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對自己身心或者居處做一些徹底的清掃,能達到身體的愉悅,工作效率倍增,甚至心靈得以改變,這個認知在《斷舍離》這本書中會得到切實的驗證。該書的作者山下英子說:斷舍離,是透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自己人生更舒適。所以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斷舍離並不是要把房間整理的一塵不染,而是要透過整理和取捨的過程來了解自己,實現自我的價值,並喜歡上真實的自己,實現自我肯定,這是《斷舍離》這本書所倡導的。

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賣花的小姑娘把剩下的一朵玫瑰花送給了路邊的一個乞丐,乞丐把玫瑰花插進自己住處的瓶子裡養起來,然後把花放在桌子上,靜靜的欣賞著玫瑰的美麗。他突然間覺得,這麼漂亮的花怎麼能插在這麼髒的瓶子裡,他決定把瓶子洗乾淨。看著乾淨的瓶子和美麗的玫瑰,他又覺得漂亮的花和乾淨的瓶子怎麼能放在這麼髒亂的桌子上呢?等他把桌子擦乾淨,把雜物收拾整齊,他又感覺到,這麼漂亮的玫瑰和這麼幹淨的桌子怎麼能放在這麼雜亂的房間裡呢?於是他又做了一個決定,把整個房間打掃一遍,當把所有的垃圾清理出房間後,這時整個房間變得明亮溫馨了起來。

他陶醉於乾淨的環境和美麗的花朵時,突然又發現鏡子裡的一個蓬頭垢面、不修邊幅、衣衫襤褸的年輕人,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呆在這樣的房間裡呢?於是他立刻去洗澡,刮鬍子,換上乾淨的衣服,把自己從頭到腳整理一番。這時,他發現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年輕帥氣的臉出現在鏡子中!他的靈魂這時候瞬間覺醒,他突然間覺得自己很不錯,他做出了一個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第二天不再去當乞丐,而是去找工作,後來隨著他的不懈努力,他慢慢脫離了貧困,成了一個小老闆。

清掃真的有這麼大的魅力嗎?答案是有的。清掃看似一場簡單的體力勞作,實則內蘊著人生智慧。髒亂差的環境代表內心負能量的堆積,讓環境變輕鬆,情緒能量得以自然疏通,心情愉悅,棘手的事兒往往會迎刃而解。因為環境的改變和心態的改變,導致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所以說,一個人的家裡,往往藏著最真實的自己。一個人活的好不好,他的家早已給出了答案。

山下英子又說了這樣一個例子,有人送給你一個歐洲名瓷,德國麥森,而你卻捨不得用,把它束之高閣,而用的是一隻商場贈送的杯子。當有人問起為什麼不用“麥森”名瓷,你會說:“這麼貴的杯子怎麼捨得用,不小心打了多可惜。”這時你給出的是兩個資訊,一個是在你的潛意識裡,你認為自己不配使用這麼貴的杯子,對自己價值進行了否定。另一個是打了多可惜,那麼物品是要比人有價值,此時你看重的是物品的價值,而不是你自己,你的真實想法透過物品的使用反應了出來。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透過物品來漸漸讓自身的價值最大化。你可以這樣認為:我是最優秀的人,我是可以使用那隻杯子的人哦!一旦開始使用那隻杯子,自己就會和那隻杯子逐漸相稱,看東西的視角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允許自己使用高階的東西,這種機制一旦運用起來,看待自己的方式也會發生變化。

對住處進行斷舍離,也是對人生的一場斷舍離,這是一場雙贏的事情,即通過當下看得見的世界,對當下所擁有物品的取捨,達到了令無形世界也得到改變的功效。

所有的物品都會有自己的命運,而我們與這件物品也會有既定的緣,當緣分盡了,任何一件物品,都不會陪你到老,所有的告別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當不同的告別成為日常後,接受即成為常態。如若不然,對人、物的留戀就變成了執著,所以當我們認清這個事實後,還有什麼不能斷舍離的呢?

清掃家就是清理心靈,家裡的髒亂,也會帶來思想的混亂,清掃家就等於清掃大腦中的垃圾。隨著各種垃圾的減少,智慧自然會增長,心境也起到了微妙的轉變。整理時,每拿起一件物品,你都需要重新考慮你和物品之間的關係,與它對視三秒,需要或者不需要,用三秒的時間在內心做一個取捨。對於沒有答案的物品,或者說馬上沒有答案的物品,讓它離開你的視線一會兒。當你再次面對讓你猶豫的物品時,你要對它再一次進行選擇,當那個NO 在心裡再次升起時,結果就已經有了。扔掉當下自己已經不需要的,讓自己不合適、不舒服的物品,如果摒棄內心的垃圾,對那些讓人生變得沉重的、低階的情緒,對那些用不上物品及讓內心壓抑發黴的陳年往事永別,讓住處乾淨利索,讓內心清淨,讓人生輕鬆前行,是斷舍離的意義。

臺灣暢銷書女作家張德芬在《斷舍離》一書的序裡說過“我覺得幸福取決於我們和自己思想相處的能力。”我非常認可這句話,在這個紛亂的世界裡,我們忙於紛爭,忙於名利,往往忽略了那個時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內心深處非常柔弱的自己,斷舍離,可以讓我們給心靈留一點空間,傾聽內心的聲音,給那個委屈的“小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

讓我們在凌亂的生活中透過斷行,舍行,離行,為生活做一個“斷舍離”,讓人生進入一場修行吧!

6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又一個現代版的“塞上牛羊空許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