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最近愈來愈覺得,我們的命運其實就是潛藏在我們的“習慣”裡面。

是的,就是習慣。各種習慣,包括身體上的、生活中的、待人接物的、看待事物的方式、迴應事物的方式,都不斷在塑造著我們的命運。

比方說,我天生胃弱,像這樣的人,飯前飯後都應該要少喝水和湯,讓胃液不被稀釋,進而更好地聚集能量去消化食物。

然而,我就是愛喝湯,一餐飯,菜不好吃都沒關係,只要有一碗好湯,我就會很滿足。要我不喝湯,實在很難,於是,就註定我是一個脾胃弱的人。

還有一些人,天生不喜歡喝水,水喝多了當然也不好,但是這些人可能還偏偏喜歡喝有味道的飲料,甚至喜歡喝專門吸水的茶和咖啡,那麼,他的健康狀況也會大受影響。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糖分對身體不好,有些人(比如我),天生就不喜歡甜食,所以,戒糖對我來說不是難事。

同樣的,貝殼類的海鮮、河鮮,也是對身體不好的食物,我就非常愛吃。然而有些人天生就不能、或是不喜歡吃海鮮,吃了就過敏,這些人就比較幸運。

你是你吃的食物(you are what you eat),這是科學都可以驗證的道理,當然,有些人吃不良的食物,身體還是很好,因為人家天生就是底子好。

對於有些人來說,注重自己攝取的食物,將會大大提高他們的生命品質、甚至壽命。

但是,這個公開的祕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買單?真的不多。

大部分的人,都是按照自己的口味、喜好來吃喝拉撒睡。

01你的不愉快,和你的習慣有關

前幾天見了一位老前輩,他很自豪地說他每天只睡2、3個小時,不吃早餐,不忌口,久坐不動。我看他老態龍鍾,步履蹣跚,而且全身痠痛(時不時捶捶自己的肩膀和腰),我知道,他的身體正在受苦,但是他的精神力量強大,所以撐得住。

問題是,如果他能夠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養生習慣,他的生活品質會不會更好一些?他的生命是否能延長一些,讓他為這個世界,做出更多的貢獻?

還有一種不好的習慣是:不承擔自己的過錯和責任,只會甩鍋、責怪他人。

這樣的人,他的各種關係一定緊張,不順心之餘,他只好更加責怪他人,不會反觀自己。

和這類人類似的一種人是:習慣自己挖坑自己跳,跳下去後又責怪別人,覺得都是這個世界的錯,讓他過得如此不好。

舉例來說,你身邊可能有一些人,有莫名其妙的強迫症。一早起來臉色不好看,問他怎麼了,說是昨天趕報告,全部做完了,一副受害者模樣。

但是你知道,他的報告並不著急,可能還有三四天才需要交,但是,他自己的強迫性行為,讓他需要熬夜趕報告。早上起來,卻是你要看他的臉色,好像是你的錯似的。

我要說的重點是,我們生命中所有的不愉快,其實都是來自於我們的行為模式、思想模式、情緒模式。

除非很極端的例子,否則,發生在你身上、讓你痛苦的事,都有人經歷過了,而他們可能並不為之所苦,或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解決了這件事、走出黑暗、重見光明。而你,為何困在此處?

要我說,這都是一種“習慣”——習慣的行為模式、慣性的思考方式、上癮的情緒迴應模式。要打破這種習慣,需要3個必要條件。

02如何打破你的慣性?

1、 這個不良習慣讓你痛苦並且你覺察到了。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一定為自己創造出的痛苦而苦。有些人雖然擁有一些不良的習慣,但是這些習慣並沒有讓他們痛苦,或是說,他沒有覺得自己的問題、麻煩、痛苦是“苦”。

就像前面說的那位老前輩,他的生活習慣不好,可是他活得恣意,並不覺得身體的不舒服有什麼問題。

他也自豪地說,他從來沒有上過醫院、吃過藥。所以,雖然我們看得出來他身體不好,有病痛,可是他不為所苦。

所以,他永遠不會改變他的不良習慣。

當然,這一點問題也沒有,每個人有權利過他想要的生活。

2、 你覺察到了自己的痛苦,並且認為自己有責任、也有能力去消弭它。

許多人覺得苦,但是他們認為都是別人的錯。

比方說,很多人喜歡讓自己非常辛苦、忙碌,連坐下來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他會覺得都是周圍的人“逼”他的。

