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文 | 互鏈脈搏·元尚

兩個月後,央行重要官員對DC/EP的技術路線表態已然發生了變化。

記得9月24日,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數字貨幣研究取得積極進展,與電子支付相結合;數字貨幣研發不預設技術路線,考慮區塊鏈或電子支付等。

11月28日,中國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出席“第八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時表示,目前央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下一步將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地區、場景和服務範圍,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出臺應用。

——從技術角度觀察範一飛這番話,可以理解為央行對數字貨幣DC/EP的技術路線已經確定。而據互鏈脈搏了解,工商銀行承擔了一些核心技術支援的重任。

工商銀行IT系統

央行數字貨幣的腳步漸行漸近。最新的資訊是,12月9日,《財經》雜誌報道,由人民銀行牽頭,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共同參與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專案有望在深圳、蘇州等地落地。該試點專案由央行貨幣金銀局牽頭,數字貨幣研究所具體落實。

而據知情人向“互鏈脈搏”透露,工商銀行在央行數字貨幣的基礎技術架構方面承擔主要工作。

如果要問銀行從業人士,宇宙中,哪家銀行的IT系統最強,答案可能會非常一致——工商銀行。

早在2010年,在《銀行家》雜誌釋出的“全國性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排名”榜單中,居首的中國工商銀行在“資訊科技”單項得分為0.914,它也是唯一一家在該項得分在0.9分之上的商業銀行。中國主要銀行中,工商銀行對計算機資訊科技使用最早、投入最大、研究也最為領先。

資料顯示,1997年工商銀行的軟體中心就成立,前身是珠海市唐家工行軟體園中國工商銀行軟體開發中心。原來是總行直接派人管理,現在由廣東工行科技處全面接管。

而其他銀行軟體中心的設立較之工商銀行晚了許多。比如招商銀行是在2002年設立類似機構、建設銀行在2003年設立相關機構、人民銀行在2004年初,設立北京城南人行軟體開發基地。

時至今日,工商銀行在業內幾乎神話,知乎有專門的問題:“從技術角度來看,工商銀行的IT系統真的是最好的嗎?”回答者幾乎都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尤其是近些年,工商銀行的IT系統正在從中心化走向分散式,這為央行數字貨幣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援。

在11月份,中登公司總經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姚前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提出了央行數字貨幣的技術特點:“我們的數字貨幣原型系統探索了區塊鏈的應用,但並不完全依賴該技術。在設計上,它利用分散式賬本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特性,構建了一個基於區塊鏈的CBCC確權賬本,對外通過網際網路提供查詢服務,相當於網路‘驗鈔機’。這種設計一方面將核心的發行登記賬本對外界進行隔離和保護,同時利用分散式賬本的優勢,提高確權查詢系統和資料的安全性、可信度。另一方面,交易處理仍由採用傳統分散式架構的發行登記系統來完成,分散式賬本僅用於對外提供查詢訪問。交易處理子系統和確權查詢子系統分離並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可以有效規避現有分散式賬本在交易處理上的效能瓶頸。”

簡單來說,就是央行數字貨幣借鑑了區塊鏈的分散式賬本技術,用以確權查詢等。

根據工商銀行2019年上半年年報披露,該行正在推進智慧銀行資訊系統(ECOS )工程建設。這項工程包括了:建成安全可控的大資料服務雲體系,成為全球首家將大資料體系由傳統軟硬體一體機向分散式架構轉型成功的大型商業銀行。

工商銀行對數字貨幣早有儲備

如此就不難理解,10月底,流出一張工商銀行數字貨幣錢包的截圖。

工商銀行在數字錢包方面已經有比較多的技術儲備。還是根據2019年上半年的財報,工商銀行披露,該行持續優化工銀e錢包產品功能,推廣網際網路行業、政府民生、會員服務、房產誠意金、薪酬管理、消費信貸等線上場景建設,與京東、騰訊、小米等百餘家線上平臺開展深入合作;投產融e聯Ⅱ類賬戶開戶、充值、提現、查詢和理財等功能;以工銀 e 生活為核心搭建連線銀行、客戶與商戶,覆蓋衣、食、住、行、娛、學、醫全場景的消費金融生態圈。在銀行的錢包功能和場景方面,工商銀行也是走在了最前面。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在錢包支付領域呼聲很高的包括騰訊的財付通系統、阿里的支付寶系統,並未加入到這次央行數字貨幣的試點中。

根據《財經》12月9日“中國數字貨幣誕生前夜”的報道,“本次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將走出央行系統,進入交通、教育、醫療等實實在在的服務場景,觸達C端使用者,產生頻繁應用,試點銀行可根據自身優勢進行場景選擇。”

可見,在應用場景方面,還是圍繞著四大行展開。

工商銀行對數字貨幣是有備而來。早在2017年9月,工商銀行釋出了自己的研究報告:《金融科技系列研究之一數字貨幣概念界定與發展前景展望》,報告提出了商業銀行對數字貨幣要引起重視:“對商業銀行而言,需要客觀認識數字貨幣發行可能帶來的影響:一方面,基於分散式記賬規則的數字貨幣配合智慧合約,可以簡化銀行業結算與清算流程、降低機構運營與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中央央行--商業銀行’的傳統信用貨幣發行機制將會受到衝擊,可能出現的銀行存款脫媒和金融資產轉換加速等現象值得我們關注。”

在這份報告中,工商銀行提出,儘早加入研究數字貨幣相關技術的行列。“我行應高度關注央行及國內外同業的最新創新動向,儘早加入研究數字貨幣技術的行列。我行可成立研發實驗室,或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研究不同的數字貨幣應用場景,搶佔發展先機。”

兩年過去,即將發芽。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美元霸主地位不可“撼動”!數字貨幣會不會“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