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一.“如果”永遠不再來

  如果2020年下半年就開始認真找工作就好了;如果從1月1日開始刻意少吃多動,那現在應該減下來一些體重了吧;如果早上早起5分鐘,在地鐵關閉的前30秒鐘下完樓梯,早上就不會遲到了......很多人經常會想“如果...就好了...”,可是這個世界並不存在“如果”,從來沒有後悔藥可買,因為時間不等人,已經過去的再也不會回來。

  可是,讓時間倒退,重新讓你出現在那個你想要的“如果”之前,你真的會改變嗎?是不是依然還會像以前那樣度過呢?答案其實有很多不確定。因為人的習慣非常強大,強大到無意識地讓人做很多事情而不自知。而那些本來應該做的事情,前天沒做、昨天沒做、今天沒做,明天就一定會做嗎?不一定。

  人的惰性是“天性”,很多人在事情不逼迫到無法再推脫時,才會去做。有太多人,在工作生活中習慣性地拖延。不是喜歡拖延,而是因為各種各樣的自認為的因素“被迫”拖延。但時間久了,經常性拖延變成習慣,等到習慣成自然後就變成了“懶惰”。原本很多美好的經歷和風景,拖著拖著就沒了。

  二.一切都抵不過“從現在開始”

  拖延不是病,但拖延久了很容易演化成“病”。而行動,是解決拖延病症的最好藥方。為了減少“如果...就好了...”這種後悔思緒的出現,立刻“行動”,不用思慮其他,只想著“做”,時間久了養成習慣,也就不會再有那麼多事情的“拖延”。

  我的朋友小麗,近期跟我抱怨,她後悔當初沒和同事一起“自考本科文憑”。小麗的朋友小昳在工作期間,參加自考升學,用了三年時間拿下“自學本科”學歷,在去年失業潮期間,換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小麗,至今還失業。每次當投出去的簡歷有所迴應,招聘方問到學歷和技能時,她自愧當年沒有認真讀書,在工作後也沒有繼續學習深造。她說,總想著等到以後有時間了,再學習考證。而時間就這樣一晃五年過去了,她還是沒有開始學習。而她的朋友已經拿到本科證書,也自考了一些技能證書,在找工作時加分項順利換工作。拖延,拖著拖著就拖走了很多。小麗的經歷,其實正是很多人曾經歷過的以及正在經歷的。

  三.“立刻行動”是解決拖延的良藥

  列寧曾說過“要學會游泳,就必須下水”。看再多的理論,懂再多的道理,不下到水中,永遠也學不會游泳。行動,是克服拖延的良藥。立即行動,克服拖延,生命力才鮮活。人生短短几十載,每天都活得精彩,增加生命的厚度,才是我們要追求的。不用想太多,也不用想太久,心裡有所想,立刻去行動。“想,就去做”,最簡單道理,也是最實用的方法。

  1.想,然後立即行動。不要等到“自以為準備充足,才開始”,很多事情並不是自己認為的充足就會完美無瑕。這個世界不確定性太多,只有立即行動,才是增加有效性的方法。

  2.養成“行動”的思維習慣。很多人習慣了“明天再做”,這從內心深處就給自己一個藉口。古語有云“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在生活中,養成“刻意”“立即行動”的思維,當這種習慣養成後,自然而然地會減少拖延的習慣。當習慣養成,就不再需要“意志力”強制自己,而會自然就會去做。

  要改變“拖延”的習慣,並不容易。但不行動,那就將永遠停留在“拖延”的思維。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可能就沒有做;很多風景,可能就看不到了。生命的長度的一定的,而寬度卻是可以自己改變的。行動,增加生命的色彩,去過一個五彩斑斕的人生。

  你現在想要做一件什麼事情嗎?那麼,請現在、立刻、馬上,去行動。

12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身邊小事或許能讓你一天過得更加充實