暴露出來。

它們的共同性可以粗略地總結為三點:第一,都涉嫌非吸自融等集資詐騙;第二,他們都不是真正的P2P公司;第三,他們都被媒體報道為P2P,甚至使得公眾都在談論P2P的恐怖。在e租寶和快鹿等事件的影響下,P2P行業造成的“破窗效應”已遍及整個行業。P2P網貸行業高速發展中積累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風險事件不斷髮生。

總體而言,對P2P網貸風險的研究具有理論,實踐和行業發展的三重意義。從理論角度來看,由於P2P是近幾年新晉崛起的網際網路金融形態,屬於新興行業,所以學界對於P2P的研究在不斷研究與更新中。此次對風險的研究有利於增進學界與P2P風險的認識,進一步填補P2P學界研究。

在實踐意義上來看,P2P從業者越來越多,實現了高速發展,然而行業起步時間不長,很多從業人員尚未積累太多經驗,風險意識也不夠,應對風險的專業性需要進一步提升。

此外,本研究還有助於解釋P2P網貸行業風險。在行業發展角度看,P2P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面臨著諸多風險,這些風險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釀成行業發展的危機,它對投資人的人身和財產構成威脅,此次研究對於規避行業發展風險提出了方向。

國外研究

國外對P2P行業的研究較早,對P2P行業的風險研究也比較早。Thomas Meyer (2007年)介紹了歐美國家P2P的引入和發展模式。他認為儘管P2P存在風險,但不會對金融穩定產生太大影響,原因是P2P資金歸集、支付及放貸均通過銀行進行,後者受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嚴格監管,德國應堅持現有保守模式,不應過多學習美國和英國。

國外對P2P網貸的風險變數的研究也非常深入。SCBerger,FGleisner (2009年)則利用資料分析了P2P網路借貸的風險,發現由於借貸條件的下降,信用風險也會相應增加。

CarlosSerrano-Cinca,BegoñaGutiérrez-Nieto,LuzLópez-Palacios則利用Lending Club官網資料,研究了P2P借貸和解釋貸款違約的因素,包括選用貸款用途、借款人收入、當前房屋狀況、信用歷史、債務狀況等變數。他們解釋違約的因素包括貸款目的、年收入、當前住房狀況、信用歷史和負債。結合P2P貸款行業和細節,研究者還進一步分析了市場發展和監管框架,在經濟和金融理論的背景下,和當時的市場現實進一步描述了P2P貸款是貸款和事務方法的關係。此外,Qizhi Tao,Yizhe Dong,Ziming Lin(2017)探討了借款人的財務和個人資訊、貸款特徵和貸款模式對P2P貸款融資結果的影響。

Harpreet Singh,Ram Gopal和Xinxin Li(2008)分析研究了一個P2P網路借貸平臺部分借款的回報率和風險性。結果顯示,在同風險和同回報的條件下,某一群體的信用等級與效率呈現出一定的相關關係。

國內研究

國內對P2P網貸行業的風險研究方向非常多元,大體上分為三個主要方向,第一是行業方向的研究,主要從行業現狀、出現的問題以及背後的成因等等角度進行研究。這一方向的研究多由從業者或者民間第三方機構主導;第二是監管側的研究,從法律依據、實踐案例、風險控制等方向進行專項研究;第三是實務操作方向的研究,國內外一線的從業者結合自身的實操經驗,對大資料如何規避風險、網際網路技術怎樣將風險概率降到最低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

首先是行業方向的研究。黃震,鄧建鵬(2014)對民間借貸管理法規、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風險控制、可信電子資料證據的儲存方式等主題進行了全面闡述。他們的研究都是基於P2P線上貸款的風險,為P2P風險研究設定了基本的參考框架。謝朝陽和王嬌(2015)專門分析了P2P網路借貸平臺的信用風險,並深入探究了背後各種風險的成因。他們的研究認為:由於國內徵信系統不完善,出借方無法真正了解借款方的信用情況和資信水平,資訊不對稱使得借貸雙方不能滿足正常情況下的借貸條件,是導致信用風險的主要誘因。

零壹智庫(2016)對中國P2P借貸服務的合規運營進行了系統分析,主要對資金存管問題、資訊保安問題以及網際網路徵信問題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該研究指出,P2P借貸的資產多元化趨勢已經開始改變P2P借貸行業的生態,這一趨勢催生了新的行業機會,也帶來了更多元的風險。整體看來,零壹智庫的這一研究的資料詳實,貼近中國P2P行業的現狀,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除了以上國內P2P行業的研究也有從監管角度的研究。

曹國玲,陳曉華(2016年)全面研究了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控制的有關內容,其中對政府層面的金融風險控制研究更為深入。該研究將政府層面的金融風險控制稱之為巨集觀金融風險管理。他們分析了四個層面:第一建立市場運營的法規體系;第二是恰當的經濟政策,包括各種指導方針、行業準則等。第三對市場進行監控和約束,包括市場準入、經濟稽核和市場退出的全程監控;第四是建立市場的保護機制,幫助消除風險隱患和防範風險擴散。

羅振輝(2017年)討論了P2P的法律實務,並輔以實踐案例進行實踐參考,梳理和審查新頒佈的P2P監管意見等重大法律法規,對立法者實現對P2P行業的有效監管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此外,P2P風險的研究裡,實務操作方面的研究也豐富了P2P網貸行業的風險研究範疇。陳紅梅(2015年)以其傳統銀行和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實踐經驗,描述了網際網路技術與大資料是如何滲入網際網路信貸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中的。同時她還針對風險管理戰略、反欺詐管理、個人徵信、風險管理效率等主題,深入分析了網際網路大資料和風險管理之間的關係,為網路大資料在P2P網貸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實踐參考。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大洗牌後,哈囉單車:我需要一個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