卻不願意去看見,是自己的急性子和責任心,讓自己要在最短的速度之內,完成覺得應該做好的事情,旁人其實根本沒有人逼迫,都是自己挖坑自己跳的。

我們也看見,很多人明明日子過得很好,該有的都有了,可是你和他說話,他立刻就滿口怨言的責怪這個人、埋怨那件事,好像很痛苦的樣子。

他知道自己苦,但是覺得自己的苦都是別人的錯,這樣的人無法承擔自己行為的責任,只能做受害者。

就拿前面那些需要看伴侶臉色的人來說,他睡得不好,早上起來有臉色,不要理他就好。

對這樣的人,心情好可以安慰兩聲,心情不好就直接出門辦事,做好自己的事情、管好自己的情緒,就是為自己負責的最佳表現。

3、 你覺得自己苦,而且這種痛苦是一再出現的,即使換了不同的場景、不同的人,還是體會到這種揮之不去的痛,你知道自己必須承擔絕大多數的責任,因此,你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

很多時候,即使我們知道這是自己的責任,我們也不願意改變。因為改變意味著跨出自己的安全區、舒適區,進入一個未知的領域。同時,改變意味著“我錯了”,這件事情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比死亡還可怕(不誇張!)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如果你對自己的重要關係戶(父母、愛人、孩子)有很大的怨言,通常都是我們不願意去承擔責任的結果。

比方說,可能我們過度重視父母的意見、太過依賴父母,或是我們經濟上還是仰仗父母,所以,不得不聽命於他們。自己無法中正,就不能在父母面前直起腰來。

有一個成年人就問我說:我是同性戀,我的父母為此而痛苦,我也很痛苦,怎麼辦?

其實,最重要的是,你要放下父母對你的認同,尊重父母是獨立的個體(雖然他們顯然不這麼尊重你),他們受的苦,是他們自己決定要承受的。

比方說,我看到很多同性戀的父母,都欣然接受這個事實。為什麼你的父母不能,並且要因此而迫害你?

比方說,我也看到很多同性戀遭受父母的反對,他們就溫柔地堅持做自己,最後,父母也接納了。

同樣的問題,在別人那裡不是問題,在你這裡就是個大問題,你說,這是誰該負責、誰該努力的呢?

如果我們能在這件事情上面負起責任,並且為之改變(改變自己的思想模式、反應模式),你學會的這種掌握自己人生的技能,就完全可以運用在人生的其他方面,你的生活就會愈來愈好,格局愈來愈寬廣,層次就愈來愈高。

再舉例,親密關係當中,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愈看對方愈不順眼,或是覺得兩個人真的處不下去了。

如果你向周遭的親友們抱怨,得到的答覆都是:你早該離開他了。

或許你要勇敢去看看,自己為什麼待在這樣不滋養的關係中熬著,是留戀什麼、還是害怕什麼?如果周圍人的答覆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婚姻最終都是這樣的,他已經算是不錯的男人了。

那麼也許你就要看看,是不是你期望過高、不肯放下自己的期待,或是過多的把重心、注意力、存在感刷在對方身上了。

以上舉的兩個例子——父母關係和親密關係,都是由於我們太在意造成的,我們為什麼會過度在意這些重要關係戶?

那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沒有把自己活得充實、愉悅,所以,總是要透過別人來取悅自己。

明白了這個道理,願意下定決心去改變自己的習慣(行為、想法、情緒),那麼,你的人生就是操之在自己手裡的了!

最新評論
  • 1 #

    有些人的話就是難釋懷,做的事情難以釋懷,唯有不斷強大自己,歸因就是反省反省

  • 2 #

    德芬專欄:為什麼同一件事,你會比別人難釋懷?

  • 3 #

    張老師,我可不可以總結為1,就是自己作的自己受?要麼改變自己習慣,要麼繼續作下去……2,看到別人作要躲多開來?避免受傷,因為是他自己在作,自己不認錯導致的……

  • 4 #

    說了這麼多這麼長 為啥我還是沒讀出重點 是我閱讀理解有問題嗎。

  • 5 #

    人的一生本就是為自己挖坑填坑,在磨難中前行的日孑多,解決問題快樂來是關鍵,別人光彩是別人的事,無我無關,只有自己遇到困難,把其處理掉,自己過得踏踏實實就行了,也容不到別人去由說!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美食文化:對人最好的關心,也許是味覺上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