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19年資金緊張的一年,中國央行熬過了世界降息大潮,沒有放水過一次,也基本保持了貨幣政策的定力。

中國貨幣政策2019年適度寬鬆,而2020年定調為靈活寬鬆的貨幣政策。

真因為僅僅兩個字的差別,就讓2020年的政策變得讓人更加振奮,更加有意思。

2020年剛剛半個月,央行就發生兩次操作,一次是“降準”;另一次是進行“麻辣燙”。

2020年1月1日,央行宣佈,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自2019年1月份以來,央行已先後進行了4次降準,同時央行也表示,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體現了逆週期調節,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援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金融機構支援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直接支援實體經濟。

據財聯社報道,1月15日央行在當日進行了3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為3.25%,與此前持平。此外,央行還進行了10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2.65%,均與上次持平。

這兩次央行操作釋放出啥樣強烈的訊號呢?是不是意味著中國貨幣政策發生重大轉向?

首先,中國央行1月1日釋放8000億,是一個長期資金,就是為了全年做好準備的,解決實體經濟的難題。央行1月15日釋放3000億,是一箇中短期資金,是為了解決春節期間企業應急之需,也就是說這個主要是短期需求,緩解市場對短期資金的需求。

其次,央行這種操作有沒有釋放出強烈訊號,應該說一個週期性的操作,每年元旦、春節期間都會遭遇資金緊缺。應該說,第二次“麻辣粉”更算是週期性的操作,而第一次“全面降準”是針對2020年全年的經濟現實狀況。

最後,不過今年才半個月,央行直接下手了2次操作,算是比較急速,稍微有點快。那麼是否意味著中國貨幣政策發生重大轉向呢?應該說,目前看來還不能算,最多隻是政策微調的狀態,更適合中國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的原則,也就是說中國貨幣政策,在短期不太可能動用“大殺技”降息。

就在前兩天,中信證券就發表報告,預測春節前後會降息,而筆者則認為不太可能,如果降息則是一個重大的政策轉向。甚至可以說,貨幣政策從適度寬鬆不僅僅變成靈活寬鬆那麼簡單,也就發生深刻變化。

最新評論
  • 1 #

    止今不明白放水啥作用,放多少也到不了咱的賬戶上啊,沒錢的還是沒錢。

  • 2 #

    物價每年都升了不少,工資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很多東西都不敢吃了…豬肉羊肉牛肉…

  • 3 #

    掙不到錢,利息再低也不貸款了,

  • 4 #

    最後還是流進房產。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基金年度調倉紀錄曝光!大佬集體減持科技股龍頭散戶又成接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